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1月,媒体传出香港著名艺员刘德华有意拜川剧表演艺术家彭登怀为师,学习变脸绝技。一时间,各种评论接踵而至。有人认为刘德华在歌坛、影视界已成就非凡,仍好学不倦,其刻苦精神值得提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变脸”属川剧绝技,理应受到必要的保护,非川剧界人士学习这一绝技会使“变脸” 大量外传,势必影响川剧艺术的发展,进而大声疾呼国家应出面制止此类事关中国传统剧种生存的传艺行为。上述截然不同的意见,从根本引发出的是一个涉及民族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绝技如何保护的深层问题,具体而言便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绝技的立法保护问题。一、“变脸”的历史沿革及传授行规 诞生在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上的川剧素以“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等表演技法而区别于其他剧种。其中的“变脸”最为奇谲,具有独特性、神秘性、观赏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川剧“变脸”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川剧“戏圣”康子林。康子林是著名剧社“三庆会”的副会长兼当家小生,他恤演《三变化身》中的义盗,劫富济贫后遭官兵追捕,最终以变脸而巧妙脱身。该剧上演之初,演员脸罩纸壳面具,后改为草纸绘制的脸谱,依次贴上,临场以烟火或折扇为掩护,层层揭去,蔚为奇观。康子林死后,但“...  相似文献   

2.
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川剧事业生生不息.今天,川剧已经成为四川建设先进文化的载体、弘扬民族文化的品牌、展示地方文化的名片.在川剧荜路蓝缕、玉汝以成的道路上,徐棻是川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欲海狂潮》是川剧艺术承前启后、发展创新过程中的代表作品.川剧《欲海狂潮》自1989年公演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它的成功,既是作者心血智慧的结晶,也是振兴川剧事业的硕果,对川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酒文化历史悠久,川剧艺术源远流长.酒与川剧关系密切,业界有"无戏不酒"之说.酒不仅增强了川剧正剧的观赏性,给川剧喜剧更添光彩,而且还使川剧悲剧喜演,寓悲于喜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酒为川剧艺术增辉不少.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9):86-96
《凤仪亭》让世界聆听川剧美 近日,中西合璧的歌剧《凤仪亭》在美国林肯中心上演。新版歌剧《凤仪亭》由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同名川剧创作,由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Atom Egoyan执导,全剧舞美、配乐等均出自国际一线团队。剧中沈铁梅出演女主角貂婵,她用川剧高腔“搭档”京剧和现代音乐,向美国观众讲述了“吕布凤仪亭私会貂蝉”的三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孙婧  黄方力 《中华文化论坛》2023,(6):153-159+190
三庆会剧社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个川戏艺人剧团。“川剧始于三庆会剧社”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川剧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梳理历史文献可知,在清代以前就有“四川戏”,三庆会剧社正是川剧对川戏艺术传统进行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三庆会剧社对1912年“川剧”之名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催化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剧形成于20世纪初诞生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的物态化.  相似文献   

7.
在“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琳琅满目的艺术舞台上,犹如突然奔出的一匹黑马,一部名为《太极时空》的综艺舞台剧横空出世,引发出了凡观赏过该剧的观众强烈的兴趣和好感。该剧之前曾在上海演出,据有关媒体介绍,当其一经亮相,便博得上海观众一片叫好,甚至有媒体称其为是一部“主题深极、杂技绝极、舞蹈柔极、武术刚极、服饰秀极、音乐美极”的时尚节目。尽管这种评价不乏偏颇和邀媚之嫌,但仍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这部以杂技为本体的综艺舞台剧的认可和喜爱。总之,《太极时空》的亮相舞台,不论北京抑或上海,均令两地眼界豁朗并十分挑剔…  相似文献   

