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立伟 《传媒观察》2022,(10):60-67
有个常见误区,认为单向传播是“说教式、灌输式、居高临下式”的传播。那是单向传播的拙用。善用单向传播是通过限知视角,即传播者自限话语权、操控叙事视角,可以制造悬念,挖掘动情点,呈现客观性,尤其是为新闻真实性找到见证——A说B看到C做什么……所有这些,都是争取受众认同的重要修辞,是传统媒体几百年由单向传播进化而来的。单向传播,也并非很多人误解的“缺乏反馈”。几百年纸质新闻出版业的反馈方式是,如果读者付钱了,就很可能表示你做得对。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新闻互动有多种形式,纸媒与读者互动是其中之一。互动一词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具体到本文所说的纸媒与读者互动,指的是读者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反馈信息的方式参与媒体传播。在大众传播理论里,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系统的确立,不仅要求传播者把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首先依靠其施政行为,但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通过媒体来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社会,政府形象的媒体传播已不可能是单向和随心所欲的传播,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将传播者——受众,以及受众反馈——传播者的双向过程结合起来,才构成一次完整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段景芳 《青年记者》2010,(18):65-66
我是一名编辑,在夜班工作了9年。在这9年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到,新闻人与读者的心灵先天就该是相通的。正如傅绍万总编辑所说:传播者“必须使自己传播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传播对象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编辑不与读者直接接触,也不在采访第一线,怎样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做到“以人为本”呢?我从个人实践中总结了四条经验,我把它叫做“以人为本做编辑”的四种功夫。  相似文献   

6.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对读者的影响,才能办出社会效果明显的报刊来。因  相似文献   

7.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信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彼此之间的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影响的双向过程."如果离开作为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对信息作出反应这一环节,"传播者便难以了解传播对象对信息的要求、希望、评价等,而且无法根据应有的反馈信息调节、改进信息的传播,使之更适立传播对象.离开这一环节,传播过程便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耿佩 《新闻窗》2010,(5):82-82
一般来说,人类传播活动都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只不过有强弱之分。在缺乏双向互动机制的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互动性很弱。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李普曼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闻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图书宣传活动是一个过程,贯穿在出版工作的始终。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图书宣传活动不是由个别图书宣传编辑发动,而是由社会团体、政府、政党以及代表一定阶级的宣传机构发起的。但负责图书宣传的编辑人员,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图书宣传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大众传播活动长期被视为六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反馈。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1.
刘昊 《新闻战线》2022,(12):23-28
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等终端产生的新兴媒体技术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众为终点的单向、直线性传播,变成了传播者、受众互为起点的非线性传播。同时,传播速度成倍加速,传播范围无限扩大,新闻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互动、反馈增强,受众的中心地位凸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推动着新闻语言、采编方式、呈现形式不断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愈发重要,坚持这一原则所进行的改变尝试,将是新型主流媒体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传播,而追求与媒体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在这种全民渴望表达的趋势下,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用真诚和热情为读者服务,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这方面,报纸的文体版、副刊版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世涛 《编辑学报》1995,7(3):161-164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谁就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一种专门媒体,具有复合的传播功能,充当社会发展的先导。从传播角度看,作者是信源,读者是信宿,编辑则是传播媒体的管理者(也可称之为传播者),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构成整个编辑活动,将信源(作者)与信宿(读者)自然而通达地导联在一起。编辑的神圣使命就是将信息聚集、加工,构造出最佳通道,进而对科技信息进行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网络出版中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出版中编辑的定位 网络出版的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易行性,降低了出版的门槛,扩大了出版概念的内涵,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方便、快捷地在网上发布和接受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可以双向互动地传播与交流,在传统出版中作为作者、读者中介和文化传播把关人的职业编辑似乎要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者与受众之司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传播,而追求与媒体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在这种全民渴望表达的趋势下,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用真诚和热情为读者服务,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这方面,报纸的文体版、副刊版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6.
于惠淑 《新闻世界》2009,(11):27-28
图书代表了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方向,图书编辑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图书编辑肩负着准确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两方面简要论述了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Web2.0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用户中心论"的时代,Web2.0意味着上传、共享与建造连接关系,视觉文化的传统传播格局也因此被打破。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身份发生了重要变革,传统的传播流向由单向被颠覆为双向、多向甚至万向。Web2.0的多向语境中,视觉文化生产呈现出狂欢景观,也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上传共享与网络视觉暴力的吊诡。  相似文献   

19.
<正>反馈的概念最初是由控制论的创始人威纳引进到传播过程的研究中的。"在一个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一个接受者(信宿)对于信源(传播者)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反馈允许一个信源逐渐地自我修正一系列信息的效果,使得  相似文献   

20.
许加奎 《青年记者》2012,(14):48-49
电视观众行为特征 在社会中,观众是作为大众传媒受众(读者、听众和观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具有大众传媒受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多、散、杂、匿和自由接触,以及时空上与传播者相分离等.除了具有社会群体及一般大众传媒受众的基本特征外,作为电视传播的对象,观众还有属于自己的、具体而独特的电视接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