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御"字意义颇多,就字形构意而言,左部所从为丝,右部所从为人跪跽之形.结合偏旁与祭祀文化分析,表明"御"字的构意本是一种表示与丝有关的祈福免灾的祭祀活动,而表驭马之意的"御"乃是一种文字学假借现象.  相似文献   

3.
邢华 《现代语文》2008,(4):105-106
假借字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前人的研究多是侧重全貌的字数、字频的统计.本文对动植物字假借的比例进行重新统计和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层面上假借的使用情况是不同的,对假借字的总体描述应分层次,分类别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十分丰富.通过对甲骨文中“之”的用法的讨论,说明殷商时期还没有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之”是个表示泛指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定“尾”字本义指人.训“微”即“禽兽之尾”的本字甲骨文作“ ”。“告”的本义为“告人”,而“(牛)角箸横木”的本字甲骨文作“ ”。“夷”训的“东方之人”的本字甲骨文作“ ”即“尸”。再有“ ”的本义指人,而训“髀”的本字甲骨文作“ ”即“ ”。由此也揭示了《说文解字》中“综合说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甲骨文字编辑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不依赖特定字库的可视化甲骨文字编辑的新方法,给出了这一编辑器的功能结构,详细介绍了编辑器中甲骨文字采集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中所记录的酒器、食器、盥器等器物字数量类别和字形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文字中的器物字总数差不多,甲骨文酒器类器物字种类丰富,东巴文炊具类器物字数量占优;两种器物字都以反映器物主要特征的象征方式造字,东巴文的图画性更强,从而揭示王室文化和民间文化、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对于文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有一个从厂从言的■字,前辈学者或认为它是后世之“瘖”字,义为哑;或认为它是舌字的别体。然而,从甲骨文字形及语境看,这种解释无法做到文从字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该字应释读为“颌”字:从甲骨文语境分析,该字是人体部位之名;分析该字所从的两个偏旁,一个是《说文》之偏旁“厂”(为“山石之厓岩”之字义引申),另一个是“言”;从厂从言的会意指向人类发言或发音的相关身体部位,即人的上颌部位,故该字应释读为“颌”。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从构字到文版工艺整体构成看,甲骨文字作为意象性的字符体系,其生成的因素之一是受制于华夏民族文化中一种原始内驱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审美心理机制。概而言之,其主要是表现在华夏先民的主控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占主导优势以及深沉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倾向。应该看到,探明此问题有利于认识汉字的起源以及我们华夏族自身的人格动势等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表达某种动作、行为、活动的语词所造的表义字,一般来说以会意字为主。但最初用以表示动作概念的表义字,往往只是与此动作有关的某个名物的独体象形字,而合体的会意字是在此独体的象形字基础上产生的。分析甲骨文表祭祀活动的表义字的形义关系,可以观察表动作概念的表义字其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般逻辑。  相似文献   

14.
同形字作为一种常见常用的文字现象,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并做了或多或少的评论。本文纵览古今八方,从同形字的定义、学者们对“同形字”的初步认识、同形字产生的原因、同形字的类别以及同形字与异体字和异读字的区别等多个角度对“同形字”做了全身“检查”。  相似文献   

15.
考定甲骨文“匕”为“臂”之初文,并对“比”、“皆”、“并”诸字作了补充说解,特别是对长期存在的甲骨文“比”、“从”混淆不分的问题作了分析,即“从”从二人,义为“随从”,“比”从二匕(臂)·义为“偕”,即“偕同”,或用作副词,则训“俱”。甲骨文“”从“匕”声,义为“鸟母”·后又称“雌”。甲骨文“ ”、“ ”、“ ”也从“匕”声,与“ ”字音同义近·后来都为“ ”字所兼,三字遂废。  相似文献   

16.
商代器物繁多,数量巨大,蕴藏大量的文化信息,对甲骨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桥梁。讨论器物字所反映的古人的居食习惯。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字诂林》3095页的"ね"释作"聿"字。罗振玉:"《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从聿一声,此象手持笔形,非形声字也。"此书的主编于省吾先生按语是:《说文》有聿字,谓,手之走巧也,从又持巾;又有聿字,谓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串一声,亦有笔字,谓秦之笔从聿从竹。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中的虚词"隹"与"叀",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它们的词性较为复杂,可作副词、介词、助词,其语法意义也比较多样.尽管后来它们合并为一个虚词,但在甲骨文中,它们的作用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     
甲骨文是最初的书写系统,迄今为止仍在被继续使用。它同时具备了线条、结构、章法的书法三要素,不同时期的甲骨文还具有稚拙朴实、古穆雄浑、工稳规则、雅致秀丽等明显的艺术审美取向,无疑是书法艺术学习的经典范本。甲骨文的临习须从字法、笔法、结构、章法、意境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士)”字释为“巫”,从“無”字衍变而来,继承其手执物件之意,是巫师手执巫具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