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一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而许多教师在高考前的“题海”训练中,对知识点只注重机械重复,不注意思维方法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不注重语言环境,忽视语言使用中的灵活多变的特点,用重复训练中造成的定势思维去做题,结果正好掉进出题设置的“陷井”。当他们看到正确答案时往往会恍然大悟,连呼“上当”。  相似文献   

5.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呢?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自由活动的“空间”,自己学、自己评,长知识、长能力。实践证明,老师讲清楚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想清楚。 一、给学生以自我探索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出现,对学生来说,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块地是老师开垦,学生一旁观望,还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时,由于知识的局限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常会不知不觉而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陷阱”则是以“似是而非”的面目诱使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发生错误。因而,认清“陷阱”可使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冲出了“陷阱”便意味着获得了新知,  相似文献   

7.
探究建构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建构型”教学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探究和心理建构。前者是手段,来源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最新理念;后者是目标,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完美结合,是我们构建这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为主要形式。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我们以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10.
"陷阱",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落入"陷阱"必然会引起思维上的警觉,从而促使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上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题"陷阱"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另外,设置"陷阱"也是高考选择题的一大特点.下面就选择题设置"陷阱"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内容,挖掘出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采取“设悬生疑”、“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实验操作”等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问题的设置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即人们在从陷入陷阱到脱离陷阱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陷入陷阱的原因,掌握了解决陷阱的办法,还能提高对事物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陷阱,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两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 ,摸索出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是 :设置情境———自探互究———知识内化———拓展延伸。下面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一、设置情境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圆锥的体积”时 ,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师 :(投影出示谷堆 )看到这堆稻谷 ,你们想知道什么 ?(底的半径、底的直径、底的面积、高、底的周长、体积、重量。)师 :想一想 ,哪些是新问题 ?(圆锥形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好 ,今天咱们先来学习圆锥的体积。师 :谁能说出测量谷堆体积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解题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在解题教学中巧设陷讲,让学生经受挫折,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排”状态,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1设置陷阱,深入理解概念根据学生理解、运用概念上的常见错误,设置馅饼,让学生步入误区,而后纠正,可使他向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促进灵活应用.在复数三角式教学中,我们编拟了如下判断题,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例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说明原因.(1)复数1+itga的辐角主值是。;(2)若argz—0,则arg。一2。-0;(3)若。gzl一八,。rgl。…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的主体认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一个一个的数学问题来引领,层层推进.所以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构成.这些问题可能简单可能复杂;可能需要学生分组讨论,也可能只要独自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卞惠石  刘耀 《辽宁教育》2000,(11):43-4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开放式”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结构。它的特点是: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其流程是:设置情境—自探互究—知识内化—拓展延伸。下面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顾静娴 《考试周刊》2009,(9):112-112
数学教育的“再创造”教学方法,是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他批评传统的教法“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