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艺术是富有美感的表现。艺术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表达生活、表达体验。而艺术教学则是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接受艺术的过程,是教师在真实状态下引领学生感悟艺术的过程。艺术教学既然以艺术为本,便需要遵循艺术的特质将其展现给学生,也更需要注重营造这种外显的美的氛围,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呈现出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美的结晶,美的体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改造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不断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取得成功,而艺术教育的成功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实践"立美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分野。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折射出的"心灵之真"。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受此影响,皇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相似文献   

4.
五、艺术造型中的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在教学仪器艺术造型的三大原则(“尺度与比例”,“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中占着重要地位,它是艺术造型中最灵活多变,最具有艺术的表现。 一切物象欲成其为美,必须统一,这是美的根本原理。但仅有统一而无变化,则不能揣摸出趣味,而美感亦不能继续持久。故统一是治乱、治杂,增加形体条理、和谐、宁静之美感,而过分统一又显得刻板和单调。  相似文献   

5.
感伤美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态,它以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而彰显其审美价值,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心灵体验,李商隐可以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感伤美代表诗人,并对其后宋代婉约派的诗风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其伤感美代表作《锦瑟》为例,对每一联进行分析,探讨《锦瑟》伤感美美学意蕴的具体表现,以期再次感受诗歌艺术带来的朦胧、伤感之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6.
应县木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匾额装饰独具特色,从匾额撰写的年代来分析,金代的匾额具有恬淡、雅洁的美学特点,极富内蕴、理性的美;明代的匾额艺术风格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清代的匾额艺术格调更显得庄重而有内涵。从匾额的内容来分析,对塔本身的赞颂;塔本身所蕴含的佛教意义;站在塔上的美学感受;根据地域而撰写的;修塔记事的作用。从匾额的形式来分析,它们大小各异,形式多样,与塔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观看匾额远近各异,有其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印章文化已经有了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陶瓷印章又是其特有的材质种类,在小小的一方陶瓷印章中,已经积聚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文学美为一身,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是研究陶瓷印章装饰艺术的特点,同时运用了图片进行分析展示,使人们了解陶瓷印章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让人们在它特有的材质和特有的装饰中寻求意境、寻求创作情趣,打破原来人们思想中所固有的印章材质理念,寻求新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济慈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真实性、情感性与自由性,诗人要想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就必定要借助于艺术想象。由于重视艺术想象的运用,所以济慈的诗作呈现出了人情之美、传奇之美和幻境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突出道德伦理色彩,在总体上体现出向善为美、秩序为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追求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的统一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向往的最高境界.科学之真是道德之善与艺术之美的统一,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科学之真的追求目的.科学之真和道德之善是艺术之美的基础.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系统分析了当今中国武术发展趋势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了竞技武术的现状及其与传统武术的冲突以及传统武术的弱势状态。指出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从整体性出发,实行国际与国内双轨的竞赛体制,并在国内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并轨发展,才能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互动模式,才能有利于武术运动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视角,寻究明清时代大陆移民台湾对台湾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陆武术对台湾较有规模的传播始自明代,一直到清未。是三四百年前大陆移民渡海带入台湾,根植于台湾。大陆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对台湾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陆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和明郑时期的军事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清代台湾武术的形成和集成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朝前期,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习武成风,大陆武术各拳种流派在台湾广泛传播中,融合发展;清朝中叶,台湾社会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建立了以血缘族亲为群体的宗族制度,出现了返乡寻根续宗潮流,台湾武术随着族人返乡寻祖与祖籍地的武术得于交流,大陆武术也从单向传入向两岸相互交流方向发展,台湾武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派武术体系;日据时期的台湾武术,在困境中传承缓慢发展。台湾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智力成果,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由于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并未明确将传统武术纳入保护范围,而保护传统武术的专门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导致出现武术遭受侵权而无法得到有效救济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术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推广。对武术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武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为武术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武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发展似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竞技武术越来越多地注重表演效果,逐渐失去了武术技击的精华,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大众的关注。相比之下,传统武术以其技击性、文化性和健身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关注度,然而由于传统武术主要在民间发展,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传统武术在边缘化发展过程中鱼龙混杂,因此,传统武术的发展急需政府出手扶植,同时对内容庞杂的传统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创造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融合发展,同台竞技的新时代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武术运动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与推广,问题颇多.这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各界包括武术界自身,都对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重视不够.现在,武术已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政府及武术界自身,都应对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重视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武术的普及与推广,以使中华武术再振雄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面对的全球背景下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抑、国内竞技武术的排挤及其生存内环境的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在传承方式、人才后备培养、传播方式及科研力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要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技击性及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拓展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给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以科学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学校武术师资现状、培养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学校武术师资少、分布不均衡、素质不高、培训少,教师希望参加武术培训的愿望高。研究认为,发展大武术观指导下的学校武术,师资培养是关键,其路径应该是省教育主管部门成立武术继续教育中心开展师资培训、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武术培训、组织专家成立武术讲师团开展"走基层"武术进学校活动、学校与专家结对子定点指导培训师资、定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武术活动和比赛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文献计量法对1988—2018年CNKI数据库武术交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探析我国武术科研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动态。结果显示:我国武术科研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动态主要包括文化、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健身养生、经济产业、历史、艺术和其它八个方向,数量占了武术研究文献总数近1/5,热点集中在武术文化、武术教育,其次为武术与经济产业、武术与养生健身,由热点转为冷门的是运动人体科学;各类基金支持的文献篇数占支持武术研究总数的近1/3,其中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交叉研究文献比例更高。机构单位发文篇数主要集中在国家六大体育专业院校和河南省三所综合性大学;武术科研领域交叉学科研究未来的趋势包括政策导向发展、武术本源发展、与新兴事物交叉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足球发展中的企业管理学规律及其木桶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木桶原理在中国足球特有现象中的应用做了细致而全面的思考,为其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无论是以“人世”观为代表的竞技武术还是以“出世”观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与困难重重.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中两难抉择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其一,异质文化的融合导致中国武术精神层的散失;其二,文化模式的变异导致中国武术传承场的缺失;其三,“文化滞差”导致中国武术发展目标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