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亚岛国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有"印度洋上的明珠""宝石国""宝岛"等美誉。在其主要民族构成中,僧伽罗族是主体,此外还有泰米尔族、摩尔族等。千百年来,斯里兰卡人民不仅以生产和加工宝石、珍珠闻名于世,还创造了悠久、灿烂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其中五彩斑斓的民族传统舞蹈就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斯里兰卡的传统舞蹈历史悠久,据相关典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起初,舞蹈的雏形出现于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的宫廷舞蹈,又称“高棉古典舞蹈”、“礼舞”。柬埔寨在历史上深受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影响,因此,其古典舞蹈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舞蹈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受到代代皇族的崇尚。尤其是公元9-13世纪的吴哥王朝时代,舞蹈和建筑、雕刻、诗歌等文化艺术一样,达到了高度繁荣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陈伟庆 《寻根》2014,(6):34-39
<正>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促进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舞蹈也在唐代舞蹈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诚如阴法鲁先生在《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序》所言:"宋代的乐舞,在唐代乐舞文化的深厚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礼乐文化从周朝起就扮演着烘托皇权威严、维护宫廷统治的文化附庸角色。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礼乐制度,宋代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是闽东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极为艳丽。独具芬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鲁族舞蹈都几近失传了,经过闽东文艺工作者这些年的挖掘。整理,现有了优头舞》、《铃刀舞》、《猎捕舞》、《迎龙伞》、《六结花》、《婚礼舞》、《祈福舞》等数十种畲族舞蹈。闽东的畲族舞蹈主要表现祭奠祖先、生活习俗与信奉宗教等方面的内容。《龙头舞》、《铃刀舞》是在宁德市挖掘出的祭祖之舞。《龙头舞》是纪念祖先创业功绩的舞蹈,该舞分为三个舞段进行。第一段(日用舞)…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主旨精神的分析,在其先验美感理论的基础上对舞蹈审美存在本质进行深入研究,把人们对舞蹈的审美置于人的主体性原则当中,对舞蹈审美传统观点中所谓的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争的存在意义进行剖析,分析舞蹈审美回归本真审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弥补了当代舞蹈审美理论的"主体性缺场"。  相似文献   

6.
解伯 《大理文化》2002,(6):54-57
毋庸赘言,白族舞蹈必须"姓白".它是白族先民们数千年的生产征战、繁衍生息、娱乐宣泄而形成的社会形态.它的动律(膝部的上下颤动、肩部的前后摆动等)、姿态(开放挺拔、背合背、心合心、脚勾脚等)、道具(八角鼓、霸王鞭、草帽、手巾等)、演出形式(绕三灵、闹春王正月、耍海会等)及其作用(祭祀、礼仪、社交等),许多专家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然而,进入新的世纪,在进一步确立大理民族文化大州地位的同时,如何提升白族舞蹈的艺术品格,我们必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柬埔寨的芭蕾皇家舞蹈,又称"高棉古典舞蹈"、"礼舞"。柬埔寨在历史上深受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影响,因此,其古典舞蹈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舞蹈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受到历代皇族的崇尚。尤其是公元9-13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羌族舞蹈与先秦祭礼古舞的诸多"不谋而合"恰恰反映了人类社会舞蹈艺术共同起源于先民对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简单"模仿"且赋予主观"功利"作用之后有选择地"再现"。反复"再现"的舞蹈艺术又客观上有助于先民释放多余精力、人种选择与建构社会秩序。上述主客观的功利作用是舞蹈艺术得以存续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包括羌族舞蹈在内的传统舞蹈原始功利功能不可避免地衰落并最终让位于现代审美功能似乎又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人们用身体的舞动,诉说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舞蹈无文字障碍,是人类心灵沟通、相互交流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劳作方式,产生出千姿百态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将使你领悟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奇异。舞蹈向你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风采。舞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大理舞蹈在舞蹈的历程轨迹中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世代相传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文透过对羌族女性舞蹈的体态、风格、身韵等方面多视角多侧面的研究,从历史渊源与形成要素出发,探究四川羌族女性舞蹈内在的、本质的审美特征。本文以期更好的挖掘羌族女性舞蹈的表现观念与艺术精神,对古老民族舞蹈的核心动律有更好的认识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民族舞蹈产生于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类种群之中,是这一种群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怀、民族审美情趣的展现。民族舞蹈以其特有的舞蹈语汇表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舞蹈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承传民族精神,光大民族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迅猛而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现实环境中,民族舞蹈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地冲击,而且,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这应该引起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的高度警觉。舞蹈的民族属性渐渐淡化明显地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2.
厦门戏曲舞蹈学校系全日制普通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前身为厦门艺术学校、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厦门艺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8月。开办舞蹈、梦剧表演、音乐、创作等专业班。1988年改制为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1991年更名为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为中等专科艺术学校。先后开办有歌仔戏、舞蹈、南音、高甲戏、越剧等表演专业和戏曲器乐等专业。1986年由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招生,与北京舞蹈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民间舞蹈专业厦门班,获得各界好评,现有各专业学生50名。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相似文献   

