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理解四个节日词组以及各个节日所在的月份、传统食物和活动。2.正确理解及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充实并复述故事内容。3.通过文本学习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并感受全家团聚的欢乐。【教学过程及意图】一、播放节日视频,互动交流,提炼主旨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它主要由显性的知识、技能和隐性的思考力、判断力、关心、动机、态度等组成。学力既是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真实体现,又是学习者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袁运开教授将其分为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学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教师施行教学活动的结果,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有一些人甚至反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育部,2017)。《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整合单元内容,拓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有一些人甚至反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理解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 “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甚至有一些人反对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实施部分首次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教学建议,明确了学科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崔允漷教授在谈学科核心素养时呼唤大单元设计,他认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提倡以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如何理解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甚至有一些人反对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人们对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高层次要求已日渐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教育目标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目标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中,并要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落实中累积。在本届"杏坛杯"中,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相似文献   

10.
何谓“学力”?关于学力的概念是同教育的本质观、学校观、儿童观、价值观等等复杂地交织在一道的。难以一义地界定。所以,把“学力”一般地定义为“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或“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及团体的能力”是不充分、不准确的。 日本教育学者小林洋文仿效胜田守一的口吻断言说:“学力这个辞是日本语特有的,学力这个概念也是日本语特有的。”这是错误的。在中国,作为“学问之力量”、“学问之效力”的“学力”这一词汇自古以来就有了。问题在于,作为社会通念的“学力”含混多歧。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所要培养的“学力”可以说是国民共同必须的“学力”。这种“学力”也可谓之“基础学力”。不过在这种场合,种种观点是混杂在一道的;有的视基础学力为读写算基础技能的学力;有的视之为贯穿所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甚至仅视为应试能力。在当今我国学历竞争、学力竞争愈益激化、国民各阶层渴望“学力”的形势下,科学地认识“学力”与“基础学力”就显得愈益必要了。本文试图回顾日本的学力说、尤其是战后以来学力论争的演化,进而为探讨今后基础学力的应有模式提供思想资料。这对于科学地确立我国的“学力”概念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上,我“遇上”了蔡老师的“倒推”一课。活动的前两天,我在主会场听了8堂课,最后一天,我溜到了分会场。蔡老师在主会场上课时.我正在分会场最后一排.边看大屏幕,边和几位老师“聊课”——起初,对这堂课并没有太在意。当蔡老师做起了游戏,我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相似文献   

12.
<正>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幸福体验,关注学生未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应是我们品德课堂理想的幸福朝向。论及理想教学,成尚荣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好的教学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赵敏老师在教学《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时,立足学科本位,居高望远,始终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通过四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一步步  相似文献   

13.
宋辉 《江苏教育》2013,(2):74-75
<正>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始终存在着三种课程:即我们所教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学生所习得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就体现在所教的课程与教师所理解的课程之间差距的大小。而学生学习所习得的课程的多少,则体现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想通过每节课的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仅仅关注教材的处理,更应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关注如何促成更多的课堂生  相似文献   

14.
特教老师是教师队伍里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听力、智力或视力存在障碍的残疾学生,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教学活动相对独立,信息交流相对闭塞。在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里,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长期如此,就会产生不尽的失落感,疲塌、焦虑、沮丧、失意等不良心理亦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省三算结合教学实验的深入开展,实验学校中一批有才华的青年教师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她们既有良好的素质和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又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实验效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哈尔滨市香滨小学的梁红老师就是其中一个皎皎者,在这次省三算结合教学优秀课大奖赛中,她执教的“一位数除两位数”一课,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和普遍的赞扬,荣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取决于文体本身。什么样的文体就决定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要从朗读训练、学生理解文本难易度以及表达形式上发现语言训练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语用",而"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的优化结合,和谐统一。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在教育生活中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商量,就一定会收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她,是百花园中一朵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绽放着.她似乎不用老师操心,论学习成绩,她不太好,但也不是很差;论纪律表现,她不调皮,是老老实实的好孩子.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她无一突出.她就是班里的一位中等生.平日我最关注的是那些"突出"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有一定特长的、爱表现的、调皮捣蛋的、学习成绩差的,但她…………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经醉心于孕育了"一门三父子"的这片奇异土地,我们曾经流连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与豪迈,这些都是我们阅读印象中的"三苏"."三苏"故里的眉山一小立足"三苏"文化土壤,把儿童时代的"三苏"还原于真实的生长情境,诠释着他们的教育理念--"儿童是课程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循着这时代教育哲学之脉络,走进张雪艳老师鲜活形象的课堂,我们触摸到了这位独具思想的教师探寻适合儿童自身成长规律、构建儿童喜欢的课堂的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20.
以下是发生在中学校园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对问题,我不能视而不见 伴随着上课的铃声,班主任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学习的课题,吩咐学生们按要求预习教材后,就随手去关教室的门准备开始讲课。正当刘老师转身走向讲台时,只听“砰”的一声,被推开的门正好撞到了刘老师的后背上。学生们抬起头向门口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