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青 《出版参考》2021,(1):72-73,67
图书印刷质量会对人民群众的阅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确保出版社图书印刷能够符合相应标准,提升印刷质量,本文提出了明确质量把控主体地位、了解出版社与印刷厂的合作关系、完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把好各印制环节质量关等把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果阳 《现代出版》2003,(1):44-45
每一个出版社都会经常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其中较多、反响较大的就是图书的质量问题。作为出版社来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读者来信,认真加以整理、分析、反馈和改正,从而为提高图书的质量服务。笔者认为,这是出版社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界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范围有四个方面:图书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编校质量和印刷装订质量。衡量一本图书的质量高低,通常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各省市优秀图书奖的评选来确认;…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循环是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图书出版来说,选题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复制印刷和销售反馈等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出版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关系到出版社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一部优秀的图书、畅销书,不仅仅要做到编校质量上乘,版式设计和印刷精美,而且主要的是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的高品位,力争做到新颖、有特色,符合现代出版的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4日,重庆大学出版社邀请与本社有合作关系的图书排版、制版、印刷和材料供应单位一起座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印刷质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从源头保证理工类教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是出版社永恒的话题。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材和以出版教材为主的大学出版社更是如此。2005年3月1日起施行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这就要求出版社有更强的质量意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证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7.
图书质量和出版效率是出版社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图书的质量责任、生产运行机制、质量激励约束、质量岗位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提高图书质量和出版效率的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成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图书质量与图书出版的成本管理是出版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向前推进和数码印刷的快速发展,在出版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图书正式出版前通过采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少量印刷图书,来征求读者和发行渠道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节约成本,使图书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图书出版流程与管理三要素于国华图书的质量、成本、周期是反映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要素。加强图书的出版经营管理,重点就是加强图书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周期管理。图书的质量好坏,成本高低,周期长短,取决于图书出版流程的设计是否先进合理,每个工序的质...  相似文献   

11.
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演越烈,图书发行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一切迫使出版社加快工作节奏,缩短出版周期。同时,出版社也要求印刷厂限时交货,制作周期越压越短。近几年处于教材改革阶段的教材印刷几乎一直处于超时制作的状态。与往年一般具有3~4个月的制作周期相比,现在工厂接受制作任务时距学校开学仅一二个月,为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目标的实现,不得不重新编制生产计划,加班赶制。有时连《辞海》、《十万个为什么》等重点书也是以倒计时的方式安排生产。从市场的角度,印刷厂理所当然地应该配合出版社抓紧图书的制作周期,但是精品图书的制作要求有正常的生产周期,压缩制作周期生产出来的图书,其质量难以得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尽管生产单位十分了解市场竞争的严酷,千方百计为出版社赶出了图书,但因为缺乏正常的成书周期,质  相似文献   

12.
刘签 《出版参考》2007,(11S):23-23
纸张是图书内容的载体,纸张费用和印刷费用在图书印制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印量较大的图书,纸张费用和印刷费用在印制成本中占的比例往往在50%以上。因此,合理地选择、使用纸张,是保证图书的印刷质量的关键,也是控制图书印制成本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曹巍 《现代出版》2006,(3):57-59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图书出版秩序,提高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大学版协主办、北京时代圣典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06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工作研讨会于7月27日在北京召开。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来自全国60多所出版社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王英利、质检处处长于青,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处长魏小波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会议由大学版协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主持。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图书出版精品发展战略”,把握重庆市出版导向,提高图书质量,促进出版繁荣,从今年3月21日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对重庆出版集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至2004年新出图书的三审意见按20%的比例进行了检查。目前,此项工作已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15.
图书质量管理一直是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图书出版单位关心和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在总署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以全程全员理念为核心,不断结合医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人卫特色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本文以“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为主线,阐述了出版社从选题策划到实施、从书稿审定到印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理念、要点与方法,希望为出版业全面提升图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穆丽丽 《出版参考》2023,(5):64-65+73
出版社在出版考试类教材时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障图书政治导向;加强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保障图书编校质量;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保障图书内容质量;落实精益管理,满足时效要求;同时重视教育服务,转变编辑职能,增强编辑客服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出版,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米戎 《中国编辑》2007,(3):26-28
新年伊始,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宣布把2007年定为“全国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出版管理部门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出版社来讲,“图书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应该成为从业人员的共识。本文所指图书质量检查工作是指图书在完成加工、校对生产流程后走向流通之前所做的质检工作,是图书生产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图书质量监控要“关口前移”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图书质量不高的现状,除加强宏观图书质量监管外,更重要的是出版社要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是质量检查制度。文章分析了当前图书质量的现状、成因以及加强出版社内部质量管理的必要性,结合工作实践,对出版社图书质量检查制度、图书质量检查的依据和原则以及质量激励约束制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术图书是众多专业出版社的重要业务板块,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是专业出版社的生存之基。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术图书出版中的工作经验,从出版社和编辑两个层面分析总结了八个要点,有助于出版社全面提升学术图书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图书质量关乎出版社的生存发展,需要出版社各个部门和图书出版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出版部作为出版社内部与出版社外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掌握出版物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情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协调性和专业性。在工作实践中,出版部要发挥组织协调、保障服务、成本控制和监督管理四大主要职能,消弭出版物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管理“真空地带”,实现出版社经营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