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平(1852—1932),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初名四益(译),晚年又号五译、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进士。1875年进张之洞创立的等尊经书院受学于王阅运,治今文经学,尤重《春秋》。廖平曾历任四川国学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相似文献   

2.
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平 ( 185 2 -193 2 ) ,初名登廷 ,字旭陔 ,后改名平 ,字季平 ,初名四益 (译 ) ,晚年又号五译、六译 ,四川井研人 ,光绪进士。 1875年进张之洞创立的等尊经书院受学于王运 ,治今文经学 ,尤重《春秋》。廖平曾历任四川国学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廖平的一生学术发展道路以“变”为其基本特征 ,其经学思想共计发生六次大的转折 ,在中国学术史上是颇为注目的事。廖平早年研求宋学 ,主张尊孔。他自称“幼笃好宋五子书八家文。丙子从事训诂文字之学 ,博览考据诸书。庚辰以后 ,厌弃被碎 ,专求大义。”庚辰为光绪六年 ,廖平已 2…  相似文献   

3.
廖平的学问思想是:尊经尊孔,考辩今古,“改制待后”,人类圆和.承扬中华文统,开启地球新义;理念境界是:尊经尊孔不尊专制,追天追人更追真理.首倡“素王空言”改制,共球一统合发;其学问终前待后,启发来者习须运用科学方法,吸取人类新思养料,结合国情,阐扬儒学的现实意义功能,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时代理论.  相似文献   

4.
《寻根》2006,(6)
寻根寄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1)披沙简金山觅玉探华夏文明之真谛(朱绍侯/2)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王锺翰/3)众里寻他千百度,深根固蒂是长生(吴宗济/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国杰/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陈美林/6)寻根专题·摩尼教研究小辑·西域:摩尼教最终的乐园(荣新江/1/4)明教:扎根中国的摩尼教(林悟殊/1/10)佛耶,魔耶?—略说摩尼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两种角色(芮传明/1/15)福建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李玉昆(/1/20)·古代书院研究·千年弦歌:中国书院的历程(邓洪波/2/7)书院教学的革新精神(王炳照/2/11)书院:科举应试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四川书院的发展与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又是传播文化、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为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衍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五代十国期间,南唐境内已有几所书院。北宋时,书院普遍兴起;南宋时,书院有了很大发展,确立了书院制度。元明清时期,书院继续发展,书院制度日趋完善,直到清光绪(1875-1908)末年书院制度废止。 同全国书院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四川地区的书院也有上千年的历史①。历代四川都有一些闻名全国的书院,如沧江书院、鹤山…  相似文献   

6.
汉初是尚黄老的,思想较为宽松。汉武帝时期定儒术于一尊之后,思想领域统制的色彩便浓厚起来了。而关键所在,是儒学成为官学,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政治权力的性质。定儒学于一尊,在汉王朝的发展和在思想史上的是非得失,可研究者尚多,暂且勿论。这里涉及的只是它对于士人思想的影响。董仲舒当年上天人三策时,对于定儒术于一尊的目的已经说得很清楚: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相似文献   

7.
书院教学的革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照 《寻根》2006,(2):11-15
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近千年,清末改书院为学堂也已百余年,翻阅一下书院发展史,研读一下书院研究的著述,我们似乎有一种深切的感受,这就是:古人创办书院,今人研究书院,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对教育进行革故鼎新的强烈愿望、执著追求和笃实行动。革故鼎新精神是书院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书院研究者关注的核心与焦点。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书院十分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和地域环境特点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弥勒尊经》蠡测——兼与马西沙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尊经>是清代民间宗教教派清茶门的重要经典.本文通过考证研究,认为<弥勒尊经>是一部与<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清茶门另一部重要经典)在政治倾向上根本不同的传道经书,并指出该部经卷对清中叶以来下层民众信仰世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渠首历年来共计发现5尊石人立像,均属东汉晚期。李冰石像为公元168年所造,持锸石人像可能和其年代相近,其余三尊无头石人像可能和建安四年碑的年代(公元199年)相距不远。李冰石像与持锸石人像较为写实,似有刻画蓝本,或为"三神石人"的一部分,其他三尊无人头像不需非要有特定的写实对象,更趋向一种态度的表达,当非"三神石人"。文章从五尊石人及其相关出土文物的整体视角对都江堰渠首出土石人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此五尊石像均与测量水位无关,应为地面建筑中的立人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书院□阎国平书院是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文化教育组织,它在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中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之名起源于唐代,如唐开元时宫廷中有丽正殿书院、集贤书院。但这种书院实际上是宫廷藏书、修书的地方,并不是后来含有教学、讲学内容的书院...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中央藏书机构有秘书省(包括下属的著作局)、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和集贤殿书院。集贤殿书院为皇帝私人藏书机构,"集贤所写,皆御本也。"(《唐六典》卷九)其他机构都属国家图书馆性质。在国家图书馆中,校书郎、正字官品在唐代九品官位制中属最低级九品(正、从九品),为国家图书馆低级馆员。秘书省(包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十分讲究内部结构的建筑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14.
如果除却书院存在时就有的书院志书不算,以书院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通过这七八十年的研究,学者们为我们勾画出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存在了1000余年的书院概况,但这些研究成果,多宏观的总体把握,少微观的具体研究;或者虽然有一些具...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私学形式,对于宋代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书院在宋代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以其完善的设施和组织作为基础的。书院的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学田、图书等。书院建筑最主要的部分包括祠堂、讲堂和斋舍,这是一个书院能开...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观嵩阳书院的发展史,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到现在,它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和变迁。从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再到太乙书院、太室书院乃至最后的嵩阳书院,它完成了从佛教活动场所、道教活动场所、佛道共同活动场所再到学者讲学传道场所的角色转型。从这漫长而波动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北宋时期对嵩阳书院的发展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换句话说,称北宋时期是嵩阳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关键时期并不为过。那为何北宋时期能成为嵩阳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名称:妇好鸮尊时代:商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49.5厘米收藏处: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为容酒器的尊,从上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美观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殷墟曾出土过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鹗尊更是为世人所瞩目。此尊以鹗作生活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头部略扬,挺胸直立,双翅敛羽,两足粗壮有力,同垂地的宽尾构成一个平面,给人沉稳之感。鹗首后部有一呈半圆形的盖子,其上饰以立鸟及龙形钮。装饰着兽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鹗背。尊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家学传统唐桂芳(1308~1380年),字仲实,号白云,歙县人。"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建宁路崇安县教谕,再任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徽州,召对称旨,命之仕,以瞽废辞,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白云集·提要》)唐桂芳本为婺源李氏,因出继唐氏,遂改姓唐。据《题先人序李氏族谱后》记载,唐桂芳的始祖讳京,生子三人。讳仲臯,又生子三人。讳德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刊书、读书、讲书、教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传播事业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如作为读书之处的书院,作为著书之地的书院,作为藏书之所的书院,  相似文献   

20.
张新勤 《寻根》2013,(5):57-61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是我国创建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之一,它融教学与研究、图书收藏与校刻为一体,是理学先导"洛学"思想传播的基地,亦是创新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沿革嵩阳书院位于今天的登封市区北部、嵩山之阳,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其前身分别为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等。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创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