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从二者文本结构、同源的灵魂信仰观念、招魂仪程以及雅俗等方面来比较并探究其异同。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关于《招魂》的作者及招魂对象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或认同前人观点,或举出新的论据,提出新观点,说法众多。其中,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而关于《招魂》中的招魂对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共十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招魂     
  相似文献   

4.
招魂     
  相似文献   

5.
《汨罗民间招魂词》从民间仪礼、从语汇、语法、用韵用表达方式来看,是经过众多文人之手整理,加工而成的,但它保存了一部分古老的原始形态。在五个方位所诵唱的招魂词里痕迹尤其明显。汨罗民间招魂礼仪极具戏剧性,可称得上是高级的传统文艺。另外,对整个礼仪过程的一些细节作了一些补充,对招魂词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和学术阐发。  相似文献   

6.
《汨罗民间招魂词》从民间仪礼、从语汇、语法、用韵用表达方式来看 ,是经过众多文人之手整理 ,加工而成的 ,但它保存了一部分古老的原始形态。在五个方位所诵唱的招魂词里痕迹尤其明显。汨罗民间招魂礼仪极具戏剧性 ,可称得上是高级的传统文艺。另外 ,对整个礼仪过程的一些细节作了一些补充 ,对招魂词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和学术阐发  相似文献   

7.
招魂记     
我一向是不迷信的,那些阴阳眼、鬼压床什么的更是被我视之为浮云,即使身边发生了什么奇怪而又说不通的事,我也会自己理解为无法解释的科学现象(二十一世纪,科学!我们要相信科学!!!)。  相似文献   

8.
汉字招魂     
重庆的张炎林老大爷恐怕至今冤魂难安,好好儿地吃药治病,规规矩矩,一粒粒地数着吃,怎么就吃到了“阴曹地府”?老大爷是再也不会睁眼看真相的了,只有我们来遥遥地告诉他的在天之灵:怪只怪你这个中国人竟不识洋文!张老汉服药前是认真的,不仅他,还有他的老伴,且还有他的邻居李大爷。面对药瓶上的说明:口服,一次25mg,一日75—100mg,分次服用,三个老人研究了老半天,最后认定这拐弯抹角的“mg”便是“粒”,便是“颗”,便是“片”,中午25mg,晚上又25mg,这50mg下去,便种定了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祸根,抢救无效而死亡。mg是什么,我们这些学过英文的人…  相似文献   

9.
鸣冤招魂     
(《人民日报》)鸣冤招魂@朱根华  相似文献   

10.
11.
从创作数量上来说,北宋三国词仅占10首左右,而南宋三国词则有150余首。从吟咏对象上来说,北宋三国词难掩太平盛世的奋发昂扬,而南宋三国词则流露出动荡年代的沉重抑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前者流露出生逢盛世、海内升平的自信和洒脱,后者则是面对山河残破、国势日衰的血泪悲歌。  相似文献   

12.
齐琳 《考试周刊》2009,(40):41-43
韩国和中国同在汉字文化圈,但由于对共有汉字的理解有差异,因此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或中国人在学习韩语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会。本文对中韩汉字词的同形异义、同形同义、近形同义等类型进行比较分析,解决容易引起误会的中韩相似汉字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屈原《招魂》 湖南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离窍是遭灾致病的主因,因此有招生魂的习俗,类乎《楚辞·招魂》内含。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招的是他自己的生魂而不是招他人的死魂。王逸以来历代许多楚辞学者谓为宋玉之作,谓宋玉在招屈原之魂;也有定为屈原作的,谓屈原在招怀王之魂。招魂之礼,本来既施之于死人,也施之于活人之“失魂落魄”者。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谓之“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所以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招魂》篇中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  相似文献   

15.
敦煌五更词与甘肃五更词比较研究高启安五更词作为敦煌文学中的一支奇葩,近百年特别是解放后,不断有人整理研究,无论从其内容、形式,乃至于音韵、音调、创作者等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整理、研究都向更科学、更纵深发展。一些学者还考证了某首歌...  相似文献   

16.
<正> 元代戏曲大师白朴不仅在戏剧方面享有元曲四大家的盛誉,在词和散曲方面也都有着较高的成就。他的词存世的一○四首收于《天籁集》之中,散曲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首,明代以前无单行本,直至清初杨希洛才将其散曲搜集起来附在词集《天籁集》的后面,名之曰《摭遗》。一九六四年隋树森先生编《全元散曲》,又增补了一部分,到这时才算有了一个较完全的白朴散曲集。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这是反序词形成的一大前提。通过对汉日之间存在的反序词从词义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为汉日同形词及日语汉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并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语言的准确传达与交流;对两国语言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19.
北宋苏轼开我国词史上农村词写作之先河,苏后农村词一度荒芜,直至南宋辛弃疾再度开始农村词创作并将之推向高峰。自上世纪70年代苏辛农村词对比研究引起学界关注,之后一直成为研究热点,且研究成果颇丰。文章对苏辛农村词进行辨析,对苏辛农村词对比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并探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汉字产生于中国,是适应汉语语法和语言表达规律的文字,而早在古代日本就不断地借鉴与吸收中国的汉字,并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大量汉字词的存在使得中日两国语言的词汇容易互相借用,同时也会因为母语的干扰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