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到今天渐趋冷落,一直以来都是“曲高和寡”,收视率迟迟难以提高,究其原因大约与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矫枉过正现象有关。追求名作的形式风格。《龙脊)和《最后的山神》等片成为中国纪录片的典范之后,少教民族的题材成了纪录片拍摄的热门,没有少数民族的题材就选取偏远的山区以便找到相同的感  相似文献   

2.
冷冶夫 《视听界》2002,(2):27-27
纪录片是“看明白”还是“听明白”电视艺术,始终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视听综合艺术。电视如果失去了这种艺术效果,无论是在声音、叙事、传情、氛围营造等各方面的感染力都是不及广播和报纸等其他传媒的。所以,电视纪录片语言如同电视本体语言是完全一致的,它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选择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录片的定义很多,北京广播学院高鑫教授认为,“纪录片是指运用形声一体化的纪实手段,真实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纪录形声一体化的客观过程和原生形态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和历史史实有选择的展示,揭示事物本身的内涵和意义的电视作品”。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纪录片既不像我们以往传统的专题片那样,可以用解说为主,图像为辅,以解说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纪实性而对被拍摄对象采取跟踪跟踪再跟踪的、缺少主创人员创意性的、最简洁的拍摄方式,而是要按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所选择地进行拍摄,运用多重复杂的艺术创造意识,有选择地把现实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断真实、可信地再现出来,用图像说话。  相似文献   

4.
卫涛 《声屏世界》2000,(12):18-18
从对视域材料的记录到对主观意识的表现.作为纪录片创作者.我们的职能是对现实视域材料进行艺术再现的中介。在这其中.我们的观察角度、认知程度、审美尺度,感悟深度以及表现的形式与能力都将直接影响到创作意识的赋予和渗透,并使之成为作品的主体思维,对整个创作过程起到指导与主控的作用:从而把现实视域中的环境转化为主体构筑的情境.并通过现代电视的表现形式来达到一种情境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柳堤 《声屏世界》2010,(12):43-43
电视编导能否对所拍摄对象、事件进程或人物性格进行判断和提炼,并在摄制的创作过程中有效地贯彻这些意图.是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纪录片创作上,不要只记住要“记录生活”“记录真实”.而是要透过记录的现象弄清楚自己要“记录什么”和“怎样记录”。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或日“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与生命.然而,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纯真实、客观的记录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本文即从传播学的“把关”理论说起,探讨纪录片的客观性问题. 从“把关”理论谈纪录片“纯客观”的不可实施性 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起源于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在二战期间对美国家庭食物购买决策的研究.1950年,D.W.怀特(D.W.White)采纳并运用了这一概念,对美国一家报社电讯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做了个案研究,把该编辑取舍新闻的行为称为“把关”行为,从而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短暂辉煌后,在90年代逐步跌入低谷,究其原因,缺乏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纪录片与人本理念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促使当代中国纪录片重新找回人文精神,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纪录片与人本理念的关系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纪录片的素材保留着生活的鲜活、真实的信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在选择和结构的过程中,则有创作者主观的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的介入,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形态的根本是题材与体裁的双重作用,并与纪录片体裁的容量、纪录片的美学规范与意识形态的把握相关;与此同时,合适的纪录片形态需在选择合理的体裁规范与媒体情境中考虑最佳传播效果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的最大特点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特质,用真实来引发受众的共鸣与思考。正是因为真实,它一直以来都是影视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正>电视媒体肯定是如今最具影响力、所涉范围最为广泛、发展也最为成熟的一种大众媒体形态,其组成形式十分丰富,是现代人休闲娱乐中的重要选择,而电视纪录片则是电视节目当中最具真实性与原生态特征的节目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真实记录社会事实的功能,其拍摄手法的运用问题值得加以探讨。本文分析了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论述了电视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并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拍摄手法。  相似文献   

12.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提出“表意论”概念,是指对“主题”做怎样的“表达”或能做怎样的“表达”的探讨。我们所指的“表意”更多的是从文本出发,认为影像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有着非凡魅力的语言形态,我们探讨的目的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要素,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创作空间,营造纪录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也许有人会担心,纪录片创作一旦提倡“表意”,那拍出来的纪录片还会是原来意义上的纪录片吗?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一种蕴含丰富的艺术形式,具有记载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家电视台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因此,各电视媒体对纪录片创作都非常重视,纷纷投入巨资,精选优秀采编人员去制作纪录片,有的还成立  相似文献   

14.
常见的电视纪录片结构有线性结构和板块结构两大类。线性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内在的、有逻辑性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线性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线形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常用的结构形式。而所谓板块结构,就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的不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纪录片主要是以新闻纪录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后来又从民族文化到民间生活的平民化纪录,目前纪录片已经有了完整的风格群体,同时逐渐回归社会、步入市场,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通过对早期纪录片和当今纪录片状态的分析,深入研究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亚栋 《新闻三昧》2004,(12):52-5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新一代人接触的主要媒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电视逐渐成为第一大影响受众的媒介形态。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迅速成长,使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介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已经来临的数字化时代,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指出,“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50年的历史梳理,不少专家学者都采用编年体的方式进行描述,这种方法有助于呈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基本脉络,但是缺少宏观背景下内在联系的思考与分析,尤其是对整体特征与内在联系的规律分析略显不足。因此,本文借鉴吸收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将视野放在历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刘飞 《新闻窗》2012,(5):45-45
电视纪录片,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小众化的。不过,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相信大家会改变这种看法。“平均收视率达到0.5%”,“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和BBC纪录片的收视差不多。”2012年春夏之交,这部7集电视纪录片受到“吃货”们的热烈追捧,《舌尖》创造了收视奇迹。  相似文献   

19.
电影幕后纪录片既是对电影创作过程的忠实记录,又是由编导完成的一次新的创作行为。不同于故事片的虚构性创作,幕后纪录片可视为编导的纪实性创作,它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有选择地采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原始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创造性提炼,形成具有艺术形式的视听文本,向观众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因此,在幕后纪录片创作中,摄影机不仅是记载幕后事实的机器,还是受创作者掌控的表意工具。另外,幕后纪录片的商业定位和功利诉求,使其纪实从美学原则发展为手段风格,更看重从幕后素材中发现故事,增强纪实的情节性,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推动电影的营销及传播。  相似文献   

20.
裘诤 《视听纵横》2008,(4):58-59
电视新闻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电视艺术形式。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既非单纯的电视新闻,也非单纯的电视纪录片,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