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州情结长安气象:贾平凹的文艺世界》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密码,力图呈现商州和西安在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把握贾平凹文学个性的一个突破口。该书征引史料,追本溯源,具体分析了商州和西安的地域文化基因不仅是贾平凹"商州情结长安气象"创作风格的源头,也是贾平凹作品具有民族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大都属于“进入型”小说。从他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可以看到贾平凹对城乡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对人生漂泊本性的深刻揭示。这是他作品的深刻之处,也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据《西安晚报》消息,继《高兴》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另一部作品《秦腔》也将"触电",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将被拍成40集电视剧,届时,贾平凹笔下的陕西丹凤县棣花镇清风街以及棣花镇棣花村里居住的一众乡党和贾平凹的街坊邻居们,也将在电视剧中集体出镜,充当群众演员展现秦人本色。据该剧制片人告诉记者:"电视剧《秦腔》总投资6000万,只有一条主线,就是贾平凹笔下那个下了台的农村干部夏天义,他为百姓多留一块口粮,只身上了七里沟开垦荒地,身后只跟  相似文献   

4.
研究乡土情结对贾平凹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是其乡土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美学特征之一。形成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因素包括秦文化熏染、“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三个方面。它们构成贾平凹乡土文学创作的审美支点,促使他爆发出一系列创作灵感.取得巨大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精神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既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城市生活的批判,而且越到后来,对城市的批判越多,这与贾平凹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的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朱瑞 《华章》2011,(28)
本文认为贾平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抗是其作品中很鲜明的特点之一,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所流露出来的自卑心理.笔者试图通过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理论找到理解贾平凹创作时的自卑心理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而对贾平凹小说的整体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作家声音     
正贾平凹回应《极花》争议日前,网上舆论对作家贾平凹一片讨伐声,观点主要是"贾平凹《极花》是为拐卖妇女辩护"。批评主要针对媒体采访中贾平凹的一句话"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事实上,这并不是贾平凹第一次因为作品描写女性被批评。在新书发布会上,贾平凹就曾表示,"当年《废都》出来的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家贾平凹又多了一个“嗜好”:收藏自己作品的盗版图书。贾平凹每出一部小说,市场上都会出现盗版。盗版书漏洞百出,错字、白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己出了书,却署上贾平凹的名字进行销售……贾平凹每逢出差或外出,遇到盗版自己作品的图书,总要买上几本带回家。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作品广泛传播于国外,受到了很多国外读者的喜爱。因此,对其作品的译介研究也兴盛起来,如呼唤翻译、关联理论、换喻等视角下的贾平凹作品译介研究层出不穷,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仍旧紧缺。通过对比其作品《高兴》的中英版本,以符合源语环境和适应目标语环境为评判标准,从翻译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此英译本的适应选择情况,以期为之后的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作品蕴涵了审美各异的叙述对象、叙事模式和形象谱系.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贾平凹作品有着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贾平凹作品不变的艺术旨归和启蒙话语、民族立场、生态视域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对乡村的批判和崇拜,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眷恋,以及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高老庄》是他近几年来人生思考和艺术探索的集大成作品。这种集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总结,一大转变”。“两个总结”分别是指人物形象意蕴以及作品主题构成的丰富,扩展和汇总。换句话是,贾平凹把几年来散见于其他作品中对人物精神素质和社会生活的思考和希冀统一在《高老庄》中给予了集中和重塑。“一大转变”则指他前些年的“神秘论”世界观在本书中得到彻底地清算和改观,贾平凹从此将以一种清正的面目活跃于文坛。因此,《高老庄》在贾平凹的创作历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柏桦 《文教资料》2013,(18):7-8
贾平凹是当代地域性作家,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商州乡村,后来蛰居在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乡土情结始终是贾平凹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创作源脉。他的作品倾情表现的是农村乡土的山水风物、习俗人情、生活命运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试图通过探究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理解贾平凹创作中深蕴的传统女性美。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作品中的神秘色彩和幽默艺术,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象征性,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0.
陕西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来自于农村,关注农村,体现出恋土情怀,但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审美倾向。贾平凹的作品空灵、典雅,凸显阴柔之美,陈忠实的创作则恢宏、大气磅礴,体现出阳刚之气;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悲剧因素,人物充满苦难与悲凉,贾平凹的作品体现和谐与宁静,迷茫与困惑;陈忠实具有明确的史诗意识,构建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作品,而贾平凹则更关注原生民间文化形态;陈忠实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其作品具有反思思辨色彩,深邃而浑厚,而贾平凹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注重直觉与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