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号图语,又被称为"巴蜀符号",是巴蜀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上铸有大量的符号图语,为巴文化符号图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本文以宣汉罗家坝遗址所见的符号图语为基础,探讨其所表征的内在意义,认为手"心"纹之"心"所表征的并非是心脏,而是代表巴人图腾——蛇,该"蛇"形符号也是"巴"字的原形;虎纹符号反映了巴人崇虎的文化习俗;罗家坝遗址和云阳李家坝遗址的凤鸟纹的形象应是文献所载的"比翼鸟",是巴地特有的纹饰;祈禳摆手舞图语和巴人印章,是罗家遗址巴人独具特色的符号标志。  相似文献   

2.
古文献对于巴人来源的记载有很多,学术界也未有定论。但一般说来,学术界认为巴人的来源有这么几种:一是源于黄帝;二是源于太皞;三是源于丹山之巴;四是廪君之巴。事实上这里的巴人来源是指巴国王室的来源及地域所在,而不是指巴国民众即被统治者族群先世的来源和地域。  相似文献   

3.
巴人是一个早己消失的民族,巴文化也只存在于远古典籍的只言片语之中.巴人的踪迹何在?巴文化缘何消失?都成为千古之谜,也是《大河之舞》言说的文化起点.罗伟章将他对巴文化的思考浓缩于一个小岛.故事发生在古巴国地界川东宣汉县境内.罗家坝半岛位于宣汉境内后河与中河的交汇处,环境封闭,民风强悍,保留了古代巴人“尚武好斗”的习俗.对内以武力解决争端,“他们的交谈方式,不用嘴而用拳头”;对外“他们的好斗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御”.半岛居民的好斗和喜欢跳一种集体舞“摆手舞”是古巴人“刚勇好舞”的古风遗存.这样的古风使得罗家坝“多年来没添过一个外来户”,半岛人顽强地保留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4.
<正>达州市委市政府、通川区委区政府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我自己没有研究过巴文化,我是抱着当小学生学习的心情,抱着渴望了解巴文化发源历史的愿望来参加这次巴文化研讨会的。刚才各位专家分别就巴人的历史和文化、巴人的历史文化与核心价值以及巴文化的传承与现实生活的照映等很多方面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尤其是我的老朋友谭继和、祁和晖夫妇,他们是巴蜀文化的真正专家,我从他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至今没有发现高级别的中心遗存和文化辐射中心.夏商周时期四川盆地及邻近地区是以"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东周时江汉平原的"巴人"进入四川盆地东部,与原是蜀地的一些土著民族结合形成"巴文化",于是与"蜀文化"一起,共同形成"巴蜀文化区".因此,这是三峡考古至今未发现夏商西周时期"巴文化"或"巴墟"的原因.寻找东周以前的"巴文化"、"早期巴文化",应是在汉水流域和江汉平原,其中汉水流域尤其值得关注;巴文化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演进值得关注.而以前认为是巴文化遗址的罗家坝遗址,确切讲应属于"巴文化"中的"賨文化",李家坝遗址也与賨、彭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华夏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其文化更是多元瑰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巴文化是巴族在内的巴地各民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1〕。巴文化既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巴人故里"之称的达州属于四川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集中地,达州市党代会、人代会提出了"加大巴文化研究与宣传力度,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2〕对于达州而言,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有这个独特优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来自北京、重庆、湖北、四川的专家,于2016年11月4至5日聚集在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的美丽达州,共同研讨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与会专家认为,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发掘确证达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巴文明起源中心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巴文化是从古至今的始源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厚重灿烂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巴文化产生于历史上的巴人、巴国和巴地,是一种时空范围非常广袤,根深叶茂,特色鲜明的族群和地域文化,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内涵深邃丰厚,影响广辽深远。这里谨就其历史地位和核心价值略予讨论。一、巴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特点首先,巴文化是中国极为重要、幅员广袤的区域文化之一。为方便讨论,这里先概述一下巴的地域范围。最早对"巴"的地域作出明确记载的是《华阳国志》的《巴志》:"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此时此刻,这么多优秀的文化学者、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传播者济济一堂,热烈而又深刻地来举办这样一次"巴文化研讨会",其本质的意义是要从巴地、巴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回答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关于文化自信的课题。巴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祖先来自三峡地区的早远古人类,而  相似文献   

