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共同体的显著特征,结合氏族内部结构的嬗变,氏族更像是处于共同体理论创始人所谓的“社会”与“共同体”的交叉点,或者说宗族兼具有“共同体”和“社会”两方面的特征,“宗族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宗族共同体的存在需要族类记忆的传承,需要得到国家法律、族规族约、礼仪习俗、祠墓祭拜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正《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期,战争和对祖先的祭祀同等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周人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西周军队的武器装备、兵种和作战方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本文试图通过对关中地区随葬有青铜兵器的墓葬和车马坑的梳理,以及对馆藏兵器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一、西周军队的武器装备西周时期,战争频仍,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各国想方设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代表当时最  相似文献   

3.
<正>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的艺术杰作,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北魏时期,国家力量强盛、百姓安宁,四方朝贡者不计其数。其第五位帝王拓跋濬在位时,命沙门统昙矅于平城(今山西大同)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这便是今天赫赫有名的“昙曜五窟”。之后,修建工程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历史上永恒的奇迹。如此艺术瑰宝,蕴含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以下,便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说。首先,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国家、宗教认同。云冈石窟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孔子之仁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道德理性的自觉,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自觉。仁之“爱人”即是“爱类”,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孔子的思想是以爱人类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在孔子的世界主义思想中又内在地包含着民族化认同的思想,对华夏化传统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意识,也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多元互补。近代以来,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化认同思想得到继承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保持“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  相似文献   

5.
自《五子之歌》直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勝予'",(《尚书·五子之歌》)先秦思想文化史上鲜明中国问题背景的民本主义命题逐渐清晰塑形,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则进一步演绎出繁富的民本主义言说谱系。由于这一庞大言说谱系与西学东迁中输入中国的现代民本主义知识框架并无边际产系和因沿脉络,所以我们将其定位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钱伟 《世界文化》2023,(7):51-53
<正>据媒体报道,2022年11月30日,尼日利亚曾出台一项新政策,规定今后全国小学阶段的课程都改用母语作为唯一的教学语言。从中学开始,母语与英语结合进行教学。然而,由于教材编写和教师招聘的任务艰巨,导致新政的实施极具挑战性,所以,关于此项政策的实施细节和具体时间表至今尚未公布。此前,该国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用本族语言教学,四年级起主要教学语言则为英语。  相似文献   

7.
汉晋时期,祖源的“记忆—叙事—书写”演进构成华夏与西南夷族群产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前提。滇、夜郎、哀牢族群的祖源书写在形式上体现出由“神话”到“史传”的历时演进,在内容上体现出由“我者”到“他者”的认知转移。其中,滇人祖源书写以“史传”的形式展开,主要体现华夏“他者”认知;夜郎祖源书写以“神话+史传”的形式展开,分别对应夜郎“我者”认知与华夏“他者”认知的演进;哀牢祖源书写主要以“神话”的形式展开,对应哀牢“我者”认知与华夏“他者”认知的演进。若将西南夷祖源叙事纳入汉晋以来的知识建构背景考量,则从叙事母体、叙事图腾、叙事要素三方面显示出融合泛化的迹象。西南夷祖源书写的文化认同导致的角色反差,体现了汉晋时期“以夏变夷”与“夷夏之防”的观念调适,是华夏“大传统”对西南夷“小传统”的打破,也是西南夷“小传统”对华夏“大传统”的内化调适,共同构成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西南语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由聚焦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推进到农民工身份的内涵阐释及焦虑起因,探讨农民工书写所呈现出的复杂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6,(2)
正从《新安名族志》整理情况看徽州宗族的神异表现笔者通过对《新安名族志》的梳理,整理出神异事件38例,其中唐代5例,宋代8例,元代(包括元明之际)5例,明代17例。唐代以前无例可循,因《新安名族志》成书于明代,故明代以后没有记载。可见神异事件发生的情况除元代国祚较短之外,基本保持逐步增长的趋势。从神异来源看,孝行共有18例,保障乡里8例,善行5例,义行2例,其他5例。其中孝行约占所有神异表现的一半,可见孝行是神异表现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包志怀 《寻根》2024,(1):134-139
<正>屯堡人是清代裁废明代卫所屯田制后对分布在今贵州平坝、安顺、镇宁、普定、长顺等县市内明初屯军后裔的专称。学界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有大量成果,作为屯堡文化的载体,屯堡人的身份认同、始祖形象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从家谱、祭祖方面对黔中地区屯堡人的始祖记忆与家族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屯堡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试图穿越"银幕之镜"寻找恰当的身份认同,以消解文化冲突和文化焦虑。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域,在电影《尔玛的婚礼》的文本中,解读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现代性危机和民族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12.
緣起中國傳統文化中究竟有沒有政治智慧?如果有,這種政治智慧在中國政治文化的重建中還有無價值?還需不需要繼承發展?從中國近百年的思想歷程來看,國內學人基本上對此都持否定的態度。“五四”時期“打倒孔家店”的反傳統人物自然不  相似文献   

13.
14.
中亚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一个传奇和神秘的商业民族,在北朝隋唐时期沿着"丝绸之路"大量进入中原内地,由于卓越的商业才能,驰骋丝路,曾在以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为中心的中西交流史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史料与西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分析探究丝路民族——粟特人入华后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接受与认同,主要从儒家文化的开放性、儒家文化对粟特人的吸引力、粟特人以儒家行为准则为要求,并自觉践行等方面展开。入华粟特人虽为"异族",但颇具"华心",甚至以汉地为家,对中华儒家思想与文化形成了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史诗性长篇小说的讨论中,争论最多的是史诗性作品的标准等问题。本文主要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为例,从文化转向视角出发,结合劳里.航柯关于史诗的观点,检梳作品的史诗情结是如何与文学创作中的身份、认同等问题相勾连,探讨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中国长篇小说写作中与认同相关的史诗性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只有深刻认识非遗旅游本身具有的“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三层依次递进的核心逻辑,我们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深度融合要求的非遗旅游产品,并通过深度融合的非遗旅游向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近日到胶东半岛调研,看到当地群众对威海、烟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宜居城市”非常自豪;我也为胶东的大海蓝天、绿水青山深深感动,但是,宜居城市仅有大海蓝天、绿水青山是不够的,宜居城市应当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相统一的综合概念,还应包括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武原唐代是我国体育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流行有击鞠、角抵、蹴鞠、拔河、武术等许多运动项目。其中击鞠在国都长安最为兴盛。从政治文化学的视点观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击鞠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透过去鞠这一体育文化现象,我...  相似文献   

19.
张耀杰 《东方文化》2001,(2):107-116
据曹禺介绍,他与周恩来的初识是在1940年。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时间大抵是在这年4月国立剧专重庆公演,也就是《蜕变》一剧的首演期间。鉴于此后曹禺大部分时间都远在江安,曹禺与周恩来之间更为频繁的接触,应在他于1942年初从江安返回重庆之后。  相似文献   

20.
<正>贝西·埃默里·黑德(Bessie Emery Head,1937—1986)被誉为博茨瓦纳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一生中留下了三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故事集、两部历史小说以及两部在黑德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作品集。黑德将自身的特殊经历转化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因此她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展现出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父权社会影响下非洲女性的生活困境。在黑德逝世17周年时,她被追授南非总统设立的天堂鸟金勋章的最高奖——金牌勋章,以表彰她对文学的杰出贡献以及为社会变革、自由与和平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