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案是分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又是教师备课的结果,记录着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的理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这一切工作的结果,便形成了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认识,从而做出系统的授课计划,最后把授课计划行之于文,便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体现的是如何组织课文知识,如何设计教学方法的一个准备过程。新课标下好的语文教案是简明、系统、实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本版块的几篇文章,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值得一读。《“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文为本刊首发的,与中央教科所编写的《现代小学数学》这套教材有关的文章。它使我们从中领悟到教材创新编排的方式、意图和作用以及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教案。而《“十几减9”教案设计及说明》一文中的“教案”,是一份可以完全模仿的教例。文中的“说明”则启发和激励广大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如何优化例题教学?龚祖华、程克胜的文章为我们排忧解难。文章提出的“激趣、授法、促疑”六字诀,见解独到,说服力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愿广大读者、作者积极参与“教法创新”的讨论,多多发表高见,集思广议,使我们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3.
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便是对于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从教案走向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写教案.花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束缚手脚,阻碍专业化发展。编制学案。进行教案改革,能让教师把精力集中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一份完备的学案.少不了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以及媒体使用设计等,这些构成了“学案”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要可以看成学生、教师、教材的组合,但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代表着不同的理念: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则是过时的灌入式教学;若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则是我们以前至现在风靡于课堂的启发式教学;如果是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则是我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的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教案,改进教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和充分讨论,明确教学目标,体验参与和尝试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李国龙 《中国德育》2005,(11):34-34,46
备课是教师将自己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及其教学思路用文字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活动。这个。体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而教案水平如何,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的程度,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因而教案格式的作用不可低估。根据德育课的性质、任务及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评价原则和途径、标准,设计并推行“德育课教案格式”,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写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好一节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构思的讲课全过程的大体框架.写教案的根据有三个,一是教材,二是教法,三是学生.教材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层次,教法决定了教师的教法、学生获取知识的学法,学生决定了教学各环节的起点和终点.现就三年来对青浦数学教改经验的学习、探索与实践,谈点儿写数学教案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它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今天,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情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指导方案,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一“、破”传统“教案”反思传统的“教案”,主要有以下弊端:1.教学目标“雾里看花”传统的“教案”,教学目标模糊笼统,不明确不具体,不便于操作和评价。教师往往使用“理解”、“提高”“、了解”这些词语描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识字”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识字。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在研读《新课标》之后,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放手让…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是教学新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在自主、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 ,多向交流为了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的思维在探究学习中更敏捷 ,充当课堂的主角 ,彻底改变以往“授受习得”式的传统包办的教法 ,我大胆地做了尝试。例如在上《蜀鄙二僧》…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我们认为,教法的本质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为此,我们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作了一些尝试。在我们看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把  相似文献   

13.
曾波 《政治课教学》2012,(12):44-47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上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他们一般都能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参考有效教法,挖掘教材的内涵并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教案。但是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上课只能是被动接受,很难发挥主体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学习方案,即导学案,以便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清楚自己所学内容的重、难点。那么,如何设计与教案相匹配的导学案?以下笔者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简称NSEFC)的教学,谈点自己的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4.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教学的每一寸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潜能,这正是目前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作者从课堂设计、教材解读与设置“开放”课堂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红斌 《今日教育》2006,(7S):11-12
传统的数学备课要求我们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备练习、备板书、备学生:钻透“七点”:钻透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能力点、切 入点、渗透点:研究“二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施新课程后.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对现在如何备课产生过困惑。难道我们以前的“六备”、钻透“七点”及研究的“二法”还不全面吗?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为本.脱离社会交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改则鲜明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思想.才能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 ,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 ,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 ,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 ,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 ;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 ,而非教师“奉送真理”。二、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 ,备课时就参考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然后在课堂上就基本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研究讨论 ,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互相补充中解决问题。其一 ,注…  相似文献   

17.
章佩华 《小学生》2010,(5):30-31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检查的“苦差事”。笔者对我校3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没有一个喜欢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只是被一些形式束缚,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我与许多同行一起思索着。有效的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熟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眭的了。做好隐性备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即备在教师的心里,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课文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要有多种策略的体现,要体现“可能性”,而这些就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备课”里,这样“显性的教案”就犹如一篇精美的文章,清澈、晶莹,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的一笔带过,即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杨柳清风”的细腻俊秀。只有这样,“隐陛备课”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拥有一个闪烁灵性,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本文以浙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将“隐性备课”做细。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观念、改变教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要求教师钻研教材 ,领悟和贯彻教学大纲 ,备好教案 ,教学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阶段。在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仅仅做到这一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真正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意识。教师要在观念上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终实现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好的教法驾驭教材 ,打破传统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法与教材的“配套”问题,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管使用哪一本教材,在教法上都不存在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因此所谓“教法”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双向性”的活动,即师生双方的主观思维共同作用于教材,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最后达到师生间的共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主导的方面无疑是教师。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9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一致?如何让学生一起参与对教材的钻研?这是每个教师在备课与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给原本较为枯燥、平淡、僵化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新课标注意学生学习的“求异”,彰显学生的“个性”。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注重“求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应对,机械的、模式化的学习,的确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创造力。但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求异”,忽视学科的体系,则这样的教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