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持(337—412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其一生的主要经历,约可分为师事道安、随兄庐山、建康弘佛和入蜀传化等四个时期。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弘扬普贤行愿,对蜀地普贤信仰的传播,以及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成,都起了奠基性的作...  相似文献   

2.
道安“本无”思想初探黄夏年释道安(314—385)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他七岁开始读儒家经书,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道安聪敏慧悟,大小乘兼备,有很好的佛学功底。他後半生致力於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学说的理论建设,曾专门“会本”...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占据长安的前秦政权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而对东晋形成压倒之势。这与霸主苻坚的统治密不可分。苻坚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广泛起用汉族士大夫,明令禁止谶纬。苻坚对西域的佛教和西域高僧充满了热忱与幻想,迎请中外高僧,齐聚长安,建立起当时最大的译经中心。汉族士大夫赵整引导苻坚接纳佛教,苻坚支持赵整组织至少外国僧人7人、中土僧人17人荟萃一堂,翻译佛经至少31部。苻坚征襄阳,迎来高僧道安和佛弟子习凿齿;攻西域,迎请高僧鸠摩罗什。苻坚对佛教的热忱,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当时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儒、释文明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公元7世纪中印僧伽的衣食与戒制王亚荣一、律藏与戒制的特点以及中国求法僧的印度考察佛教有戒、定、慧三学。三学的关系是慧资于定,定资于戒,所以三学以戒为本。释迦初行道时,根据当时僧团的实际生活和印度社会文化背景,对出现的某一具体事相向众弟子演说开释,然后...  相似文献   

5.
慧远,是我国东晋时期继道安之后著名的佛教领袖。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因果报应学说、沙门不敬王者论以及法性本体论。其因果报应学说对我国东晋以前的感应等迷信思想有吸收和利用,这与他从小“博综六经”(《高僧传》卷六《释慧远》)深谙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他时常援儒道证佛。佛教根源于印度,不同的土壤,使得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骆妍 《华夏文化》2023,(3):25-28
<正>《宋高僧传》由北宋僧人赞宁奉持编撰,是继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之后的又一部高僧总传。陈垣曾称此书“最精彩者为《习禅篇》”(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华书局1962年,第40页)。禅宗是中国佛教创造和革新的产物,其思想原则和实践方式均由慧能奠定,因此关于慧能的研究占据了禅宗研究的重要地位。其中关于慧能生平考辨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可胜数,但鲜见对慧能传记书写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高僧印光法师(1861—1940),是净土宗第十三祖,俗姓赵,字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陕西邰阳(今合阳)县人。光绪七年(1881)在南五台的莲花洞寺出家,之后三十多年,一直过着隐修生活。印光大师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他的作品涉及教育、家庭、医学、史地、社会等诸多领域,内容广泛,主题突出。作为“人间佛教”早期倡导者的代表,印光法师对该思想的弘扬和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试分析印光法师对女性问题的态度,以期探视其“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方面。总的来说,印光法师的女性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佛典序跋形成于中土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是佛典中国化的产物。佛典序跋在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为序跋本身属性、中土人强烈的历史观念、中土悠久序跋文化等因素所驱动。佛典序跋在宋前流变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双重性:一是独立性,二是以道安法师为分水岭,形成畸形与良性的形态。宋前佛典序跋迥然相异的发展形态与时局形势、统治者的佛教态度及其自身属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印度学者鸠摩罗什(344—413),天竺(古印度人),是中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之一。公元5世纪初,他来到中国长安领导逍遥国译场,主持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其中将印度大乘佛学中最精华的部分精确地翻译出来,大大促进了大乘佛教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罗什的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当时龟兹国的公主。他九岁时随母到了当时小乘佛教的中心(?)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师事盘头达多法师,学习小乘。13岁时又随母离印度来到中国,在沙勒(今新疆的疏附,疏勒)学习。他母亲再去印度时,他自愿留下。此时,氏族的符坚建立前秦,势力强大,南打东  相似文献   

