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上海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吴玄的《陌生人》、王朔的《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姚鄂梅的《真相》、金仁顺的《春香》等。这些作品的主题与风格错落而多元。吴玄的《陌生人》写主人公何开来以极端的方式逃离了所有的社会角色,不断走向分裂和陌生的状态。小说所表达的主人公对社会价值体系、对人和人关系的不信任,以及对于自我的陌生化体验既独特又普遍,揭示出一种时代的精神病症。叙述话语上,作者采取了从容、明快的喜剧性语调,使小说所表达的生存境况充满荒谬色彩和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2.
正李伯元的《文明小史》(60回)连载于"晚晴四大小说期刊"之一的《绣像小说》第1至56期上,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文明"为题,为"文明"写史的小说,它反映出中国维新运动时期各地区、各阶层物质和精神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小说像是一面哈哈镜,映照出新旧文化碰撞时官员、学子和百姓主动迎合或被动适应的扭曲形态,李伯元以反讽、狂谑手法使中国悠久的"柔远文化"变得可疑、沉重。《文明小史》开端于湖南永顺府沸反盈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1976年,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人文学者齐聚威尔士的卡迪夫,"幽默与笑研究"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大会最后一项议程:讨论是否可以确定统一的幽默概念定义。经激烈讨论,与会代表给出了一致的否定答案。何谓幽默?幽默就是笑吗?搔痒引起笑算不算幽默?幽默一定要笑吗?为什么有的幽默让人哭呢?幽默的家族谱系是怎样的?幽默和反讽有什么不同?言语幽默和形体幽默各自特点如何?笑话和漫画的各自生命力在哪儿?任何时候都可以幽默吗?东方人的幽默和西方人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当代著名小说家伊塔诺·卡尔维诺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我们的祖与勘三部曲。这部书由《分成两半的子爵》、《在树上攀援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三个独立成篇的小说组成。虽然没有共同的人物和情节,却由共同的主题意蕴联结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5.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与史志杂记的渊源关系是本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个世纪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相关史事的钩稽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范围上也延伸到了陈志裴注之外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后汉书》、《十七史详节》、《史记》、《左传》等史著;突破了对“渊源”内涵的狭义理解,除了故事情节层面的考索外,还注意到了史志杂记对小说修辞、形象塑造、叙事艺术、创作心理、思想意蕴等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研究目的、对象,依据版本,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者深思和鉴戒。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版全本《马克·吐温自传》中,与盗贼有关的词汇频繁出现,如"盗贼""小偷""偷窃""防盗铃"等。它们集中出现的几个片段或幽默风趣,或无可奈何,或怒火中烧,尽显马克·吐温单纯善良、浪漫风趣、幽默乐观的个性特征。然而总是遇人不淑也给吐温及家人带来诸多困扰,使他忍无可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镀金时代"盗贼猖獗、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福尔摩斯式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日剧《我是和尚》(2015)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三个光头和尚悠闲地抽着烟,喝着啤酒,酒馆老板娘的漂亮女儿一出现,三个人立刻丢了魂儿一样挤向门框,忙问这是谁。这一幕足以让中国观众"三观颠倒"。另外一部热剧《朝五晚九恋上我的帅和尚》(2015)更是吊足了日本单身女性的胃口,沉迷此剧的女孩子都惊呼:"老天啊,也赐我一个这样的和尚吧。"剧中的和尚星川高岭不仅帅到没朋友,还家庭多金、英文流利,更重要的是体贴有加,  相似文献   

9.
小何 《滇中文化》2000,(3):32-32
今年第三期新改版的《文化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王朔的独家专访。在这篇文章里,王朔指名道姓地“灭”了一些文化名人如张艺谋、梁晓声、余秋雨等。当然,这些文化名人是否要找王朔“讨个说法”,公众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1945年,钱钟书摒挡一切,躲在上海的小阁楼里,以每天五百字的精雕细琢创作他的长篇小说《围城》。这时的钱钟书,年方37岁,已经出版过一册自费印行的旧体诗集,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在《围城》中写出当世文人的诸多窘状,对混沌人世的悲观锉杀不尽他善噱多趣的情性,虽然在方鸿渐的侃侃而谈中不难发现钱钟书的影子,但是,冰雪聪明的钱钟书在他尚未进入“不惑”之年的生命阅历里,却冷静地嘲讽了他所熟悉的生活。《围城》诚然不朽,却成了钱钟书小说创作的“绝笔”,以作者熟悉的中国文化学术…  相似文献   

