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尔街寓言     
陈世旭  采薇 《当代电大》2006,(10):42-42
很难想像,这条美国最牛的街,在国际金融界呼风唤雨的“神经中枢”,长仅一华里,宽只有十来米:这条短短的、瘦瘦的街,容纳了10万金融骄子,每天上下班时间在这里潮涌潮退,拥堵不堪;聚集了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甚至还塞进过世贸大厦双子塔那样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2.
李小锋  暖风 《当代电大》2006,(10):54-54
七只狮子和一头牛做朋友。起初,狮子请它们的新朋友吃饭。狮子们准备了一大堆鲜肉,它们自己吃,也请牛吃。肉一点不合牛的口味,可是它尽力不让狮子看出来。它虽然不吃,却不断地向狮子道谢,说它们款待得真好。  相似文献   

3.
老马识途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都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由于使用频率颇高,因此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183;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相似文献   

4.
《当代电大》2006,(2):36-37
1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说起话来很逗。《伊索寓言》虽然年纪很老 ,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一个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 ,发人深思。本文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 :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 ;二感现代一切 ,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钱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 ,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和发挥 ,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 ,读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 ,或讽刺八面玲珑、趋炎附势的两面派 ;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  相似文献   

6.
玉米地寓言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二十五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伊索寓言》。你想听听这本书里有趣的故事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相似文献   

8.
那是很久远的一个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时正在读大学,在那个知青下乡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轰轰驶来的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东北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气是要命的冷,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又没有东西吃,只能凑合着吃些树根草皮,夜晚根本不敢睡觉。一来是那里的野兽多,二来是怕自己睡着之后永远都醒不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金亦挺 《学语文》2002,(2):13-13
教学目的: 一、深入研讨《读〈伊索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借纠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见,对人性的丑陋现象进行批判。 二、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质疑解难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文句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专注于目标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一些小的、不重要的工作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不能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重要的目标上。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就可以确定,大部分微小的工作是可以委托别人去做或者以后再做的。专注于最根本的东西就意味着有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恶搞相对论     
何树青  依米 《当代电大》2006,(11):53-53
有三种事物,我们越想它越感到敬畏,这就是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和互联网上的恶搞。  相似文献   

12.
感悟周公     
谢卫星 《现代语文》2006,(7):125-125
我是周公庙管理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近几年来,由于传统化研究的升温,人们对古代优秀化资源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曲阜是国务院1964年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化名城之一,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物。但是,周公庙无论在规模还是知名度上,都不能和曲阜孔庙相比,可是,每年仍有那么多的游客来此祭拜周公,找寻中国礼乐化的流风遗蕴。这自然与周公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恶搞排行榜     
我们时代的恶搞的最大价值,在于把无意义的行为变成了有意义的创意发表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横向思维     
《当代电大》2006,(2):55-55
  相似文献   

15.
触摸名言     
苗淋 《师道》2006,(9):1-1
人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的经典回答是:“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个比喻借助芦苇的特征,揭示了人的脆弱与渺小,也蕴含着人的韧性与伟大。它内涵丰富,如同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思想录》中的经典语句,这句话不断被人引用、阐释、发挥,  相似文献   

16.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老人讲古。老人讲的故事中,有很大部分是有关鬼的或者仙的,后来知道,许多故事出自《聊斋》。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听到大人口述的故事,于是不少孩子迷上了动漫《鬼故事》之类。好奇是人的天性,孩子尤甚。过去老人讲的鬼故事对孩子没什么好处,现在的“鬼画”、“鬼玩具”对孩子更无益。  相似文献   

17.
18.
读老书到老     
《师道》2005,(11):51-51
亲近老书是沉淀心灵的活儿,急不得,躁不得,草率不得,蝌蚪样的字在与你比拼耐心。就像占典时代的爱恋,用书信传情,没个十天半月不行,即使到了放“电”阶段,也还是羞答答,欲遮还掩,待千辛万苦缔结了婚约,那就在一棵婚姻树下相守到老。对此,英吉利的玛格丽特在《夏日小镇》总结道:你是我的月亮,你是我的太阳,至死你仍是我的月亮和太Ⅲ。  相似文献   

19.
读《伊索寓言》,文豪钱钟书是读出了味道。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复杂生活的智者的钱钟书,能够对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洞察幽微,用自己独特的“别一只眼”简笔勾勒,撮其要、观其形,使我们看清了镜子背后的是是非非。《读<伊索寓言>》洒脱、幽默,大量使用反讽手法,而这恰恰给我们理解文章带来了难度。现仅就文章的难点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