10.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是古代蜀人在人物造型艺术方面的一大杰作,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蜀人雕造的这些石人代表的是什么身份?具有什么象征含义?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们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动机和目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一些学者的推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石人应是古蜀族巫师的象征,并非奴隶或社会下层,也决非异族人物或战俘,表现的也不是刑罚或人牲情形,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暴巫尪求雨"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11.
《寻根》1999,(2)
这批楚简十八篇中有一篇,按文字说,最短最短,一共只有305个字;按内容说,却最大最大,探讨的是宇宙生成问题。它被命名为《太一生水》。关于宇宙生成,在中国古代,除去神话的、宗教的、民俗的种种说法以外,在哲学领域里,也曾众说纷纭。从现有文献中,我们可以知...  相似文献   

12.
尹荣方 《寻根》2012,(6):36-39
慈乌与孝 有一种反哺的乌鸦,也就是慈乌,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地位很高,因为它和中国社会最看重的"孝"相关联.《说文》解释乌时指出,"乌,孝鸟也".古代传说乌鸟能衔食反哺其母,所以乌鸟被称为孝乌、仁乌、慈乌.在传统说法中,乌有两种,一种就是平时所说的乌鸦,又叫老雅.这种乌鸦因为兆凶的缘故,人们都不喜欢.脖项白(或说嘴白)的那种才是反哺的孝乌,晋代王嘉《拾遗记》:"仁鸟,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有"慈乌"条,他将"乌"分为四种:"乌有四种:小而纯黑,小嘴反哺者,慈乌也;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不反哺者,雅乌也;似雅乌而大,白项者,燕乌也;似雅乌而小,赤嘴穴居者,小乌也."  相似文献   

13.
张有学 《寻根》2010,(6):93-95
<正>在汉字形成的早期,没有发现带女字旁的婚字,只有不带女字旁的昏字。昏字在甲骨文时期写作■、■,从■(日),从■、■(氏)。昏字有两种含义,一是昏暗。《说文解字》中说:"昏,日冥也,从日从氐省,氐者下也。一日民声,记时在黄昏。"其意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信鬼,相信幽冥世界,来源极早,在先秦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鬼"的说法。《列子·天瑞篇》中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说文》里面说: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中国的古人会为死去的祖先立庙,这是古人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但说到底,这是对于死亡与鬼的畏惧的结果。《说文》里说:庙者,尊先祖皃也。段玉裁注曰:"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  相似文献   

15.
在乌拉圭的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东方之角市,人们也称它为东角市。在东角市的东南端,依山傍海地坐落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人们称它为“村落居”。“村落居”整个建筑通体洁白,人们又称它为“白房子”。白房子的主人是乌拉圭著名绘画大师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罗。初见到巴艾斯,很难相信这位绘画大师已经年逾八旬。大师身体健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不善言语,但人们从他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村落居”、私人博物馆、画廊及其收藏室的作品中,可尽窥其天才的艺术造诣。巴艾斯1923年出生于乌拉圭的蒙特维亚市。受到从事艺术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殷墟甲骨文中有"(芥)"字.其与"往"并非一字.专家们对其释读有不同的看法,但皆有未谛之处.实际上它就是"(苓)"的异构,即"桎"字.它在甲骨文中有"给……戴上足械";"执捕"、"被执捕"、"被执捕的人";"攻伐"、"进攻"几种含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人来说,巴基斯坦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提起"巴铁",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巴基斯坦,虽是民间说法,却足以说明中巴两国间的深厚情谊.巴基斯坦是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2015年启动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的第一个国家级大规模投资...  相似文献   

18.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19.
张旗 《大理文化》2004,(1):44-45
白菜,梗白叶绿,百姓人家食用的一种最大众化的蔬菜.它的广泛种植,普遍食用,和生活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是农耕时代值得我们珍惜的人的生命与精神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家乡人说"吃小白菜打蘸水"云云,那是家乡人说吃家常便饭的换句话说法罢了,也是农耕时代乡村日常生活的写照.它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现在说起来竟恍若隔世!时过境迁,人们早已移情别恋留连他乡时尚的风景,谁还愿意咀嚼那些尘封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五行,人们很容易会想到“金水水火土”,想到古代中国的一种学说,认为世界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学说。一些人士更会概乎言之,感叹五行学说对于中国文化的功过是非,对于中国人思维习惯的规范与制导。这些想法是很自然的,也很能引人入胜。现在我想说的却是另一种五行,郭店楚简里提出的五行:它与“金木水火土”不是一回事,也不属一个系统,而且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关系。它叫做:“仁义礼智圣。”这次敦店出土的十来篇文章中,除一篇以外都没有篇名;自带姓名的那一篇,就是《五行》。这篇文章共有SO枚简,16O0字左右,与ZO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