11.
海勒谈幽默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是美国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以其刻薄辛辣的幽默感而著称。他的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已成为当代文学名著。海勒还著有《出了毛病》(1974)、《和黄金一样好》(1979)。他最近的一部小说《天晓得》目前正在畅销。下面是海勒本人关于幽默的一席谈话。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纳博科夫《洛丽塔》这是《洛丽塔》开头的一段著名独白。"洛丽塔"(或称"萝莉"),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小说中出现以来,这个原本被视为"小妖精"的  相似文献   

13.
杨锏 《世界文化》2004,(3):10-13
奥斯汀·克拉克( Austin Clarke)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现居多伦多。主要作品有: 《交叉口的幸存者》、《交汇点》、《命运风暴》、《长大的光》、《骄傲帝国》、《波浪之源》、《问题》和《磨亮的锄》。2002年以其小说《磨亮的锄》获得加拿大最高小说奖吉勒文学奖,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巴巴多斯的后殖民生活。获奖后,克拉克接受了加拿大文学期刊《一月》编辑琳达·理查兹的采访。 琳达·理查兹(以下简称问):您在《磨亮的锄》中写的毕蒙谢尔这个地方,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岛? 奥斯汀·克拉克(以下简称答):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说巴巴多斯…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183;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183;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闻名(以下简称《军规》)。海勒的幽默、讽刺把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和起来 ,以阴冷的、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 ,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 ,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 ,在喜剧中去悲哀。因此 ,作品一发表即刻轰动社会 ,尤其在美国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成为美国人的口头禅 ,用以表达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或不可逾越的障碍。《军规》以荒诞的形式 ,多角度 ,多层次地展示了一个充满自私、贪婪、虚伪、欺骗、专横、残忍、淫乱和疯狂的现实生活。主人公尤索林被世...  相似文献   

15.
王彬 《华夏文化》2023,(3):40-42
<正>《论语》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会以为《论语》是一部严肃的儒家经典,似与幽默、俳谐无涉。事实上,《论语》与古代幽默故事是大有关联的。明人郭子章撰有《郭子六语》,其《谐语序》云:“夫谐之于六语,无谓矣,顾《诗》有善谑之章,《语》有莞尔之戏,《史记》传列《滑稽》,《雕龙》目著《谐隐》,邯郸《笑林》、松玢《解颐》,则亦有不可废者。”谐语,也就是笑话,或曰幽默故事。  相似文献   

16.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0,(6):19-21
<正>又是春意浓时,海棠未谢,榴花又开,公园里处处花团锦簇。更有一阵阵歌声从松林深处传来,让人分外神清气爽。那是游客自发聚集的"合唱团",已经延续十几二十年了,唱的歌大都是六七十年代耳熟能详的老歌:《二月里来》《南泥湾》……也有前苏联与俄罗斯的《喀秋莎》《三套车》……唱歌的大多是"白发族",但也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幽默”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个外来语 ,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 ,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据台湾梁秋实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 :“幽默 ;诙谐 ;滑稽。”据《辞海》的解释 :“(一 )寂静无声 ,《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 ;(二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是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与我国汉语之“幽默”释义相去甚远。从《辞海》的释义中可知“幽默”一词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与今义不同。它的今义可以从《滑稽列传》中的东方朔这个人物的诙谐形…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通过第一人称作家莫里斯·本德里克斯的叙述,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萨拉·迈尔斯和她丈夫,公务员亨利·迈尔斯这三个人之间的迷恋、嫉妒。作品于1951年出版后,读者和批评家马上看出,格林这是在写他自己,写他与他的"第三个女人"凯萨琳·沃尔斯顿之间的恋情。  相似文献   

19.
无言的幽默     
捷克人喜欢和朋友开玩笑,认为幽默是表达友谊的方式之一。只有与一个人十分亲近时,那人才有可能成为被打趣的对象。捷克人认为,幽默是没有国界的,它能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不分语言和国籍。而不久前在北京金台艺术馆展出的《米洛斯拉夫·巴尔塔克无字幽默》漫画展,便是一个极具捷克式幽默的漫画艺术展。 米洛斯拉夫·巴尔塔克——该漫画展的作者,1938年生于斯洛伐克的科西策。他自幼喜欢绘画,期望长大成为画家。因受父母影响而毕业于海运学院的巴尔塔克,1960年成为自由幽默作家、自由漫画家和插图画家。他的创作柔和与讽刺并重,以清晰、…  相似文献   

20.
"成长"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永恒主题,成长小说的数量众多,且具有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人的主体性受到重视,成长中的青少年对个性、自由的推崇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中国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彰显人的个体性的主题,分析成长小说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成长者遭遇的精神困惑及受到的影响,为成长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