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代以来,外国少儿歌曲在中国大规模的流行有两次,一次是20世纪初外国儿歌曲调大量进入国内,以此时兴起的学堂乐歌为代表。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本中所教唱的歌曲。另一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国少儿歌曲涌入国门。这两次外国少儿歌曲的流行都对音乐创作、少儿心理、社会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它产生之时,正是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受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社会文化思  相似文献   

2.
作为主动请缨出使日本的清政府首批外交官,黄遵宪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中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根据,努力将"西学"整合为"中学"的一部分。经过黄遵宪的这番解读,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不过是中华文明衍生出的旁流支系而已,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龃龉被人为抹平,其良苦用心在于努力将"取法泰西"控制在"用"的层面以维系中华文明在"体"的根本层面不受西学侵蚀。基于这一普遍逻辑,晚清中国知识人固然严重曲解了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本质,但也正是借助这一貌似牵强附会的"以中释西",抚平了他们因不得不师法西夷、东夷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屈辱感,为晚清朝野上下最终达成"取法泰西"的共识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从自身文化传统内部发掘维新变法的思想动力,又是对愈演愈烈的西学东渐之风强有力的纠偏与平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3.
<正>熊十力的心性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历史上心性理论的综合、超越和发展,亦吸收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多种学术资源,体现出了现代性特征,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学人建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如此,熊十力心性理论所具有的生生不息、刚健不屈的入世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鼓舞国人积极捍卫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回应西学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对当前国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西学观念最初是随明末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方科技而俱来的。艾儒略撰有《西学凡》一卷,“所述皆其国建学育才之法”,①分六科:文科。理科、医科、法科、教科、道科。显然,艾儒略的所谓“西学”,是包括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的西方学问,而为中学的对待之词。但其时耶稣会士仅传入天文、算学、水利等,并未介绍社会科学。时人因之通常称之为“西法”或“西术”。 明末以徐光启为首的一些科学家对西法极表欢迎,表现了吸收科学新知的强烈愿望和远见卓识。徐已初步理解到西法中蕴含著的西方自然科学体系的博大精深。他说,西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的创作以鲜明的戏剧化品格与民间文化意蕴著称于世。他不但自幼形成了浓厚的戏曲情结,就连其后来的交际圈与生活圈也洋溢着戏曲的氛围。自步入文坛以来,他更是一直关注戏曲、思考戏曲,并将吸收与借鉴陕西地方戏曲元素视为文化使命。从艺人生活的再现到剧种命运的忧戚,再到演戏情节的巧用,以及戏文、曲谱的穿插,贾平凹对地方戏曲元素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移植与汲取。贾平凹对传统戏曲文化精神有着独特的体认与理解,他向戏曲内蕴与意境的自觉"皈依",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境界;而他对艺人精神的倾心礼赞与人格认同,更折射出个人对文学理想的坚执以及对当下文化的忧思。  相似文献   

