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愈加增大,从而各种导致电力配置方案兴起,电力产业的生产力也逐步加大。但各个电力配置方案若想在电力配置产业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便要强化智能配电网的使用方案。智能配电网的强化不仅意味着要稳定电力的输出,更要保证配电网的安全性,如此,电力系统中保证配电运输安全性的智能配电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送智能配电网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同时,也对智能配电网的安全使用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智能光网络系统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而且影响着电力通信网长远发展。本文对智能光网络概念、体系结构以及智能光网络的路由自动发现和保护恢复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结合阳泉地区电力通信网发展情况,提出了智能光网络建设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往电力线路保护一直处于被动的局势中,只有在不良故障问题出现后才会有技术人员对电力线路进行检修,导致电力线路检修工作开展成效较低,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较差。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也不断产生,基于检测故障感应高频信号的电力线路保护新方法应运而生,这种电力线路保护新方法的应用较大程度的提升了电力线路保护力度,加强了电力线路保护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就是对该内容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0)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离不开电力支持,煤矿企业也是如此,甚至在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更大,加之煤矿开采风险性高,环境复杂,如何确保供电设备安全运行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中对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现状与对策作了简要的阐述,从两个方面提出了煤矿供电设备及电气保护的现状,针对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有效方法,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不能得到保障,就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故障和供电持续能力不佳,影响电力用户的用电体验,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需要科学的展开智能配电系统的建设,构建适宜的智能配电系统架构,保障配电系统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规避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以下就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展开探讨,并分析智能配电系统架构的技术挑战,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保障智能配电系统架构的顺利建成,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刘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4,(24):202-202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新形势对电网体系运行的新挑战问题指引了方向。本文以探究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受到智能电网冲击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基于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分析与特征阐述结论,明确智能电网的应用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智能电网环境作用下的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予以说明,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为了满足更多用电用户对电能的需求,逐步在传统电网的基础加入了智能化,形成了智能电网,并且实现了电网的高效与安全。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冲击下,各项产业都趋于开展网络营销,电力产业作为我国重要支撑性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也着手建立了电力网络营模式,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相比传统电力营销更加便捷与快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更强,但目前电力网络营销因为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还存在这一些问题,为了电力网络营销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就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希望可以通过以下分析促进智能电网下的网络营销模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杜亮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11-211,213
分析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的向多能源并网的新型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在智能电网环境下新型继电保护方式的重要性。讨论了继电保护中关于广域保护发展的必要性,广域保护的原理以及算法,以及广域保护发展的方向。并针对当前我国特色的电力事业发展提出相适应的广域保护的功能定位和系统构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通讯涉及的专业资源庞大而复杂,包括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另外随着电力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传输干线的数目大幅度增加,传输系统容量越来越庞大,导致网络管理、电路调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鉴于此,文章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电力通讯涉及的专业资源庞大而复杂,包括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另外随着电力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传输干线的数目大幅度增加,传输系统容量越来越庞大,导致网络管理、电路调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鉴于此,文章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使得智能电网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而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为高速、集成、双向、实时的通信系统,所以,只有建设高质量的电力信息通信,才可以实现智能电网数据获取、控制、保护的互动化、信息化、自动化。本文在分析电力信息通信与智能电网的基础上,阐述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通信的新要求,介绍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方式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施工设计效率。智能电网的发展,已经促使我们的生产供电得到保障,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故障率高的发展弊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由于我国工业和生活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一些城市地区的智能电网配置出现故障,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对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施工设计研究,通过改善电力施工设计方案,提高整个电力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建设数字化矿山,解决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监测监控技术,提升油井采油率和电力设备安全预警、保护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创新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纤矿山安全传感器及智能系统、光纤油井极端环境传感器及智能油井系统、光纤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特种光纤及海洋声波检测技术四个方向。实验室在煤矿、非煤矿山、油田、电力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先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电力系统的保护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现代化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生产、运输、分配以及用电等环节构成,自动保护装置的介入能够有效的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基于智能电网的开拓与建设,对于电力自动、智能保护装置的研究的价值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中自动继电保护系统、远程计算机电力保护系统等现代化电力自动保护装置进行有效研究,并对电力自动保护装置的发展前景进行瞻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电网技术的提升,电力系统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实现对电力控制系统的调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进行探讨,并对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化。电力智能监控系统是通过对系统运行中的各种电力参数进行监控,可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本文就从电力智能监控系统入手,阐述了电力智能监控系统的结构形式以及在建筑物变配电站中的具体应用,力图突出电力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电力通讯涉及的专业资源庞大而复杂,包括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另外随着电力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传输干线的数目大幅度增加,传输系统容量越来越庞大,导致网络管理、电路调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鉴于此,以下针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和人民的生活对电力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网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电力信息技术将电力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优化完善,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有效的改进电力系统在工作方式上比较落后的缺点,提高其系统自动化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对电网的运行产生高效稳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伟东 《科技风》2011,(21):159
在煤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煤矿产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于矿区地标以及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者是影响。因此,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本文从管理问题出发,同时结合煤矿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网是以双向通讯建立的输电网路,透过侦测电力供应者的电力供应状况,与一般家庭的电力使用状况,进而管理电力分配,并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电力使用效率与电网可靠性的目的,而具备双向通讯功能的先进读表基础建设(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其被视为智能电网的基础骨干。将主要探讨智能电网对保护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