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熣燦的文学明珠。本文对《诗经》的内容、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广与普及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4.
说《大雅·韩奕》──《诗经》名物新证之三扬之水《韩奕》是一篇热闹文字。所涉典章制度,世俗风情,颇为详备。所谓宾客之容,穆穆皇皇;车马之容,匪匪翼翼,于此可略其概。又遣词命句,与同时代的金文,极为相近,却是裁制成韵,铿锵有致,因于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中,...  相似文献   

5.
说《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扬之水周人的历史,差不多和夏人、商人一样悠远。只是在灭商之前,周人不过是两个王朝治下的一个部族,所以没有能够留下一部谱系清晰的成文史。後人的追述,或取传说,或多推测,不得其详,未免缺略,遂难完全凭信。综合史家的...  相似文献   

6.
说《秦风·小戎》──《诗经》名物新证之一扬之水因为大规模车战的需要,先秦的制车业格外发达。若夏人奚仲做车的传说不作信史的话,从有实物可徵的晚商算起,至(诗经》的时代,车的制造,也已经走过了发明、发展的阶段,有了一套成熟的工艺。因此,在(诗)裹边,车、...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论及《诗经》时,朱熹认为,《诗经》的特点之一在于"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难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达作为《诗经》的重要方面。确实,"诗"与"乐"有相通之处,早期的儒家学派对"诗"和"乐"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诗"和"乐"。"诗"和"乐"的相通之处主要就在于,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从总体上看,《诗经》之中确实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领域,从世俗的追求到终极的产切,都不难注意到情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载明 《寻根》2009,(6):96-99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古代创造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主要来源于历史典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说《小雅·车攻》──《诗经》名物新证之二扬之水《诗》写行猎,有《虞》、《叔于田》、《大叔于田》、《还》、《卢令》、《》、《车攻》、《吉日》。国风诸篇,俱轻倩活泼,如《齐风·卢令》,言田猎,却绝不闻肃杀之音,唯以轻捷奔行的猎犬,引出悠长悠长的一阕短章。...  相似文献   

10.
马载明 《寻根》2008,(6):96-99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古代创造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主要来源于历史典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新的学术专著&;lt;神圣的寓意&;gt;,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lt;诗经&;gt;与&;lt;圣经&;gt;作了研究,读后颇受启发.   &;lt;诗经&;gt;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作,滋养儒学生成,而儒学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给以深刻的影响.&;lt;圣经&;gt;产生于西亚的希伯来人,与希腊文化汇合后发展成基督教文明,它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文艺美学思想,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两部经典作品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张立新的工作是开拓性的.……  相似文献   

12.
乍一看来,楚俗与《诗经》风马牛不相及:楚俗为楚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南方巫文化系统;而《诗经》却属于中原史官文化系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将楚文化(楚俗)中的文学作品《楚辞》与《诗经》相比较而言,前者为浪漫主义之源,后者为现实主义之始。两者确确实实泾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识分子很早就注意以自然界的景物来比照自己,尤其是梅竹松柏精神.这种以梅竹松柏精神比照人的品格,最早源起于<诗经>,之后遂成为文人寄寓情感品调的最主要的咏歌对象,寄寓着中国文人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超出思想主旨、文艺创作的文本性记录与文字表达视野,可以将《周易》与《诗经》从它们所反映、所结构、所规定的中华文明之轴心性的文明模式建构机理与文明价值实践机制的角度,予以比照性考量。它们由于其自身的关注重心与问题属性,可以看作具有共同的(先天的)"天学"、(时间上先在的)"古学"性质。后者具体体现为"自然—道体论"的"诗性"总体性视野、生存界面的内在分疏与意义的内涵性生成机制、流转的形式机制等等问题领域。它们共同起到基元性、典范性的文明机制与文明价值层面上的奠基与范导作用,以及对于文明本身的"经纬"、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項陽 《中国文化》2013,(1):31-40
学界对於《诗经》的研究持续了两干余载,学者们从史学、文学、诗学、经学等诸领域进行把握,可谓精深而周致。音乐学界通过“歌词”把握音乐的结构意义,亦有相当收获。  相似文献   

17.
188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汉学家王西里在世界首部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对中国儒学典籍《诗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他在研读大量原文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至今仍不失其意义。《诗经》之发源关于《诗经》的年代,古代中国学者通常认为各  相似文献   

18.
《诗》的时代,是“陶复陶穴”与“寢庙绎绎”并存的时代,在等级制度的宝塔尖上,集中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智慧,就建筑来说,便已奠定了此后数千年中国建筑的品格,或曰基本格局与精神。而住宅原是人群居处之所托,上自政治、宗教、学术、风俗,下逮衣服、车马、器用,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互为因果。礼所谓进退揖让、应对周旋之节,也尽依赖于门、庭、堂、室之“舞台”。曰“中国宫室及其内部格局是一部无字的人伦宣言”,固很恰切,那么也可以说,《诗》中所反映的宫室建筑,正纪录了舞台上曾经有过的喜怒与哀乐、宣言中曾经有过的生命与激情。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不仅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歌的起点,而且是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人们给后人留下的一部全面反映当时社会情景的伟大史诗.它形式多样,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统治与制度,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而且,有许多诗文还与法律制度有关,以下对《诗经》中有关周代法制方面的内容试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宴饮,很可以说是《诗经》时代上流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政治中的生活。适应于政治需要的各种礼仪具体而微,仿佛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射御、祭祷,聘问、盟会,不论内政与外交,又无不依“嘉宾式燕又思”的宴饮而成。尽管记述这些礼仪的文字颇多令人不耐的繁琐,但其中欲也正有着耀眼的精致——这些精致多半是在《诗》的时代完成。固然许多礼仪有着更为古老的来源,不过此际已经洗去原始的荒蛮,注入了礼仪文明的血液。它好像集中了那一时代能够激动人心的一切;揖让周旋、俯仰进退所体现的“礼仪”,车马器用、被服装饰所显示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