6.
笔浪 《华夏文化》2009,(3):10-11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有一种思潮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文化自觉思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脱文化风尚或流行文化价值观的左右,依据自身对于文化的感受和信念,独立思考和设计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自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井冈学",就是系统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整理其研究成果,开发和利用其教育和旅游价值,拓展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专门学问.其学科内容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概述;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井冈山精神与庐陵文化的渊源关系;井冈山精神与其他时代精神的源流关系;"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旅游文化概论;国内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概况;"井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和途径;"井冈学"文献简介,等等.描述、构建和完善"井冈学"内涵和体系,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暴力存在于网络空间中,其行为主体在种种特定政治原因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对抗的权力以及权力的流动关系中,利用各种符号,对受体的身心、权益实施文化影响,进而动摇受体态度、观点和立场的一种有组织或非组织的、自觉或自发的、有目的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化暴力呈现出非理性、偏激的特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网络文化暴力进行研究,指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80后网民应选择自律的心灵态度,注重网络法律与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对网络文化负效应的自觉过滤,摈弃网上"垃圾"符号,为创建"真善美"的网络文化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国家的文明和富强,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同时对西方文化,也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就是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精华借鉴吸取改造而来的.了解这些,对我们更深刻、全面地学习孙中山的先进文化观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明未期间,在西学东渐、东西二个异质文化发生碰撞时,在朝中曾形成一个积极翻译引进西洋科学著作和技术的官僚群体,从而触发中国科学进入一个重要转换期。技术高官李之藻就是其中一个积极受容西学、并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本文分前後两篇。前篇论述了李之藻的东西文化背景和西学受容的学问性格,对李氏思想深层存在的中华文化主义和逐渐形成的非儒非耶的文化特徵、源流做了初步探讨。後篇考察了李氏早期师徒利玛宝译著的《浑盖通宪图说》的学术意义以及他对西洋天文学的有用性、中国传统天文学欠缺点的认识,并对李氏当时天体观测记录做了数值性的定性分析,以检证通宪平仪的测量精度和李氏的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善于学习而不善于创造。这种概括未必全面,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与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却不太重视创新。用孔子的话说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意思是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和彭祖相比。他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删述六经,整理古代文化。所删述的正是他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14.
在构架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清末民初的一代学人首先接受的是"旧学"对其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钱玄同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以儒家经典和传统学术为核心,看不到"西学东渐"之风的任何影响。钱玄同最初被迫接触他所反感的"新学",不过是为了应付朝廷科举考试的"趋新"变化。在晚清的最后岁月中,"新学"已成为"时学",是另一扇"利禄之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民族,"新学"的价值似乎都首先在于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谋生手段。在钱玄同由"旧"到"新"的转变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仍是传统文化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因素,是"新学"中的旧学成份最终打动了钱玄同。从表面上看,仅仅两年功夫,钱玄同就完成了由保皇派到维新派再到排满革命派的激变。但这三种看似水火不容的政治态度所依托的思想根源却大体相同,均与钱玄同从小接受的旧式教育息息相关。亦新亦旧,亦激进亦保守——这种矛盾混乱的内心状态正是清末民初许多中国知识人的精神常态。  相似文献   

15.
“欧风汉骨,东学西行”的洽学态度,是以中学作为人文精神的主体,在中西方平等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化之长,发展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多年来,王良虎走出国门,以国际视野审视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立足当下的角度看待书法艺术,对其当代性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奋进向上的道德风貌,它在铸就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君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体现了中华文化重人文教化、强调"学以成人"的重要特点。君子作为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努力向善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西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以不同的涵义,但所有理解中最基本也是共同的一点是:西学指来自西方的文化体系。从历史来看,西学东来和东学西去与基督教的传人有莫大的关系,但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它们的传入对中国形成的影响都不及晚清19世纪的基督新教。新教传教士们在中国创办刊物,印刷书籍,兴办学堂,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中国,部分传教士还直接参与政治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汉唐古典舞"作为中国古典舞对历史继承的一种创新路径,成为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舞话语体系文化自觉、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从身体语言创造层面,"汉唐古典舞"是以当代创造,而非"复古"的形式确立。创建者孙颖以"形""神"关系之间的有效转化接洽历史,实现舞台形象的文化隐喻。在以"仪式""时代风尚""乐生精神"为递进向历史回溯的过程中,以形象回归对历史、传统的守望。  相似文献   

19.
王重阳是金元时期重要的社会活动家和道教宗师,他通过修正传统道教的思想立场和宗教服务方式,创立了对中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全真道。全真道的文化旨趣,立足对时代精神的准确判断和积极融摄,不仅在当时开辟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对其后几百年文化的发展确立了典范。虽然就当时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而言,三教融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只有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采取了以教团为载体推动三教融合的社会实践形势。这也决定了当时政治文化舞台上,比较儒佛而言全真道成为最耀眼的社会力量。其预流的政教关系模式,及其它文化之间的模式以及其自身文化独立性的模式,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经验到今天还具有重大示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长达五千余年,其连续性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不断地与外来文化交融,焕发出新的活力。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盛唐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它就是儒学(包括道学)与佛学交融的结果。鸦片战争战败,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此后西学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