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写作与自我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为自己写作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2.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 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3.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个写作培训讲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类型怎么办?我不知道哪种文风适合我怎么办?我想专职写,又怕赚不到钱怎么办?我每次说的答案都很简单,那就是你不停地写写写,写着写着,你所有的迷惑都会烟消云散。其实我当初写作时,也有类似的迷惑。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不知道要选  相似文献   

5.
写作,在其本真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私人活动。一个生命个体面对茫茫宇宙,面对烦恼人生,他不能不去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是一种充满痛苦和欢娱的心灵历程,文章正是对这种生命历程的记录。正如专家所说:“人为什么要写?因为他想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在写?一个有生命感觉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写。写什么?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怎么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可中学生的作文情形又如何呢?如果说写作是一种私人活动,那么,中学生作文更多的则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情形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学生作文时往往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要迎合阅卷人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命的价值何在?凡是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只是有自觉、不自觉之分而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后,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从年轻日寸喉开始,这就成为我的座右铭,并影响着我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7.
提高作文水平的口号提得很久很响 ,但提高作文的品质却少有人提。其实 ,作文的品质提不高 ,提高作文水平也无从谈起———应该强调一下提高作文品质的问题了。作文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观察品质、思维品质和表达品质。不要一味责备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写作能力低下 ,要找出学生写作态度为何不端正、为何低下———没有东西可写 ,不知写什么 ,不知如何将要写的东西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 ,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苦写”为“乐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观察品质。“生活是创作之母” ,没…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肖川先生说:"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他还坚信,能够写好文章的教师,也一定能上好课.我常常看到身边老师为此而苦恼:看到别人发表文章也很羡慕.也想动笔写一写,可就是不知从哪里入手.是啊,怎样寻找写作论题呢?本文结合我的写作实践体会,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禺先生曾经针对戏剧学院某些写作教师说过一句幽默的话,他说:"会写剧本的人写剧本,不会写刷本的人教人写剧本.请注意,自己不会写剧本的而教人写剧本的人.规则总是特别多,定位也总是特别高,能够把一切会写剧本的人吓退.因为如果不吓退,他们的位置就没有了."如果把曹先生的这一言论移来评价我们的语文教育,我认为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前,朱光潜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美学论文《无言之美》,它是这位当代著名美学家的第一篇美学著作。虽时隔多年,今天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示。但也不无可以商榷的地方。怎样理解“无言之美”,怎样理解古人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对写作的表现手法,有何启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写作历来被认为是一切写作的源泉,中考、高考的考场作文大多仍以记叙文为主。有人说,记叙文都写了十几年了,为什么写不好,得不到高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学生、家长、老师。  相似文献   

12.
周国平 《课外阅读》2008,(12):36-37
第二讲写作与自我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有些人一开初由于写文章水平不高而捉襟见肘;有些人又因一时不适应工作中碰上的文体而屡出笑话,甚至被周围的同志以偏概全地哂之为“没水平”、“不象大学毕业”;也有一些人确实文理欠通而使科研遇到障碍,工作蒙受损失。……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大学开了写作课,为何还出现此情况?想通过开写作课来解决大学生写作水平不适应工作和深造的这一问题,当然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厢情愿。事实是,开了写作课,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写作状态的“洋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题]世人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述或抒情。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生命”是一个抽象而内涵丰富的话题,有广阔的空间供我们联想发挥。打开材料宝库,选择擅长的文体,抒发你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佳作示例一]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平山回舍中学高02-4班杨娟世人说: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  相似文献   

16.
一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曾经苦苦设想过未来东方的文明形象,但一旦设想又会投入对以往的追寻。”①是的,任何自幼受东方文化濡染的东方人,他的文化之根早已深入到民族文化土壤里,“不思量,自难忘。”“母语”写作教学更是如此。从事“母语”写作教学而不注重文化传统问题,是不可思议的事。汉语写作教学必须要回眸源远流长的古文传统,去追寻汉语为文之根———这是生命之根,背离了这生命之根,无论用什么“主义”去装扮,汉语写作教学都长不成参天大树。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古文传统,现代写作教学应当继承什么呢?是像有的论者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17.
遐思录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就是课堂上的操曲者,学生就是课堂上的观剑者。 任何一部作品本身,都不仅回答着“我在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写的”问题。作品实质上是写作理论的形象化。 任何一个教师本身,也都不仅回答着“我在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教”的问题。讲课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形象化。 同时,还应诱导学生善于提问自己:“我在听什么”?同时还应回答:“我是怎样听的”问题。 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在教与学上就会建立起把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这样,  相似文献   

18.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16,(11):46-47
<正>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一、写什么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 ,出口为语 ,下笔成文。可见 ,说与写 ,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长期以来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久而久之 ,学生也以为说与写是两码事 ,以为写作嘛 ,当然要拉开架势“作”一番不可的 ,就要寻章摘句 ,挑些独特的词汇和语句 ,说些大话、空话、假话、时髦话、公式话、外国话。将一件平常的事神奇化了 ,而总是达不到期望 ,就异化成了可怕的事。试问 ,喜欢写作的人有几个 ?不讨厌写作的学生又有多少 ?如果我们能够端正对说与写的认识 ,将说与写结合起来 ,做到先说后写 ,写而又说 ,就用不着过于烦恼了。说 ,是要人听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