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与党中央"一带一路"国策的推进,中国古代西部特有的一条经济交流要道——"茶马古道"的民族团结大道、中外交流纽带等的社会属性更加凸显,旅游人文色彩更加浓郁。本文试图以四川雅安段为例,"茶马古道"背后的人文内涵及旅游开发思路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
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西部重镇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邻国不丹、尼泊尔,有一条历史最悠久,道路最艰险的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延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时间.这条茶马古道称之为"川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充满神秘和布满奇险的古商道,同时也是一部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的大书.千百年来,它曾为促进藏汉贸易的发展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它曾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茶土交流"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铸就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它一直就像是一条坚实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鹤庆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长期以来在滇西北的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跃在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和轻手工业的发展,而且架起了沟通国际商贸的桥梁.今天,鹤庆商帮的后代继承前辈事业,仍有上万名商人、工匠在这条千年古道上演绎新的篇章.为了进一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资源,再现茶马古道历史风采,弘扬茶马古道优秀文化,发展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促进区域经济长足发展,中共鹤庆县委、鹤庆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了为期3天的"中国·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4.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连接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纽带,也是汉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相依相存、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茶马古道是一个以川藏、滇藏、青藏三条干道组成的庞大交通网,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是历史最古老、地位最重要的道路,有两千年的历史。至今西藏所用之茶,绝大部分仍来自四川。而川藏茶马古道最早的一段路,恰恰和"南丝路"的第一段(即汉代的"旄牛道")基本重合。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邛崃早在秦汉时作为西南商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茶马古道路线的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论证了川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发掘茶马古道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历史价值。认为在打造四川邛崃旅游吸引物上,茶马古道与"南丝路"可相辅相成,并可发展成为川、滇、藏旅游联动的最佳纽带。  相似文献   

5.
位于南方丝路、茶马古道上的邛崃市,是历史上成都通往西南的要津之地。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此交汇,或者途经此地,或者定居于此,由此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从历史渊源、经历过程、文化内涵等方面,概括了邛崃市的移民文化的特点,指出:移民文化是邛崃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移民文化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中叶开始,西南地区古代交通的研究兴起第一个热潮,发展至今天,在文献考证、田野踏查和专项考古上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结合三者进行的综合性研究较少,对部分相关概念也有所混淆。以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古代交通遗产进行研究和保护,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方向。"线性遗产"是生发于我国本土的一个遗产概念,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线路是线性遗产的代表类型。从线性遗产的特性出发,阐释西南地区古代交通线路的遗产构成,分析其遗产价值,可以促进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保护。同时,建立相对统一、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能够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云南和青藏高原考古材料的分析认为:"茶马古道"兴起前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前,有一条连接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的古道就已经存在。这条古道自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延续不断、连绵不绝,为后来茶马古道的兴起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川盐古道"上,千年的川盐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影响着川、鄂、渝、湘、黔等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以"生态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以"川盐古道"为纽带的中国盐文化的繁衍史,特别是"川盐古道"对巴文化、三峡文化以及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作用;发掘川盐文化的具体形态,梳理一段在华夏文明史上淹没已久却显赫一时的"因盐成城"、"因盐成都"、"因盐成国"的"盐史",以此勾勒出生动的盐文化坐标系,进而提出对川盐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素有"天府之肺、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之称的雅安,探讨新时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以《中华文化论坛》刊名作为研讨会名称,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在南方丝绸之路门户雅安举办"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将茶马古道与重建新路贯穿、红军精神与时代意志结合,对推动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五尺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秦汉时期由中原王朝入蜀的通道,是中原与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线路,五尺道以其拥有的遗产元素多样、分布范围广、保存情况复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等特性,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保护中开发五尺道文化,打造五尺道文化旅游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五尺道文化线路沿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五尺道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及旅游开发得到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该组织宣称:"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当时连接西藏和东南亚的古集市还保留得相当完备。"从此,这个被时光湮没、被岁月遗忘的滇西边远小镇,蜚声海外,成为与埃及国王谷、意大利庞贝古城、中国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海外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住古老的马店客栈、听古戏台上着戏装的原生态白族腔、观兴教寺大殿神韵、过古桥、踏古栈道、走茶马古道,追寻那遥远、苍凉、悲壮的马帮传说……一页又一页,翻阅品读着这一部凝固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线性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一类。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形态,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经历空域广泛、绵长,无法在点状或块状空间条件下予以保护和利用等特殊之处。但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保存在不同场域的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提高整体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效能。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赋予某一项具体的文化遗产以新的功能与使命担当,使之在继续释放新价值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延续生命周期,让这条文化遗产保护的红线不朽,在实际操作上进行相应的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也是必然要求。文中结合大运河相关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而不是用马匹驮运茶叶到藏区销售的道路。内地茶叶输藏始于唐代。迄至宋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加上战争的刺激,使得茶马贸易更为发达,宋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熙秦地区,青藏道成为茶马贸易的主要道路。元末战乱,四川茶叶生产一落千丈。至明代,四川茶叶生产有所恢复,明政府为笼络藏族僧侣上层,使得川藏路成为贡道和官道,并成为主要的茶道和商道,取代了唐宋时期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的地位。清代放宽茶叶输藏,使得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川藏茶马贸易古道,在加强汉藏民族间的联系与团结、促进藏汉贸易繁荣,以及藏区市镇的兴起方面,都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邛崃—川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邛崃的历史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其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主要原因;茶马古道对邛崃市昨天、今天及明天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邛崃市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羊楼洞位于湖北东南部的赤壁市羊楼洞镇境内,明清之际系蒲圻六大古镇之一,今是北向"茶叶之路"的重要遗产点。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该街保存较为完好,承载着中国制茶业发展的众多历史信息。本文在"线性文化遗产"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对羊楼洞镇的概况、沿革及其文化遗产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尤其是以石板街为着眼点,对这份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要罗列一些在当下的流行词,我相信"情怀"一定是其中之一,有着十足的文艺范儿。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之上落在了实实在在的地面之上,恐怕就需要挂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在刚拿到"80后"白族青年诗人何永飞的长诗集《茶马古道记》时,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情怀",但我知道,他在诗集中留下的情怀绝非浮躁尘世中的附庸风雅,而是一次紧贴大地之上的追寻与游吟。茶马古道最初起源于唐宋时期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广义的茶马古道指的是串联川藏与滇藏两路,由此连接川滇藏,延伸到不丹、缅甸、锡金、老挝、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境内,并直抵西亚、西非红海海岸的运输线;  相似文献   

18.
今年夏天,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的热播,让很多圈里圈外的人都记住了景宜.7月18日,由她担任编剧、制片,并参加演出的23集电视剧<茶马古道>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强档浓墨重彩地推出.7月30日,由她创作的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文学剧本和散文集<茶马古道和一个白族女人>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由此,一条闻名中外的茶马古道,一位著名的白族女作家,二者血脉相融.景宜,这位著名白族女作家的名字,再一次在中国文艺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路线。  相似文献   

20.
"川盐古道"鄂渝湘段位于重庆、湖北、湖南三省市的交界处,该地区盐业生产与销售历史悠久,有大量的盐文化遗存。该地区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具有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存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盐道文化是整个地区文化的维系纽带,适合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