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梅属蔷薇科,有"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之雅称,全国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梅共有60余株。"博南古道元梅"植于元代,至今有近千年树龄,树高9.8米,胸径70.7厘米,基径71.9厘米;其生长于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旁的博南古县治所在地花桥村,故得名。被《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收  相似文献   

2.
辛欣 《华夏文化》2015,(1):33-35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解放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被引进中国,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等人的倡导下蓬勃发展。而对于束缚中国妇女的旧式婚姻,学者们也开始了反思与抨击。作为新文化运动阵地的《新青年》杂志就有专门探讨妇女问题的板块,其中,对于妇女婚姻问题,学者们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此外,诸如《妇女杂志》、  相似文献   

3.
冉苒 《华夏文化》2020,(2):37-43
正在中国诗歌的长河里,《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最特殊的诗歌。"诗三百"不仅仅是盛开在文学花园里的奇葩,还是根植在伦理道德土壤中的药草。如"关关雎鸠",传诗的毛公释"关关"为"和声",暗拟男女情投意合。但千百年来,学者们对此的阐释从来都不是"和声"一片,罕有"情投意合"者,《关雎》的主旨之争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拟从名物角度,结合周代文化现象和儒学思想,探寻《关雎》作为"纲纪之首,王教之端"的言说进路,从中得出结论,那些把《关雎》当作民间恋曲、婚庆礼歌的解读行为,都是在"矮化"《诗经》这部文学元典。  相似文献   

4.
融合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形态是近年来出现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存在。论文从"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融合传播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古代以"象"为核心的体悟式思维,最后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对当代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武汉博物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特别推出《名家国画、油画精品展》、《武汉古代历史陈列》、《翡翠艺术展》,并组织文物鉴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同时现场发放300余册《武汉文博》、展览简介等文物资料,播放文物法规录音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鑫 《华夏文化》2014,(3):28-31
正我们回望近代以来的历史,蓦然发现西学东渐已逾百年。在"中西古今"相互论争的同时已经潜藏了它们"会通"的可能性,而"会通"的目的不是否认差异以求"同",而是承认差异以趋"和"(张岂之《论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从解释学角度看,一切思想都有自身的视域,思想的视域既是思想的界限,又是对思想的超越,因为思想视域总是先行被给予的,同时又潜藏着与其他思想关联的可能性。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理应面向世界展开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参与到时代精神的进展中来。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7,(2)
正作为表演才艺的职业戏曲演员——"戏子",在中国古代被贴上特殊标签,其身份地位下贱,被世人轻薄贬损。多少年来,"戏子"被压在社会阶层的最下层,只能强颜欢笑地挣扎在舞台上,供权贵们取乐。"戏子"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查《辞海》语  相似文献   

8.
李健民 《寻根》2014,(6):9-11
<正>《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五经"之首,对它的评价一向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备受尊崇的。严格地说,《易经》是一部哲学巨著,令人惊奇的是,《易经》可以用来解释几乎所有的现代科学,包括数学、化学、物理、中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易经》充满了辩证法。中国旧时的文人如果不通晓《易经》那是非常可笑的。《易经》的卦名、"卦辞"和释辞因含义特殊又语多吉祥,催人奋发向上而常常被历代帝王和普通  相似文献   

9.
明清小说中的"帝王师"是指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具有双重身份,君臣关系融洽并具有敏锐的政治目光和超现实神奇能力。"帝王师"形象寄予了封建时代文士的政治理想,也间接地折射出儒家政治思想的嬗变。明清两朝五百余年,涌现出大量的"帝王师"形象,尤其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出的以"帝王师"为特点的"诸葛范型"后,出现了一批类似的人物,如《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女仙外史》中的吕师贞、《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草木春秋演义》中的决明子、《孙庞演义》中的孙膑、《宋太祖三下南唐》中的苗从善、《说唐三传》中的徐茂公等,成为明清小说史上独特的风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受到儒释道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明清神魔小说中"帝王师"形象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0.
戴震伦理学的知性特征及其近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代思想家,戴震在认识论上一方面接受了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批评了朱子学中的冥心以求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伦理学领域,戴震批评了宋明儒者的理欲对立说,突出了人的道德基础物质性需求的合理性,同时又反对过份张扬人的物质欲望,提出了"欲而不私"的思想;他还对朱子哲学中自然与必然两个概念进行改造,将其变成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尽其自然而归于必然,使人的自然属性从属于社会法则的约束,同时,约束人的物质欲望的法则又体现出重视人的个性与人性发展的充分性,包含了对人性自由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9,(12):74-75
刘鹏于199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级美术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绘画创作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社科联委员、马鞍山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其水彩作品曾参加1994年安徽省《建国45周年美展》、1995年《安徽省水彩画展》、2007年《安徽省第二届美术大展》、2009年《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等并入选《中国水彩名家画集》(2009年);其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美展,并被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收藏。  相似文献   

12.
黄帝本是传说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春秋战国以来生成了圣王与神仙并存的双重文化形象,历来被道教奉为尊神.依目前史料所见,黄帝走进道教神谱是以"玄圃真人轩辕黄帝"的名号位列现存第一部道教神谱——南朝齐梁高道陶弘景所撰《真灵位业图》为标志的(《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5页).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国人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之根与魂,渗透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认识国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张岂之《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载《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纵观近世学界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与普及方面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杂技团演员阵容整齐,高中级业务人员占60%。近年来又从省艺术学校选留了40余名优秀毕业生。教员中有艺坛老将,演员中有年青新秀,实力雄厚,后继有人。经常上演的节目有40余个,其中《顶碗》、《晃板》、《小跳板》于1976年被评为优秀节目,分别被选入(《技与魔术》和《飞燕迎春》电影中;《狮子舞》、《晃梯顶技》在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银狮奖"和"铜狮奖";在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狮子舞》、《晃梯顶技》、《走立绳》、《空竹》分别获"金狮奖"、"银狮奖";在第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集体武术》。《巧耍花…  相似文献   

15.
正"郡谱"或全国性统一的谱书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初有官方颁行的《氏族志》。元代,徽州出现一部记载地方氏族的《新安大族志》(以下简称《大族志》)。此后,又陆续涌现出《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形成了徽州特有的"族志"系列。目前,学界对《新安名族志》关注更多,主要是从它的编纂背  相似文献   

16.
颍川陈氏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寻根》2003,(2):104-109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了。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  相似文献   

17.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18.
<正>"明德慎罚"是《尚书》中主要的治国理念之一,它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在《尚书》中,不难发现,"明德慎罚"的观念在上古及三代的政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明德慎罚"的观念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从《论语》中不难看出,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深受"明德慎罚"观念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论述从《尚书》到《论语》对"明德慎罚"这一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心"是《管子》四篇(《内业》、《心术》(上下)和《白心》)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与道、气、德等范畴一起,构成了一种包含心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在内的完整的心学思想体系。《管子》将"心"分为体和用两个基本层面,并试图通过正静安和、专一心意等修心养心方法达到聚精养气、抟气如神的精神境界。《管子》四篇的心论对道家和儒家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茶经》作为中国茶业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它在中国农林业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茶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多以中庸等思想为主。例如孙长龙谈及《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时,就从中庸入手,认为茶不仅具有中正、平和的气质,而且人们通过饮茶能够达到消除烦恼、平和心境的目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思想相契合;儒家思想要求人可以运用中庸之道来作出不偏不倚的观察和对待,这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