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些应用题,如果善于从多角度思考,不断变换思路,就能获得多种解法。例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⑴驶回时的速度应是每小时30×45=24(千米)。⑵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驶回路程。解法一: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列方程法解答。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30X=24×(6-X)X=83。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解法…  相似文献   

2.
巧求平均数     
题目:某汽车过一段有上坡、弯道、下坡的路程,各段路程相等,已知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行30千米,过弯道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下坡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求汽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要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应该用三段路的总路程除以行三段路的总时间,而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未知,这时,我们可以假设上坡的路程为120千米(30,40,6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式为:(120+120+120)÷(120÷30+120÷4+120÷60)=360÷9=40(千米)。答:汽车在整个路程…  相似文献   

3.
思考题选解     
第十二册第120页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顺风,每小时行驶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是顺风时的。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少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解1(主程解法):设这艘轮船驶出x小时就应往回驶了。根据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数时关系,得到驶出用的时间为,驶回用的时间为。又根据驶出与驶回的时间共6小时这个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得x=80检验(小时),80÷24=(小时),(小时)答:这艘轮船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解2:分析:根据驶出每小时30千米,驶回每小的千米这…  相似文献   

4.
巧求速度差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75.5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要求返回时比去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就是求返回和去时的两次速度的差,只要知道两次的速度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一块长方形铁板,长30厘米,宽25厘米,像下图那样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用不同方法解答。)25厘米30厘米这是一道课本习题,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解答的:第一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30-5×2)×(25-5×2)×5=1500(立方厘米)=1500(毫升)第二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变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3-0.5×2)×(2.…  相似文献   

6.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要学好用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先要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思考,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等量关系,然后列出程式,最后求出方程的解。 用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两种解法。这是因为任何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写成三个不同的等式,其中两个可构成方程式,另一个是算术关系式。 如: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可写成下列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2)路程÷时间=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假如求时间,则(1)(2)式为方程式,(3)式…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去时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1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只用了1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先求两地之间的总路程,75×16=1200(千米);  相似文献   

8.
有些数学问题,运用常规解法,会很复杂。如果能灵活思考,另辟思路,便会找出巧妙的解法。例1一块白色的正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24厘米。手帕上横竖各有两道红条(见图1的阴影部分),红条宽都是2厘米。求手帕白色部分面积?常规解法:白色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四道红条面积-红条重叠部分的面积),即24×24-(24×2×4-2×2×4)=576-176=400(平方厘米)。并移法:把手帕中的红条先并到一起,再移到一边(见图2),则手帕白色部分是一个边长为(24-2-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4-…  相似文献   

9.
运用积不变     
<正>问题:从A城到B城有32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如果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几小时?思路点睛: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求出甲车的速度是320÷8=40 (千米/时);再根据“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是40×2=80 (千米/时);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的时间就是320÷80=4 (小时)。  相似文献   

10.
【例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5小时,返回时每小时增加10千米,因此只用12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对于此题的常规解法:10÷(112-115)=600(千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那么怎样用“几何”思路去解呢?看下图:【分析与解】AD这条线段表示甲城到乙城的速度,AB是所用的时间,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甲城到乙城的路程。DE这条线段是返回时增加的速度,EF是所用时间,长方形AHFE的面积是返回时的路程。所以长方形HBCG和长方形DGFE的面积相等,可求得BC为:10×12÷(15-12)=40(千米),也就是甲城到乙城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从而求得长方形ABC…  相似文献   

11.
一些资料上要求学生解这样一类方程“32÷4x=4”。学生中往往出现两种解法,第一种是把原方程看成“32÷(4×x)=4”去解,得x=2;第二种则是将原方程看作“(32÷4)×x=4”去解,得x=0.5。教师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采用第一种解法的学生,先把4与x的值相乘,得如下检验式:左边=32÷(4×2)=4=右边采用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先将32÷4,再把所得的商与x的值相乘,得出的检验式是:左边=32÷4×0.5=8×0.5=4=右边结果,学生都能“自圆其说”,都认为自己的解法正确。究竟方程“32÷4x…  相似文献   

12.
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用一般方法求解,有时可能思路曲折、计算繁琐。若打破常规,变换一下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便可以获得比较简捷的解法。例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4小时,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5小时。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两地中点10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一般解法:按常规思路从“工程问题”的角度考虑,把两地全程看作单位“1”,先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1÷(14+15)=229;再求出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的路程:10×2÷229=9(千米);然后根据两车每小时的路程差与分率差的对应关系求出全程:9÷(14-15)=180(千米…  相似文献   

13.
“相绥化市三河镇民喜学校陈景龙谈﹃相遇问题﹄的复习遇问题”是第六册应用题教学的难点 ,又是毕业总复习中应用题复习的一个难点。要搞好这类问题的复习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列关系式 ,掌握解答规律1 .列出关系式。首先列出两种关系式 :(1)弄清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2)由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列出速度和、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路程的关系式。2 .通过练习掌握规律。(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 ,经过5小时相遇 ,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题关键 :先求出…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15.
行程问题是应用题的一类典型问题,这类问题有三个基本县:路程、速度和时间,它们的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应用时,必须弄清以什么速度、在哪段时间内走了多少路程.对于较复杂的题目,需要采取图示法或列表法进行分析,这样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现就行程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一、相遇问题1.甲、乙分别由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通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甲走的时间=己走的时间;(2)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2.甲、乙分别由两地相向而行,已比甲晚出发t小时,相遇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田所…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想了解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吗?请你在60分钟内完成下列试题。一、口算下列各题。16×4=150×6=31×30=78÷6=560÷4=720÷90=80÷20=9×50=16×30=1-=-=+=150÷5=300÷60=0÷70=240×2=二、填空。1.8000克=()千克2.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工作总量÷()=工作时间4.单产量×()=总产量5.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一支粉笔长75()卡车的载重量是4()写字台的高度是8()汽车每小时行70()一张邮票的面积是…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的解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同学们能灵活地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的解法。例:一堆煤,计划每周烧12吨,可以烧30周,由于改进了技术,每周节约煤2吨,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周?[解法一]因为这堆煤共有12×30=360(吨),实际每周烧煤12-2=10(吨),所以这堆煤实际可烧360÷10=36(周)综合列式:12×30÷(12-2)=360÷10=36(周)。[解法二]因为每周节约煤2吨,30周一共可节约煤2×30=60(吨),而实际每周烧煤12-2=10(吨),那么节约的煤又可以烧60÷10=6(…  相似文献   

18.
巧用v-t图像来解某些运动学题目,可收到简便快捷之功效. 例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千米/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根据题意作出v-t图像如图1,设甲、乙两站间距离为S千米,则S=60t(1) 6060)= × 60(2)由(1)(2)解得:t=0.5小时,S=30千米.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B点.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  相似文献   

19.
有些数学问题,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策略,可获巧妙解法。下面就结合例题,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巧思妙解的策略。策略一:化实为虚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每小时行驶45千米,11/2小时送到,返回时的速度是原来的6/5,问几小时可以返回?[一般解法]45×11/2÷(45×6/5)=11/4(小时)。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吴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讲台前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1.一步计算的求路程的应用题。(1)多媒体演示录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 ,它每小时行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这是一列客车 ,它每小时行6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2)录像放完了 ,吴老师接着说道 :“相信这两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谁能说说 ,你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学生1:“这两道题全是已知速度和时间 ,求路程的应用题。”学生2 :我觉得这两列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只不过两列车的速度是不同的。”学生3 :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