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为基础,保障社会成员受教育权力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时代赋予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同时,作为调控教育市场的中枢机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潮流.教育部组织研究撰写的<全面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报告中指出:今后20年,我国政府将实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即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使中国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之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目前,全国各地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问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应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全体人民综合素质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细胞.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这使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行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必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空中,对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再认识,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它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时龙  吴晓川 《成人教育》2009,29(9):59-63
北京市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被联合国重视和强调,尔后在发达国家倡导和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形态.在我国9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之后有关学者的研究已不断深化社区教育理论,当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成为社区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社区教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入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身学习制度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要教育支撺。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和服务功能,促进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使人的素质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型社会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型校园,学习不光是学生的事,更应该是教师的事。倡导一个学习型校园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殷永发 《职业技术》2006,(5):186-187
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指引下,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成人教育必须从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突出发展重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才能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学习型社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学习型社会构筑基本框架提供保证;还要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2.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国际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建立在全民教育、终生教育体系基础上的以学习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导生活方式,是素质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社会发展形式,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实践模式,是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2006,20(9):1-1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倡导终生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和重要战略。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民的学习和教育,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区需要探索社区教育常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求真务实,丰富和创新学习形式,整合资源,全面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宋雁 《职教通讯》2014,(28):41-43
学习型社会包含了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开放学习等学习理念。而继续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其教育对象、教育实践、教育空间、教育形式都存在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载体。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出发,发现继续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季  温丹娜 《教育导刊》2003,(11):12-15
城市化与学习化是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两大发展取向,建设学习型城市是这两大取向的汇合点与共同主题,是促进教育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义(一)学习型城市是体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模式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学习者需要为中心的学习普及化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满足其多样化学习的条件和全面发展的保障,使学习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导生活方式和新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应该重新审视的三个“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钦斯、富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国的官方表述以及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就学习型社会究竟是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究竟为了什么、学习型社会建设究竟要抓什么等三个"老问题"进行了再研究。通过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学习者"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学习和创造"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活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个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地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这应该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型社会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型校园,学习不光是学生的事,更应该是教师的事。倡导一个学习型校园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习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与学科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文化知识。在不断学习中构建教师本体知识结构,使自己的一桶水变…  相似文献   

19.
李韵 《职业技术》2006,(12):129-130
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向21世纪,面对学习型社会,具有竞争力的学校,只能是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体现学校发扬主动精神和进取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内涵的深化与拓宽.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正在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教育要为这一转型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以教育改革应对社会进步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学习型政党,使党的领导永远保持先进性;其次是建立学习型学校.高校要建立党委、行政、学术领导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教师群体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率先成为示范性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