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安徽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共性和独特性以及街区项目的需要,对街区保护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论述,并根据街区以往的保护开发经验,分析各个街巷的特色及文化价值。在街区保护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设计管理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皖北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其他地市的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和国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提升街区文化品位上的做法,为保定西大街这条"北方名街"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西大街建设可以依托匾额文化、书局文化、故居客栈文化、影视文化建立特色文化经营模式,使这条文化街区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抓住新契机,把无形的文化含量转化为有形的资产,为保定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古风的建筑与景观,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与复杂的经济背景时,历史街区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节奏。为了摆脱现状,人们开始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更新设计。旅游开发作为激发街区活力、保护和利用街区文化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游客的需求、行为和价值观等主体要素与街区的文化、建筑和景观等客体要素两方面统筹考虑,发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采用VEP方法对采集的照片分析处理,挖掘街区的潜在价值,为今后街区的景观更新保护与旅游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色街区是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功能特质的开放式街区,是城市街区在形式、内涵上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武昌区中南路街位于千年古城武昌的大东门外,是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总部核心区”。尤其是宗教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又极具特色,中南路街区的旅游业前景广阔,充分利用其宗教文化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是一个极佳思路。  相似文献   

5.
旅游休闲街区作为满足外来游客文化体验和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的场所,是我国传统街区不断演化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街区研究中的重要主题。目前,关于街区的研究主要涉及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方面,专门针对街区概念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而作为标准化的街区名称,旅游休闲街区概念的理解是街区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街区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概括目前旅游休闲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旅游休闲街区是未来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2)旅游休闲街区综合了商业街区、特色街区、文化街区和休闲街区的功能和特点,并同时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相应服务,其将成为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相互交流的新型公共空间。(3)兼具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休闲功能的旅游休闲街区概念的提出,将成为街区概念标准化的新起点。本研究以期为旅游休闲街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形式,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大街闲暇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休闲区分布不均、位置欠妥、布局雷同;主街与周边的支街发展不协调、设施不完善;活动项目单一,受季节影响大。完善中央大街闲暇环境的措施是:以人为本,提供适合不同需要的闲暇物质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突出休闲功能;商业步行街的开发与支路的改造相统一;突出历史和文化为特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是洛阳古都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段,是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目前街区的旅游开发存在着旅游主题不统一、旅游氛围不和谐、旅游资源品位较低、街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需要对街区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分区,整治街区景观,提高旅游资源品位,完善街区管理体制,营造和谐、安全的旅游氛围,形成一个能展现洛阳古都"神韵"的旅游品牌街区。  相似文献   

8.
历史性街区是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定海区白泉村历史性街区为例,从研究历史性街区渊源、文化入手,结合白泉高铁集散中心背景,对其历史性街区功能重构提出建议。通过功能布局调整、街道景观设计、建筑风貌等方面的规划与控制,延续历史街区文化底蕴,构建历史街区文化符号体系,使历史性街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南北朝对峙时期北魏的古都。她有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这些驰名中外的国宝。九龙壁古代是皇城街代王府的照壁,现在皇城街与九龙壁隔路相对,位于大同繁华商业中心——四牌楼区域,交通便利,是商业黄金地段。站在九龙壁前纵观皇城街,视线畅通,一览无余;皇城街北口正端的古戏台雄姿犹存。九龙壁、  相似文献   

10.
洛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历史街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其文化地位与历史价值重大。在当前形势下,洛阳市如何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提供指导意见,对促进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洛阳市的旅游产业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李贤《大同鼓楼记》收录于《四库全书》。从现存的大同鼓楼、李贤的生平、《大同鼓楼记》提供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大同鼓楼的建筑年代等方面对明代大同鼓楼与《大同鼓楼记》作初步研究,认为现存的明代大同鼓楼,并非此前一些学者所说的建于明初洪武年间,而是建于明英宗天顺末年至明宪宗成化初年,即公元1463年至1466年之间。至于明代大同城的修筑,更是经历了明代前期多个朝代,历时近100年才得以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源于妇女自身的现实生活,其本质是一种性别压迫意识。不同女性主义类型的存在源于妇女所处的不同环境,所面对的环境不同其妇女解放之路也便有所差异。历史背景、政治气候、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东独特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中东女性主义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与民族主义的亲缘关系;女性主义发展的非独立性;温和而现实的斗争方式。这三个主要特征的得出并不是要掩盖中东各国女性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体育的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论证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独特流派的城市文学,京味小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北京城市社会的变迁以及该变迁对城市社会单元———家庭产生的深远影响。《四世同堂》和《钟鼓楼》分别是对京味小说具有开创之功的老舍先生和京味复兴时期刘心武先生之作,对北京市井阶层的关注和描写是两本小说的相似之处。两本小说中关于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就业与家庭日常、街坊邻里与人际关系三方面的叙述,充分反映出城市变迁对于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对武术传播展开研究,运用文化间性的话语逻辑探寻武术传播与间性存在的关联,通过历史爬梳、文化观照、逻辑思考及解析理路“四重维度”的书写范式探讨武术传播的问题、路径及对策。研究认为:传播理念趋同性与传播形式的不完善性削弱了武术传播的文化空间;在武术跨文化传播进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他者意识”中的刻板形象构成了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阻碍。中国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与路径选择:“互识互补、视界融合”的文化理念彰显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求同存异、美美异和”的文化姿态体现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智慧;与“他者”文化对话共生的互通意识是武术传播与文化间性内在关联的直接体现。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蕴涵着文化间性的初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多元共生文化环境下得以显现和引申。本文通过凝视和构建武术传播的文化间性,希冀对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行为,文化间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挑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一带一路”及“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等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压力大等,又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西部开发依然位居国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四大总体战略之首,“一带一路”新战略昭示了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方向和新蓝图;西部开发需要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需要东、中部地区给予更多实质性支持;西部地区要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交际语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本文从英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方面分析了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