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人画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创作,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更是其中的翘楚。而道教思想作为中国哲学史、宗教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文人画和道教思想的基本内涵为引,从分析文人画与道教思想的历史溯源入手,博古通今,论述了道教思想与明清文人画在艺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并探究了明清文人画与道教思想的关系,解析了明清文人画中道教思想的体现,论证了哲学与艺术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文人画兴起之后,文人知识分子开始掌握了画坛的话语权,特别是从元代以来的山水画更是呈现出文人画几近一统天下的局面,文人画的气韵与境界的追求也就成为后世山水画家们竞相企及的高标。其中被公认为达到文人画一等一境界的就是元代倪瓒的作品。他的画不仅具备了有宋以来文人画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可以说他是中国绘画史中在注重自我表现方面践行最为出色的一位画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若说真正的文人画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并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歌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模仿和借鉴欧洲艺术歌曲,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表达出了丰富的民族情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便是采用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作为歌词,开山之作《大江东去》是以巴蜀诗人苏轼的代表作谱成。在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历程中,巴蜀文人的诗词作品不断丰富和影响着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四川(重庆)古称巴蜀,自来山水雄秀俊奇,人杰地灵.巴蜀画派在历史上曾光彩叠现,影响中国画坛格局.元明以后(包括新中国时期),尽管有张大千等大师出现,但巴蜀地区的国画体系整体上处于式微状态,长夜无歌,暗淡了巴蜀画派的色彩.当代中国艺坛推陈出新,巴蜀艺术应有新的光辉闪耀.  相似文献   

5.
海洋诗是台湾地区当代诗歌中独具特色的创作新潮。巴蜀迁台诗人则是在1949前后因社会巨变而从故乡巴蜀迁徙台湾地区的诗人群体。七十年来,他们在台湾当代海洋诗歌领域的耕耘和收获颇丰。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以覃子豪为代表的巴蜀迁台诗人主要是以诗歌创作、诗歌理论、队伍建设为台湾地区当代海洋诗开启新潮。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以汪启疆为代表的巴蜀迁台诗人在壮大队伍、兴盛创作,彰显诗歌海洋特性和改变"隔岸观海"的传统书写模式等方面,促进了台湾地区当代海洋诗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正平先生的新《生命的空间:(人间词话)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是20多年来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理论研究的新收获,是近年来王国维美学与论思想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这种突破,主要是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概念、美学体系、美学主旨的还原来实现的,而最终则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与论思想的迷人风采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在历史上日本没有如中国那样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因而在对文人画的体味与表现上就显得缺乏底蕴。所以在日本的文人画兴盛的江户时期尽管也出现了如池大雅、与谢芜村、浦上玉堂等颇为杰出的文人画家,对日本水墨画的发展衍变也确曾起到了某种催化剂的作用,但在我看来他们依然处在对中国文人画的学习传承阶段。如此下去,日本文人画不仅难望中国文人画之项背,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足不求颜色似""聊写胸中逸气"??这些古代文人画家们提出的高论,不仅早已为人所熟知,且确实对有宋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自文人画出现,那种重气韵生动、轻应物象形的现象愈演愈烈,其后的水墨画史几乎为文人画史所取代。固然后世的美术史家和美学家们对这种文人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文人画后期给水墨画带来的程式化倾向和生命力匮乏现象,对于水墨画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虽然水墨画传入日本时正值中国文人画的鼎  相似文献   

9.
巴蜀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导致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播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晋时期,巴蜀地区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巴蜀儒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儒学思想新格局和新态势的出现,对两晋以后儒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12.
"道"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道家、玄学分别从社会、人生、自然等几个方面对"道"做过详尽的阐释。但宗炳另辟蹊径,以佛释道,认为山水之形是受佛的精感所托而形成的,是佛的"神明"之"道"的体现,开创了中国山水画重道、重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盐业产区中,巴蜀地区是井盐的重要生产地。以井盐为代表的食盐生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巴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盐业生产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食盐产量都较秦汉时期有着较大发展,在当时整个国内井盐产区中都位居前列。文章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井盐的生产与产能、运输与管理等角度,考察了巴蜀盐业的发展特点和对地区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联性发展,二者的关联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协调性和一体性两大特点。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结构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构建二者关联性发展的三维结构立方体,并系统从三个维度,逐层分析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间关联发展所具备的协调性和一体性特征,并指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不可分割,且在艺术创作中应体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啸声 《寻根》2008,(3):114-117
中国艺术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立的美学体系和表现体系,具备数千年的优秀传统。从商周青铜到秦俑汉石,从南北朝石窟的佛教艺术到唐宋五代的山水绘画,特别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到明清之际登峰造极……都使这一中国传统在历史演变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历癸巳新春佳节之际,当代中国杰出画家樊洲《韵律山水》展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举行了剪彩典礼。该展作品将山水画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于西方观众面前,使他们在律动的线条、笔墨的意蕴中,深刻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中国文化魅力。很多外国观众惊叹第一次看懂了中国山水画。樊洲是韵律山水画的开创者,他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著名评论家彭德曾这样评论其艺术:“樊洲山水画分三型,皆具人文意味:一是寓意山水,二是书写山水,三是乐律山水。其中,寓意山水和以行书笔法入画的书写山水,具有明显中国意味,与传统山水画保持文脉联系的同时,又在表现方式上与后者迥异。而以乐律入画的乐律山水,则既体现文脉又超越文脉,使得那些即使不谙中国文化的欧美画家也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8.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16日,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召开了《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一贯支持巴蜀文化研究的四川省老领导杨超和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学勤教授给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