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盐铁论》成书的具体时间,前人有各种不同的考订。其中从《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现象出发,考订《盐铁论》的成书时间应该不早于公元前66年,大约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著成的说法,影响最大。但仔细考究《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性质,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欠准确的。从汉代学术思想的流变历程推论,《盐铁论》成书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49年的25年之间,其具体时间则很可能是在宣帝甘露三年前后,也即公元前51年左右,上距盐铁会议约30年。  相似文献   

2.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3.
汉代《盐铁论》集中了西汉晚期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对武帝时期商业统制等经济政策利弊的争论,这些争论充分反映了汉代中央和民间两派在农商本末、经济干预与放任等政策问题上的显著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争论所表现的表面分歧之下,汉代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实质上却都秉持了农本的价值原则,《盐铁论》也集中反映了汉代社会丰富的农本思想、观念。汉代社会的农本原则为历代所延续,成为国家进行商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尺度,从而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农商结合,商业为辅的基本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三杨庄汉代庭院具有多学科丰富的信息和重大的研究价值.经过国内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科技史学、农业史学等领域的专家考证,大家一致公认,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的发现,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真实景象;首次揭示了反映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庭院与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汉代黄河治理和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5.
《盐铁论》引诗用诗约75次,以《雅》、《颂》为主,体现了昭宣时期《诗经》解读对美刺时政的重视,具有鲜明的经世治国目的。《盐铁论》所据诗说以齐、鲁、韩三家为主,可能兼有《毛诗》,可见昭宣时期的《诗经》传授与武帝时期一样,仍以三家诗为主流,但当时士人对《毛诗》也有接受。《盐铁论》中论辩双方不主一家诗说,王先谦以《盐铁论》证《齐诗》义,阮元以《盐铁论》证《鲁诗》义,这类观点宜予矫正。  相似文献   

6.
永城芒山一带是西汉时期梁王属地,是汉代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出土的两幅汉画像石《农耕图》,反映出当时芒山一带耕种农具铁犁与家庭耕作已经普遍出现,折射出汉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耕农经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姚鼐指出《盐铁论》四十二至五十九篇苟于成书后,学术界对这部分是否为桓宽臆造各持一端.通过对《盐铁论》引书用书材料的梳理发现,这部分篇章引用《诗经》涉及齐、鲁、韩三家诗,可能还有《毛诗》;涉及了《春秋》《三传》;还涉猎了《史记》等典籍.《盐铁论》征引典籍具有广泛性与一贯性,此非桓宽以一人之力所能臆造.尽管桓宽对盐铁会的议文作了增删润色,但并非臆度.《盐铁论》忠实记录了盐铁会之辩论,具有较高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被动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汉语的一份有价值的材料。以前曾有学者对《盐铁论》一书的被动式作过研究,我们调查发现《盐铁论》被动式的面貌和前人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文章通过穷尽调查和定量定性分析,对《盐铁论》的被动式进行比较详细的描写,并试图对已有成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西汉桓宽所著《盐铁论》出现大量双音节动词,其中包含不少新词新义。《汉语大词典》对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作了相应的收录,然而仍有一些双音节动词漏收,甚至其他辞书也未予以收录,尽管其古今皆见,比如《盐铁论》中"减除"一词。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言文,会碰到“重器”、“神器”、“大器”、“庙器”、“庙堂之器”之类名称。如: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抉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卖柑者言》)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匡》)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它们都用“器”字构成,又都是借代说法,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说神器、重器。神器、重器,都是指宝器,但不是一般的“珍贵的器物”,而是帝王的宝器,大抵以宗庙祭祀的钟、鼎、圭、璧等礼器为“神器”,以朝廷符墨为“重器”。先秦时代,不仅天子有宗庙,诸侯、大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在两汉时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具体体现在铁农具、牛耕和铁犁进一步推广,稻作、种麦等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多种经营发展,地方官吏对农业生产重视等等。  相似文献   

12.
汉代河北纺织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种植桑麻、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良好条件。两汉时期,河北是我国纺织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河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积累的纺织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提花机。钜鹿、清河以北的赵郡、中山和常山等处是东汉河北丝织业集中的地区。在河北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丝织品实物,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超技术水平。东汉时,河北的麻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1993年2月在东海县君湾村发掘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家族墓群一处.其中6号墓为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出土的木牍竹简极有历史价值.本文对竹简中的西汉俗赋<神乌傅>的发现予以初步释读,并对<神乌傅>的特色及其文学和书法的成就予以研究,突出了<神乌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依据《水经注》对漯水水系的记载,结合实地考古调查,发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龙风坡村东北的黄土城遗址就是战国至汉代代郡下领县之一的桑干城。桑干城在西汉时期曾经作为代郡的郡治,一度是代郡的政治、经济中心。桑干城兴盛于两汉,毁坏消失于北魏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东汉初年,由"立《左氏春秋》博士与否"问题引发了关于《史记》的学术争议:赞成立《左氏春秋》博士者,认为《史记》多引《左氏》,应立《左传》博士。反对者指责《史记》思想原则——"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成为汉代思想界的公共话语。而汉光武帝刘秀采取理性的态度,为这场政治文化的大争论营造了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6.
"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术产生了影响,这种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以西晋郊祀制度为例,揭示儒学作为大传统如何规范皇帝亲祠、规范郊祀制度,从而使秦汉以来神仙方术与民间淫祠杂祀等小传统淡出郊坛.  相似文献   

17.
西汉前期,盐价相对较低,在有些年份,盐与五谷价格基本相当。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后,盐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增长,达到每石(釜)300-1100钱。东汉时期,盐价最低为每石400钱,最高达到每石8000钱,正常时期的盐价大约为每石800钱,盐与粟、谷的比价大约为8∶1。  相似文献   

18.
窦氏青山     
“窦氏青山”是一座高大的坟墓 ,它是汉朝窦皇后为她父亲窦涓修建的。“窦氏青山”是人们的俗称 ,正式名称为“安成侯墓”。“窦氏青山”位于武邑县东南 1 4km处。窦皇后名叫窦猗房 ,是最早的一位衡水籍皇后。她幼年时家境贫寒 ,其后不久被吕后选为宫女 ,后来幸运地成为皇后、皇太后。她喜好黄老学说 ,对西汉“文景之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汉时期,血缘型、业缘型、机缘型的救助活动构成了民间教育救助的主要形式。这些教育救助活动深受当时宗族力量、社会风气、制度导向的影响。民间教育救助活动对两汉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试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瘟神和杀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在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吉神。从魏晋的《汉武帝内传》到明朝的《西游记》,西王母一直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这是道家的神仙观念所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