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学分制实施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础上,试对学分制条件下创新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融合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人格。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坚持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视就业发展能力”,从“学校核心、全日制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弹性学制”,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从“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强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人本化和科技化价值取向.积极实施课程目标科学定位、内容结构重组、师资素质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战略。是提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质量,建立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舒立辉 《文教资料》2011,(6):237-239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公共文化课程设置情况为借鉴,探索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2017,(21)
公共基础课程是各个阶段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课程,优化公共基础课程是提高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高职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是指对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必修、限选、任选课程)的综合考核。基于高职通识课程性质和高职学生特点探讨标准化考核、多样化考核、多元化考核、全程化考核、科学化考核、题库化考核、差异化考核等考核评价策略,培养具有通识眼光、博雅精神、开阔视野、优美情感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必须融入工学结合的理念,既要发挥好公共基础课的基础性功能,又要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赋予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工学结合的全新内涵,按照实践导向,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形式,构建以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并使之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关注,职业院校强调公共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究竟该如何设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为专业服务?笔者分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为专业服务的同时,还仍然要为学生继续发展和成长服务,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满足专业课程需要,也应当尽可能地维持相应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受办学理念和市场导向影响注重职业技术型课程的设置与授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相对宽松。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逐渐深入,法治意识成为职业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内涵,特别是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的重塑使得法律基础课程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脊梁,但是高职院校对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与授课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成为流于形式的摆设,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成为必然,特别是一线教师推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成为当前践行工匠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公共关系课程作为高校的基础课,有其普遍性,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该课程的设立及要求与教学手段、目标等具有不同特性。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该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技能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共关系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开发有其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包括与中学德育接轨和与职后教育接轨两方面内容,可以从物理一空间、组织一制度、文化一精神三个层面加以考虑,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学习、实习实训、课外活动和硬件建设五个环节实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首要标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已全面铺开.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乘势压缩公共基础课.本文着重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现状和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进行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薄弱环节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要着重平衡三个维度:工具性与人文性、公共性与特殊性、强化基础与服务专业;基于高职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等独具特色的改革路径,构建了全新的高职公共基础课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活动呈现缺乏整体策划,个性不突出,整体参与度较低,功利色彩浓厚等负面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文化活动缺乏时代性、职业性和创新性。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理念,挖掘学校文化活动底蕴,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促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逐步形成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育人性的学校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讨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从组织保障、实施主体等方面创新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拉近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丰富就业指导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要求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还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课程定位,目标设置,内容选取,教法改革,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提、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高职教育观、高职人才观、高职质量观出现偏差而使公共基础课价值得不到彰显。因此,彰显公共基础课应然性价值的举措:一是要反思高职教育"三观",树立高职科学发展理念;二是要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建构公共基础课体系;三是要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加强公共基础课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