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衣衫     
人们都喜欢美而讨厌丑,可有些时候,我们却很难一下子就把它们分辨出来。开始时也许会有人说丑就是美,美反而是丑,但人们知道真相后便肯定不会这样说了。因为,美的东西永远是美的,丑的东西永远是丑的!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小故事,做一个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吧!  相似文献   

2.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3.
“丑”与“美”原本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概念,在我们的印象中,它们是毫不相容的。可是,当你读完了这篇《丑与美》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从她描绘的“惊心动魄”的“丑”中感受到美的“震撼”;你会禁不住感叹,原来“丑”也具有让人震撼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对“以丑为美”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就有的以丑为美的说法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是由于把艺术等同于美和把视觉的丑与丑的形象的文化价值的美混为一谈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7.
大千世界,丑为何物?有人会说:丑就是不美,丑就是美的对立面,丑就是对美的反衬.因为按此逻辑,在自然界与现实生活中可以列举出许多实例来.诸如:有西施之美,便有东施之丑;善良、诚恳为美,凶恶、奸诈则丑;风流英俊是美的,那么委琐卑鄙则是丑的,等等.若仅是从概念上来划分事物的美丑,则这种推理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把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摆在明显的地位。审美之“美”是一个美学范畴,它包括大众化的美与丑这一对孪生姐妹。因此,语文审美活动在认识美好事物的同时,切莫忽视了事物丑的一面。只有充分审视了丑,人的思维、情感、认识等方面才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难解之谜。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的研究者们虽然运用了最现代化的方法,在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取得了比前人更可喜的成就,但是,寻找美的本质的最佳定义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原因究竟何在?有人说,是由于没有象研究“美”一样认真地研究“丑”。我以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来,美与丑是两个对立概念。但在实际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与丑却常常结伴而行,而且,有些事物或现象就同时具备着美与丑两重性。稍一留心,我们就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任何时代,任何艺术流派和艺术门类,都不仅不能缺少美,而且不能缺少丑。可以说,美与丑它们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丑,就无所谓美,反之亦然。因此,离开了丑去孤立地探求美,是得不到美的。如果能从丑中求美,就能鲜明地感受到美的特征领略到美的意义。美与丑这种事实上的依存关系,美学家们都看到了,而且也都承认,但在美学研究中却往往只关心美而忽略了丑。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辨别美与丑》(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教材)。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增强是非观念,提高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少年。四、教学要点: 1、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所谓美,就是处处为人着想,为四化建设尽力,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所谓丑,就是脱离人民群  相似文献   

11.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美,是每位美术老师的任务。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在美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一、中学生如何认识美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对美的认识十分肤浅,特别是受当前社会影响,许多学生把美当做丑,把丑当做美,美丑不分;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人间珍奇都可以得到,什么美不美、丑不丑,没有必要去分辨这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审丑美学内涵丰富,本文从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发掘庄子的审丑美学的相对性的真意。  相似文献   

13.
“美”丑,就是赞美丑陋的事物。作文的美丑技法是指以形貌丑陋或令人生厌的人、物等为写作对象,透过其丑陋或令人厌恶的外部形态,发现内部蕴含的美,进而赞美和歌颂。“美”丑的理论依据是哲学的两分法思想: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与小、好与坏、是与非、祸与福都是相对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这个道理。美和丑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中有丑;也没有绝对的丑,丑中有美。美丑技法就是要写出人或物的丑中之美。生活中的“美”丑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最典型的是“儿不嫌母丑”,因为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真实、博大与崇高。文学…  相似文献   

14.
美与丑有界限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美与丑可以相互转化吗? 我想共实美与丑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向应该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16.
庄子认为"美"与"丑"是通过比较而显现出来,"美"与"丑"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于审美主体,"美"与"丑"是以相互转化;相对主义的是非观和虚无主义的美丑观是《庄子》中"畸人"形象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以审丑──审美的创造方式,将晚明社会的全部污秽和浊臭切割开来,剥露开来,借以引发人们对丑的极度憎恶和唾弃,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本文还分别从‘逆向反观:以美村丑”、“正向点化:以五喻丑”、“整体拓展:众丑兑”、“内观拓深:丑中寓美’”等不同层面入手,对《金瓶梅》的审丑──审美特色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指出这是我们全面把握和借鉴这部巨著的艺术经验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林楠 《文教资料》2014,(34):72-73
现实中美丑杂处。一般说来,人们讨厌作为审美活动中丑的事物,但是生活丑也有自己的艺术价值。艺术家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悟与评价,借助审美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人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认识丑、克服丑,揭示丑的本质,这是从反面肯定美。本文以两件雕塑作品引出这一话题,探讨生活丑的美学意义,分析美与丑的审美关系,得出二者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张玉庭 《求学》2004,(7):84-84
丑与美的界定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全方位地看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