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欧 《世界文化》2008,(5):9-10
知行合一是古代思想家普遍的人格特征,他们的所思来自于所行,所行表现了所思,故称之为圣贤。墨子“非攻”、“死不旋踵”为各国之间的和平而奔走。狄欧根尼“犬儒”,住在木桶里,要求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老子、庄子和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释迦牟尼等等均如是。不过,从近代以来,尤其是有了职业哲学家,思想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知与行就逐渐分离。  相似文献   

2.
自然与美     
艺术作品的生产有助于揭示人性的秘密.一件艺术品是世界的抽象或撮要表现.它是大自然的结晶或表现,却采取了微缩的形式.尽管自然界的事物千千万万,形态各异,但是艺术加工或表达则是相同而又单一的.大自然是一片贮存着形式的大海,这些形式极其近似,甚至是一致的.一片树叶、一束阳光、一幅风景、一片海洋,它们在人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几乎是类似的.所有这些东西的共同之处--那种完满与和谐--就是美.美的标准在于自然形式的全部轮回,即自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与艺术     
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大自然都像键盘包含所有音乐的音符一样,蕴涵有所有绘画的成分。艺术家的天职就是从这些成分中精心选择,然后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如同音乐家用音符从无序的声音中创作出动听而和谐的乐曲一般。如果说画家可以依照大自然本来的样子去创作,那么演奏家也就可以坐在钢琴上了……  相似文献   

4.
《另有一种五行》(《寻根》1999年第4期),说的是后来所谓的五常,在自己的历史中从内容到名称都曾发生过重大变化。而郭店楚墓竹简还反映出跟五行连袂的三纲,本来的样子也和后来的不同,有着一段由圣入凡的经历。一郭店一号墓里有一组简片,现存49枚,约1400字,是一篇有关儒家伦理学说的论文,整理者将它拟名为《六德》。“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简文的这段自问自答,把问题交待得清清楚楚。所谓六德,就是六种德行,六种常见的德行。不过且慢,记得我们谈五行或五常的时候,多次见到过“圣智”和“仁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隐喻     
我来到了那个山谷,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牧者,在自然中放逐自己,在自然中放牧我的灵魂!——题记A是在那个山坡(而不是在那个山谷),我发现了毕沙罗。在那个山坡我得以把那个山谷尽收眼底:山谷里或明或暗的几间木屋,种着庄稼的农田,茂密的森林,如带的河流,缭绕的青烟。在我来到那个坡上的时候,毕沙罗的画作正在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输掉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的失利引发了许多热烈的讨论。很多美国人原本对这场战争无比自信,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最精良的装备,最勇猛的军队。在越战中,美军大量使用了各种炸弹、炮弹、化学武器和以直升机为象征的最精良装备。与此相对,他们的对手北越军队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地雷和长枪。然而,令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依然输了。美国人不能理解的是,越南战争其实是一场以美国的高科技对越南自然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夏威夷的音乐沙丘:夏威夷群岛的哈那累伊沙滩上,有片绵延800多米、高达18米的沙丘。人们一旦踩上去,便会听到脚下发出动听的音乐。如果用两手抓起一把沙子用力摩擦,手中的沙子也会发出奇妙的声音。科学家分析,因此处沙子被海水和雨水打湿后,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产生振动,而沙子表面的空气薄层就发出节奏不同的音乐。委内瑞拉的音乐河:在委内瑞拉东部有条音乐河,常发出优美动听、音律变化无穷的音乐。经科学家考察后得知,这条河流被许多岩石洞中的奇岩阻隔,分成无数条涓涓细流,然后穿出将近300米的奇岩层,当细流穿出各种岩层时,由于涧缝宽窄…  相似文献   

9.
夏威夷的音乐沙丘夏威夷群岛的哈那累伊沙滩上,有片绵延800多米、高达18米的沙丘。当人们踩上去时,就会听到脚下发出动听的音乐。如果用两手抓起一把沙子用力摩擦,手中的沙子也会发出奇妙的声音。科学家分析,由于这里的沙子被海水和雨水打湿后,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产生振动,而沙子表面的空气薄层就发出了节奏不同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在"风城",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刮不完的风,若异地的游子冬天来风城,会很害怕这儿的风,他们说这儿的风像魔鬼嘶吼,让人毛骨悚然。而我对故乡的风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1.
蒙培元 《寻根》2003,(6):16-20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先生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胡祖尧文)这真是一个远见卓识。这不是因为他说了孔子的好话,能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心”,而是因为,他看到当前人类的问题所在,从文化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究竟怎样理解孔子的智慧?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从根源上说,由孔子所开创的中国文化的智慧,不是别的,就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天人合一”。这样一种独特的智慧,正是从孔子开始的,并且形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我的美术创作就是以前人摹写自然为基础,走上了呈现自然与自然呈现的小路,自然而然,使然而自然。——作者  相似文献   

13.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经根据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概括指出:“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到了20世纪以后,科学家越来越相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自然界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性,是和谐的、对称的。所谓和谐,是指物质过程内部各种差异的部分、要素、因素在协调一致时的一种联系状态或属性。  相似文献   

15.
赤恩 《华夏文化》2000,(4):56-57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2 5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 ,相去远矣 ,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在对“道”的认识上 ,老、庄的区别点并不十分明显 ,即尊奉天道、贬黜人道 ,自人而天 ,由此可以得至美、游极乐 ,从而成为至人。当然老、庄在“道”的问题上也有某些区别 ,此处不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人学 ,关注宗法社会和人自身 ,尤其重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注重人的命运 ,关注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6.
洪凌 《大理文化》2021,(1):前插2-前插4
一 今天,院子中笼罩着一层青光,画室里大雾濛濛,心也像过滤了似的不容躁动,一切都缓慢地流逝在朦胧中.雾将散时,天上悬着一轮银色的盘子,辨不出那是太阳还是月亮,只能任意识里混沌的时间,从雾中蔓延到我的画布上. 说来奇怪,寄身于自然之中,总让我的细胞更加活跃,心灵也更加自由.  相似文献   

17.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即当代东京开设幕府,建立了日本历史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江户时代(1603-1868年)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19.
文同诗中的历史、艺术、自然等主题关联到几种类型诗歌,其咏史诗强调从儒家思想、立身之道、时代风气等出发评判史实,历史选材和历史评价也内化为其心理结构;其乐府诗更注重审美理解和习俗认同,常采用代言形式以主人公口吻自述,实则假定、归并历史时间、空间和典故以集中描写主人公的境遇、志向和情感。其写景纪行诗在将风景比作图画、画法外,还存在自然或风景为绘画主体、诗选取奇胜景观等说法;其咏物诗在描写、比喻、寄托外还探讨处境险恶的动物合理的生存之道。要之,其历史选择与人生和审美的价值选择有关,其艺术观更为多元;而自然对他来说既有风景描写和身心安顿之用,也是理智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6,(1)
正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先秦诸子以及汉唐以来的儒学)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已变成腐朽落后的东西,根本不适应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需要。我认为这是一种过于主观武断的见解,因为中国古人的思想,有一些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可以看作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但是,也有一些观念是建立在对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如何在自然界中求生存的基础之上,因而其结论也就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