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峥 《声屏世界》2007,(5):33-34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创作逐渐进入成熟期。纪录片的本性受到尊重,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普及;纪录片的叙事技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上的繁荣却和其市场化进程不成正比。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处境都非常艰难。各地电视台前几年设置的纪录片专栏逐步被取消;甚至当年曾创下36%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市场化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媒介市场化改革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的电视台逐渐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收视率成为衡量一切电视节目的不二法则。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重视纪录片作为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纪录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纪录片的市场化现状不容乐观。而  相似文献   

3.
申晓力(●):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编室副主任、深圳电视台原纪实频道副总监 谢勤亮():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申老师您好,2002年深圳电视台创办了纪实频道,您是最主要的发起者之一.在介绍这个频道诞生和改版的背景之前,作为资深制作人,您能不能结合创作经历,简单勾勒一下中国纪录片近20年来的成长历程? ●我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做纪录片,中国的专题纪录片发展的确是有其历史转换过程的.我个人理解,上世纪80年代是属于"编导的时代",90年代是属于"制片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31集大型纪录片<激荡·1978~2008>从一开始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整部片子的制作周期一共只有4个月,31集.每集30分钟!要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宏大主题展开,而以"80后"为主力的年轻导演团队,对于这30年的历史记忆,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些许模糊、凌乱的碎片!与"中央级媒体军团"相比,第一财经在画面素材、采访资源上毫无优势,第一次操作"财经纪录片",零经验,零参照,甚至在国内电视领域也无先例可循.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媒介市场化改革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的电视台逐渐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收视率成为衡量一切电视节目的不二法则。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重视纪录片作为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纪录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纪录片的市场化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徐晨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17,(18):69-70
国外环保纪录片出现较早且发展相对成熟,既有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英国BBC等国外主流媒体制播的环保影像,又有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独立制作的环保纪实影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保纪录片方才起步,却使国产纪录片有了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以"南京零距离"开播为标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潮.回顾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视文化热"、90年代初的"电视纪实热"、90年代中期的"电视谈话热"、90年代末期的"电视综艺热"、新世纪初的"电视真人秀热"……似乎都没有摆脱经济学上的生命周期年轮.  相似文献   

8.
张明博 《新闻大学》2007,(3):95-100
本文梳理和归纳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女导演的创作历程,聚焦"她们"以及她们的作品以及她们的创作特点和方式。第一部分是80年代末至今的创作情况以及作品梳理。第三部分是女导演的创作特点归纳,第四部分探讨女性主义与女性的纪录片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的纪录片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深度分销"在国内企业中流行,一时间"掌控终端"、"减少层次"、"渠道扁平化"、"自建网络"等盛极一时,众多企业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纪录片功能的探讨.笔者从我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指出,在纪录、教育、传播知识、人文关怀等功能之外,纪录片传播思想、抒写情感的功能需要加强,它们是纪录片创作主体自我意识彰显的必然结果,这两者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排斥在主流纪录片之外,现在应该给予它们足够的空间,这对纪录片品格的提升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涵鑫 《今传媒》2023,(1):83-86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的伪纪录片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溯20世纪20至50年代伪纪录片电影开始出现到90年代末成为票房商业神话,厘清了它的发展概况,并结合不同国别的不同影片类型,总结阐述了伪纪录片电影的媒介美学策略与媒介叙事策略,旨在明晰伪纪录片电影的独特美学风格,并思考它今后在媒介美学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纪录片时空观念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确立,一种服从于纪录片时空叙事专制性的严格遵守现实时空的创作观念也随之形成。以纪实类纪录片为例,通常只  相似文献   

13.
专业报究竟难在何处 专业报大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兴旺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专业报"一朝分娩"的助产士.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实体和组织都要实行自负盈亏.这就把某些专业报纸推向了市场,不根据市场需求办报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而中国制作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纵然有<大国崛起>这样出类拔萃的作品,总的制作规模和制作水平却难与国内题材的纪录片相比,也与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不相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族学者、媒体工作者和独立导演拍摄了一批反映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主要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跨度之大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当中绝无仅有.在对主要创作人员展开访谈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上述纪录片主题内容和文化标志的分析,探讨了这三组纪录片叙述方式与文化表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吴喆 《记者摇篮》2013,(1):20-21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一段经典纪录片的黄金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在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表上看到纪录片,尤其是经典纪录片的名字。经典纪录片不吃香了!这是为什么?经典纪录片为什么渐行渐远?纪录片的瓦解今天,除了专业的纪录片频道,经典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已经难寻踪迹,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培育经典纪录片的大环境不存在了。曾几何时,电视剧、电视文学、纪录片被视作衡量一  相似文献   

17.
陈阳 《青年记者》2010,(1):23-26
精确新闻发端于上世纪印年代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1996年1月3日,北京青年报设置"精确新闻"栏目,刊登<1995年,北京人你过得好吗?>这一调查报告,正式使用了"精确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故事在我国起源于纪录片和专题片,新闻故事栏目化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央视<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用纪录片和专题片相结合的形式讲述百姓故事.虽然故事性元素的开掘运用并不充分,但记录老百姓原生态生活本身就能引起观众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吴刚 《传媒》2004,(6):40-42
地市晚报的成功因素 地市晚报发展的三个阶段 地市晚报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创办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晚报以其区别于党委机关报的鲜明风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90年代中期,地级城市逐渐打破一城一报的格局,创办了地市晚报.这个时期,地市晚报定位于日报的补充,供市民茶余饭后休闲之需.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很多地市晚报躺在日报的怀抱里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20.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