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来讲,鉴别鱼的鲜度,主要是看鳞、鳃、眼睛、肛门等部位是否新鲜,其诀窍有五:  相似文献   

2.
中餐和鱼肴     
高成鸢 《垂钓》2002,2(12):55-56
李渔说,美味讲究的也是,渐近自然。但愿中国能恢复有山皆绿,无水不清,那时让我们再来,鱠切天池鳞,一边像孟子一样赞赏,生鱼丝的美味。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桂林市当地有一种叫哈巴鱼的小型鱼类,每年从农历小满到秋分这段时间,正是垂钓哈巴鱼的黄金季节。哈巴鱼是一种肉食性小型鱼种,吃荤不吃素,最长不超过10厘米,最大体重约5克。身上长有细鳞,除腹部为白色外,全身均为麻花色。  相似文献   

4.
张世才 《钓鱼》2007,(7S):43-4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角鱼、黄颊鱼、盎斯、黄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如图)。全国各水系均有它的踪迹,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人们特爱用它来煮汤吃。  相似文献   

5.
何川 《中国钓鱼》2005,(6):40-40
洛阳钓友朱新建所提到的鱼,因为体态、习性资料比较少,只能大概推断一下。“形似鳟鱼”,淡水生活,可初步断定为我国淡水鱼类中的鲤科鱼类,体色“泛黄”,“细鳞”,“体重多数在500克以下”,使我猜测这种鱼可能是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或鲴亚科、鲴属的种类,这两属的鱼均在华中地区有所分布,都曾经在我国作为经济鱼品种进行人工养殖,但也许是因为其规格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孙书静 《垂钓》2005,5(11):44-44
“渔夫鱼”是我们对以钓鱼为捕食方法的海洋鱼类的统称,包括鹅鱼、和尚鱼、青蛙鱼、蝙蝠鱼等.它们都是“钓鱼高手”,“渔夫鱼”的背部一般都有一根长剌.这就是“钓竿”;长刺的末端长有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不想放入冰箱冷冻,可以在不水洗、不刮鳞的情况下,将鱼的内脏掏空,放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这样可保存数日不变度。  相似文献   

8.
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纯,属革纯科。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眼小,位高,接近背缘。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鳞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扒皮鱼主要以虾、小鱼、贝类、海藻等为食,常在近岸珊瑚与礁石周围游弋与觅食,  相似文献   

9.
海上风雷     
《钓鱼》2006,(24):48-48
地方名:黄盖、沙板、小嘴、田鸡鱼、扁鱼、冷水板、小高眼、沙盖。 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1200—400克。头小,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两眼小,均长在头右侧。有眼一侧为背面,呈深褐色,被栉鳞。有不规则的斑点:  相似文献   

10.
李益 《钓鱼》2004,(20):14-14
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钓友小赵打来电话,称他联系了邻县的~个约有上千亩的东岳水库。该水库已有50年未曾干涸,加之地理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钓鱼,使得水库中的鱼类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库中不仅有草鱼、青鱼、鳜鱼、甲鱼、鲌鱼、鲢鳙、鲂鱼,就连平时难得一见的花(鱼骨)(俗名马鸡)和细鳞斜颌鲴鱼也多如牛毛,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1.
黄颡钓法     
张世才 《钓鱼》2010,(21):38-39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角角鱼、黄颊鱼、昂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  相似文献   

12.
趣钓沙逛鱼     
类永藻 《钓鱼》2006,(16):35-36
沙逛鱼是海州湾特产,学名为(鱼光)鱼,为虾虎鱼属的一种,据说其它海域没有。它生长在沿海浅水域、以及海水与淡水相交的咸淡水(又称阴阳水)中。背黧青色,腹白色,头大,口阔,身子小,无须,鳞极细小,肉眼几乎分辨不出。体形呈扁平状,有点像淡水中的“沙棒子”。生存期短,只有一年。最大个体长度30厘米,最大重量不超过0.5千克,沙逛鱼肉肥嫩少刺。细而不腻,味道鲜美,有独特的风味。沙逛鱼为啥长不大呢?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一、鲐鱼的特征。鲐鱼,又叫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青占等。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颚等长,各具一行细牙。体被细小圆鳞,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志保 《钓鱼》2004,(16):16-16
作者从力学理论观点去分析动态中的遛鱼方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所述的一些基本道理,对提高遛鱼技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戴频 《钓鱼》2007,(4X):46-46
鲻鱼俗称:肉滚子,又称白眼、属鲻科鱼。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鳍有鳍棘,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腹鳍腹位或亚胸位体被圆鳞,鳃孔大,鳃盖骨后缘无棘有鳔,但无鳔管,身体延长,有纵列鳞片35~38,前部近似圆桶形,头短平扁,口小,下位,上下颌边缘有绒毛状齿,上颌骨完全被眼眶前骨遮盖,脂眼睑发达,眼间隔平坦,鳃耙细密,无侧线,体色青灰,腹白色,体侧上部有数条喑色纵带。鲻鱼分布较广,沿海均产,是热带、亚热带沿岸性的中上层鱼,也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进入淡水生活的主要是鲻科鱼类。  相似文献   

16.
邢湘臣 《垂钓》2001,(12):60-61
湟鱼,产自地处大西北的青海省,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水系。当地人称之为“花鱼”、“狗鱼”、“无鳞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它与我国司空见惯的鲤鲫同一族谱,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其学名为“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Kessler),为冷温性高原湖泊河川鱼类,是中国的特有品种。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头大嘴扁且阔,嘴两旁有两根短胡须,身短、肤黄,呈有黑花斑。无鳞,脊有一把刺,前鳃边旁有两把"刀",能活动,善叫,碰之则咕咕啦啦。它是一种小鱼,小者每条重约50克,大的也不过150克左右。但它营养丰富,有较多的蛋白质。黄颡鱼的形态似鲇鱼,其习性也有相同之处:夜光眼,昼伏晚  相似文献   

18.
光鱼,属鰕虎鱼科,头浑圆,体延长,呈圆柱形。背披细鳞,但看上去却似无鳞,浑身像是光溜溜的。因此,人们称其为“光鱼”或“光棒”。光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同时它也是青岛的钓鱼爱好者很喜欢钓的鱼种。 光鱼属胶州湾固有鱼种,土生土长,不做季节性洄游,冬季在海湾内深水泥质海底挖洞“趴窝”越冬。来年春季亲鱼产卵后死去,生存期只一年。它食性杂,生长迅速,春天产下的卵到7月份可  相似文献   

19.
王壮凌 《垂钓》2005,5(1):24-24
在安徽省泾县的山溪里,有一种小巧玲珑的鱼——琴鱼。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人喜欢将捕来的琴鱼制成茶喝,这种奇特的鱼茶味道醇和,茶香浓郁,沁人心脾。更有趣的是,杯中的琴鱼千姿百态,样子十分乖巧,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0.
堰塘话选位     
选择堰塘四角,是鉴于鱼儿沿一边岸游弋至转换方位的弯角时,多有稍事逗留的习惯。且若遇风,不管风向如何,始终有两角处于下风口并常淤积一些飘浮物,甚是吸引鱼儿。因此,只要钓者在这里“守株待兔”,就比较容易钓获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