10.
禅宗延续到明清时期,不复再有晚唐五代的繁盛,且呈滑坡趋势,但仍有高僧大师相继挺身而出,力求挽颓势而图振兴。引人注目的是,明末之手横空出世四位高僧,即云栖株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和藕益智...  相似文献   

11.
汉代僰人"蓟酱"失传后,配制、饮用入蜀僚人带来的窨酒成为土著焚人、迁蜀青羌和入蜀僚人融合形成的明代川南僰人的共同习俗,并随汉化焚人后裔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道安注序講解 《安般守意經》與《黃庭經》不同,是純粹的佛教經典.安世高譯出之後,經過康僧會、釋道安傳下去,逐漸加深,就是這本經後來開了天臺宗. 公元147年 安世高到洛陽.  相似文献   

13.
韦庄于乾宁四年奉使入蜀,后仕蜀为掌书记,前蜀时,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他的一生行迹基本清晰,但其入蜀仕蜀的情形各本记述有异。结合韦庄的诗歌创作及相关史实考辨,韦庄仕蜀并非出于本心。  相似文献   

14.
佛教晋及读物中“佛教祖庭”的基本定义是:“知名高僧大德长期逗留、举行佛事活动或有重大理论创新之地。”“佛教祖庭”的内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佛教祖庭”的概念体现了佛教在渊源、传承方面的合理性,而这一合理性则是通过“祖庭”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类似“辐辏”作用来实现的;2.僧、俗学界对于佛教经典、佛教人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可以更详细地厘清高僧们在师传、游历时所经历的佛事、  相似文献   

15.
赵娜 《华夏文化》2016,(1):56-59
正在唐代禅宗史上,嵩山是禅宗在北方传承的重镇。在《宋高僧传》中曾以"曹溪能、嵩山秀"作为南、北禅宗的代称。终唐一代,嵩山地区禅师辈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北方禅宗的代名词之一,该地区禅宗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唐高宗至玄宗朝,弘忍的弟子神秀、慧安传承禅法,洛阳、长安两京地区为禅宗发展的重心;第二阶段,唐玄宗至代宗朝,以普寂、义福传承神秀一系为主导;第三阶段,唐德宗朝之后,江西、湖南逐渐成为禅法重心,嵩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会议一致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议同时给予庐山以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景观”,在中国还是首次。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独具的世界性价值的肯定,是庐山对中国和世界遗产事业的积极贡献,也是庐山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山的标志。庐山成为世界名山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中国雕版印刷术之起源,当前学术界持唐代发明说。然有资料表明,至迟在南北朝梁时中国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存在。《正统道藏》收道家典籍《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简称《三洞奉道科戒》)卷二"造像品"条载:"有一十八种,以状真容:一者雕诸宝玉琼瑶琅玕七珍之类;二者铸以黄金;三者铸以白银;四者铸以赤铜;五者铸以青铁;六者铸以锡鑞;七者雕诸香物栴檀沉水之属;八  相似文献   

18.
定光古佛又称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同安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一名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客家地区最受崇拜的佛教俗神。对定光古佛的信仰,在闽西客家社会中长期延续。对定光古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闽西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闽西客家社会。  相似文献   

19.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慧与儒境──白沙心学的持养与境界论龚隽明儒之学,至白沙始人精微。照黄宗羲的看法,其吃紧工夫,全在持养。①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因出生於广东新会之白沙里,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能在有明一代,独辟门户,一扫宋儒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一个“鸢飞鱼跃”...  相似文献   

20.
西晋文学家张载在太康年间创作了三篇与蜀地相关的文学作品,分别是:《叙行赋》《剑阁铭》和《登成都白菟楼诗》。《叙行赋》是张载入蜀途中的所见所感,也是其入蜀路线的反映;《剑阁铭》是其基于剑阁的战略地位对时事政治的建议,其中也隐含了张载的入仕愿望;《登成都白菟楼诗》是张载对西晋成都繁荣富庶生活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