8.
希腊艺术是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代表着鼎盛时期的希腊大陆和地中海地区希腊语民族的艺术。有别于早期的艺术风格,希腊艺术以其理想的美,着重表现人的价值以及创造性地尽可能表现人体美。虽然,它最初由于承袭了埃及的人体透视形式而受到了约束,但希腊的先进创作方法还是逐步地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种地域文化必有其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符号,四川方言和川剧就是四川地域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表征。二者同为四川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四川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四川方言可以认识川剧文化乃至四川文化。在川剧文化中,四川方言是富有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其说多唱少、浓郁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以及诙谐幽默等可以说是川剧在语言上的亮色。不仅如此,川剧中的四川方言还折射着四川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川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四川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语言风格等,都可以借助川剧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展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说:“运动是艺术的灵感来源和艺术表现的瞬间。运动之美在于让运动员成为动态的雕塑。”让我们走近北京奥运雕塑,领略激情与梦想,信念与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展演的川剧大戏,通过对历史与人性问题的拷问,对充满民间生活情调和地域风情的蜀地文化性格的重塑,不断激活增殖着川剧文化的传统价值和现代精神内涵,这种集成、精品、超越物质的活态传承对于川剧文化归属的意义重大;继起的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的褶戏示范演出,以独具个性的演绎和饱含特定时代感的趣味发挥,提供了非遗实践的鲜活摹本和丰富面相,对于川剧文化空间的生长起到了引领与促进作用.川剧展演作为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多向度展开的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的运作机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川剧作为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语言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风格。将川剧与同一题材的其他剧种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川剧语言的幽默、谐谑。一个戏曲剧种语言风格的形成,无疑受其地域的民风民俗、人们的精神风貌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川剧语言诙谐、生活化的风格,去解读川人诙谐、幽默的精神世界。而川人的这种谐谑风格则来自蜀中自古优裕的自然条件、豁达乐观的移民文化,以及巴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等。  相似文献   

13.
各种艺术创造中的所谓“美”,不论以何种表现形态和方法,其内容都有相通之处,即美的内核——精神是共同的,但因各有其特异的审美追求而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画坛异常活跃。由于受到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跳出了学院派的束缚,大胆地探索,勇敢地追求新的艺术语言,用新的表现方法描绘“巴黎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和贫民生活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年轻人后来成了创新运动的骨干。他们向人们揭示了新的美,加深了人们对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化及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或行业)跨类融合似的共谋已经常见,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颇为可观。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在产业、行业推进中适时融入文化元素愈加普遍。基于此,聚焦川剧产业化发展及其与旅游业的融合,在分析川剧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的前提下,探讨其与旅游业合作的可行性及衍生优势,于川剧与旅游业的发展应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古典的艺术观是以美学为出发点,要求绘画达到真、善、美这三个境界。绘画,如一面镜子对实体与自然的反映。这里主要是以自然美与艺术美作为艺术的美学范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艺术美由心灵产生,是出自心灵的活动与自然的创作,是再生的美,高于自然的美。黑格尔认为,只有心灵的美才是真实的。在这里,黑格尔就脱离了亚里斯多德所主张的“形”与“质”不分的一体概念,引入主观主义的艺术界定。现代主义的艺术,源于这种主观的艺术界定,用创作迫使观众从“…  相似文献   

17.
滇剧是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渊源于秦腔、徽调和汉调,属梆子腔皮黄声腔系统,以丝弦、胡琴、襄阳等三类声腔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吸收川剧、京剧的部分表演程式,融合演变为滇剧。云南省演剧院成立于1960年,在中国共产带和人民政府的林传羊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表演艺术家。曾多次晋京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博得专家和观众的赞扬。该院演出的(借亲配)曾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80年代创作演出的(关山碧血)…  相似文献   

18.
<正>书法是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最能直接、全面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而作为书法源头的甲骨文书法最早呈现了艺术之美。甲骨文系指我国商周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两大类。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拍摄川剧长纪录片《角色》,本文作者随四川省文联举办的“送戏进校园活动”,走进了多所大专院校.在观看川剧的同时,也观察着周围学生.本文为对当今戏剧观众接受层面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建筑艺术张育英由于道教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美学思想,将道家美学观念演化成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对文学艺术起了不可估量的浸染和辐射作用。就建筑艺术而言,道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美”等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