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看     
韩阳 《出版参考》2010,(2):34-34
我喜欢看戏,是从小时候开始。故乡在霸州,出了个唱老生的李少春,家乡人以他为荣,他唱的《野猪林》至少无人能超越,“大雪飞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往事萦怀难排遣……”那时我外公天天唱这几句,我外婆唱苏三,一张嘴是“苏三离了洪洞县”,外婆人又美,好像她真是苏三一样。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看报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知识广博,通晓古今的文化巨匠。毛泽东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他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不但博览群书,而且酷爱阅读报刊。毛泽东喜欢看报,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1911年,他来到长沙进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新闻、有政论及其他各种文章,觉得五花八门,美不胜收。从此,他就特别喜爱看报,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他离开学校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湖南新军,当了兵。新军每月给士兵发7块钱饷银。毛泽东得了  相似文献   

3.
4.
每年七月,法国南方普罗旺斯地区首府阿维尼翁成了一座大舞台,为期一个月的国际戏剧节吸引着世界各地演艺人和游客纷涌而至。走出阿维尼翁火车站,便置身于戏剧海报和广告汇成的海洋中,马路两旁的橱窗、围墙、行道树乃至垃圾箱盖上都挂满了各种演出海报。  相似文献   

5.
6.
笔者幼年住在天桥市场附近,经常随大人去天桥听小戏、看电影。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桥的戏院靠南边的有小桃园、万盛轩,东边的是德盛轩、北边的吉祥戏院。这些戏院我去过多次,还有一个天  相似文献   

7.
刘猛 《文化遗产》2022,(4):77-85
演戏寓教是徽州社会的传统。休宁县二十八都“三宝会”自光绪年间起,每三年组织一次会戏演出,民国十三年和十六年的会戏是由璜川陈氏牵头负责的,四房各出司首,拈阄办事;司首与戏班各立关文,约定职责与义务;不吝开支花费,经费主要来自“谷银”的收取、“人丁妇人米”的摊派及各种捐助等,得到了当地宗族和民众的响应和参与;演出的戏曲以徽剧为主,剧目很多,从其选择看,名为“酬神”,实是“娱人”和“教化”,演戏寓教,通过看戏以让乡村民众接受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教育。这抑或是传统徽州乡村社会自治、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经验与做法在今天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夫子此言自有绝妙哲理。可实际上呢,欲识庐山真面目,恐怕还须身在此山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座人所共知的“宝山”。此“山”中的“峰岭”景致,观众们能够经常在舞台上观赏到。然而,“峰岭”是如何形成的,内中有何奥秘,就不是“山”外人所清楚的了。两年来北京晚报所载“戏外戏”系列文章,正是一个“山中人”对“成岭”与“成峰”的真切翔实的描绘。作者孙安堂是人艺的中年演员。他身处“宝  相似文献   

9.
    
听说周局长这次南方考察回来就要退居二线,尽管还未完全证实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可这也着实让罗鹏和刘畅心中暗自高兴。因为他俩都在副局长的位子上呆了将近五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五年,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  相似文献   

10.
罗彦 《新闻采编》2004,(4):41-42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不同媒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事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所收藏的相关文献,明晰了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成立的原因和过程,追述毛主席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时的详细经过,回顾了毛主席视察后人民公社的发展过程,从而用科学的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实事求是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铭记历史,以史鉴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其浩瀚著作中,有不少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发表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巧妙地运用概括手法,使作品虚实结合,高屋建瓴,引古论今,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概括艺术,成为我们新闻报道中难得的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3.
田爱香 《新闻知识》2012,(2):102-103,106
毛泽东是积极的报刊活动家,并在办报的过程中酝酿新闻思想。本文通过毛泽东关于赵五贞事件所发表的新闻作品,来阐释其早期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4.
粤剧排场是指由固定的脚色行当、锣鼓、音乐、身段、舞台调度组合而成,用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情境的表演片段。作为粤剧传承的核心内容,排场在粤剧的编剧、表演和演员培养中都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特别到了清代,粤剧提纲戏编演中大量使用排场,使得粤剧排场在提纲戏的编写和表演中都形成了一定规律,与此同时,提纲戏的表演生态也影响着排场演出,使得熟识排场成为了许多粤剧演员"扎起"①的重要因素,成为了粤剧演出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影响了现代粤剧发展。总结粤剧排场在粤剧提纲戏编写、表演中的运用规律,可为非遗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初期,大批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从海内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他们非常关心,大多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深造,许多人很快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全国解放后,担任过人民海军报总编辑的柳夷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为此事致信毛泽东,并得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这封回信全文如下:柳夷同志:还是八月间的你的信,今天才复你,不知对于你的问题还有帮助否?不知你还在三大队否?我因忙,积累至今才复,对你不起!你的意思是恳切的,如果陕公抗大党的同志所说,你的表现够上入党资格,仅仅过去加入与脱离国民党一点无人证明,是确实的…  相似文献   

16.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17.
马得老,姓高,马得是他的名字。可因为他的作品历来只署“马得”,弄得常人以为先生姓马名得,如果叫“高马得”,倒反而知晓的人少了。这就像许多唱戏出名的老艺人,戏迷们只知道他(她)的艺名,真名却藏之深山了。马得老,最绝的活儿就是他的戏画。甭管多大的戏,也甭管是哪位“角儿”担纲,《挑滑车》也罢,《芦花荡》也罢,还是《秦香莲》、《杨贵妃》、《玉堂春》文戏武戏的,只要先生一高兴,铺开摊子,拿起管毫,屏神静气略一思索,在那柔涩的宣纸上,嚓嚓  相似文献   

18.
侃戏     
戏味淡了些对现在的电视剧真是不能期望过高,比如刚刚播完的《潘汉年》,原以为一定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因为潘汉年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事的又是地下工作,自然处处出戏,精彩无比,但直到一剧终了,期待中的好戏并没有出现,甚至戏味也越来越淡。潘汉年是剧中主角,电视剧的确向观众讲述了他的神奇经历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你看他一会长袍,一会西装,一会苏区,一会白区,忽东忽西,飘忽不定,但故事虽多却不突出,有些还不完整,尤其缺少贯穿全剧的骨干故事。编导注重的是潘汉年经历的全面叙述,而不是传奇故事的演绎,如蔡…  相似文献   

19.
巴陵戏     
在北倚长江、西临洞庭的湘北一带,几百年来,流行着一种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风格古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剧种,这便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巴陵戏.  相似文献   

20.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4):19-19
一般来说,外国的喜剧和武侠电影,除非是有像张艺谋或李安这样的显赫名声,否则很难吸引好莱坞片商的注目。但很显然。《刀见笑》能在北美登场,并邀曾拍过《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等片的道格·李曼加持担任电影的执行总监就可看出,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令人感到兴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