13.
杨华 《大理文化》2005,(3):51-53
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若要从旷野搬到灯光闪烁的舞台,都毫不例外地需要经历一番吸收与提炼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简略地称为"解构".这里说的"解"就是指对原生态舞蹈资源的理解与解读,"构"就是对原生态舞蹈资源的取舍、吸收、提炼与建构.我从事舞蹈专业24年的里程,就是不断解构原生态舞蹈资源的过程.为了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说明这个过程,我分三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编导家们在别人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他们运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现和反映美的生活内容,其目的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传达给观众,以使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感染和鼓舞。而观众又必须经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才能体会、理解并通过想象再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因此舞蹈美感也是进行舞蹈交流和舞蹈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提高对舞蹈美的感知、理解的水平,加强对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研究和了解,无论对舞蹈创作还是对舞蹈欣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风格多元的灿烂舞蹈文化。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陶盆,向我们展示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戴着尾饰走向一致的、舞姿整齐的集体歌舞场景。内蒙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广西的花山岩画、云南的沧源岩画、新疆的呼图壁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描述了人类在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苦历程中留下的种种历史印迹,其中也包含了创造和发展舞蹈艺术的轨迹;比如先民为获取生活资料进行狩猎等劳动而产生的模拟鸟兽舞,这类舞蹈既是劳动生活的反映,又有图腾崇拜的遗迹。直到今天中国各地还有数不清的拟鸟兽舞,如狮舞…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的舞蹈艺术历史不长,但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舞蹈的发展最快,成绩也最大。在以色列这个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0多万的小国家里,有6个大型专业舞蹈团和100余个民间舞蹈团;舞蹈还是普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国有30多万人定期参加民间舞蹈活动和各类社交舞会。作为一门艺术,舞蹈在以色列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以色列出现一批舞蹈开拓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年代从莫斯科来的女芭蕾舞演员丽娜·尼柯娃。为纪念她对以色列舞蹈的贡献,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着丽娜·尼柯娃故居。尼柯娃创建了“也门歌唱芭蕾舞蹈团”,曾于30年…  相似文献   

17.
喻静 《中国文化》2021,(1):99-111
廣義的"音聲佛事"泛指以聲音和文字爲主要形態的教化,狹義的"音聲佛事"不包括文字,只和聲音有關.在佛經傳譯之前,中土思想和文化中并没有"慈悲"這個雙音詞,"慈"和"悲"皆單獨使用.從中土禮樂文明的演進綫索看,"慈"即"愛",是上天之德,慈的音聲本來在禮樂教化的理想——雅正之音之列,雅正之音的特徵是"和樂"."悲哀之音"...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吉隆坡、马六甲、槟城,这一串的地理符号,对于改革开放前尚未步出国门的国人而言,的确是些天涯海角般遥不可及的字典概念,尽管早在一两百年前,就曾有不少沿海的勇士斗胆下南洋谋生。正因为这天各一方的距离,即使作为改革招生制度后首批幸运入读大学外语系的我,抓阄得到的英文名字还是“KualaLumpur”(吉隆坡),以便熟记那些平日难得接触的国家首府的名称。坦白地说,即使我习惯想入非非的大脑,也不曾幻想有朝一日,能飞往这个天涯海角之国,去传播舞蹈知识,观看舞蹈演出,研究舞蹈文化。但10多年来,马来西亚舞蹈的形象和当地华人舞者…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多民族艺术之乡。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壮、苗、瑶、侗等12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浓郁的民俗风情,不仅使广西拥有“歌海”的美誉,而且使其成为绚丽的民族歌舞苑。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民族舞蹈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土壤里盛开的舞苑之花,在艺术舞台上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在80年代,广西的民族歌舞创作,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十分引人注目,壮族舞蹈《花山战鼓》、《铜鼓上的纹饰——渔归》,苗族舞蹈《扭》、《欢乐的达佩》和苗族神话舞蹈《灯花》,彝族舞蹈《赶圩归来阿哩哩》、《抹黑脸》,瑶族舞蹈《瑶山之鼓》,京族舞蹈《采珠谣》,侗族  相似文献   

20.
若论起民族种类的众多和各个民族所拥有舞蹈内容的丰富与奇特,大概在世界几百个国家中,非中国莫属。漫长而不同历史文化的背景,造就了生活在中国不同地域的56个民族异彩纷呈的舞蹈,这些舞蹈尤如一脉鲜活清甜的溪水,贯穿在他们世代的生活中,成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部分。古代丝绸之路上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维吾尔族,是个欢乐的民族。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乐曲一响,他们就会跳起优美而动情的舞蹈,并且在舞蹈中时而含情脉脉时而热情奔放,他们能用舞姿说话,会用眼睛传情。家宴中离席起舞的“麦西来甫”,是感谢主人盛情款待的表达;独舞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