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这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和交流中国革命史教学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和加强关于党的领导的教育的经验。发言者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里选登其中的8篇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最有意义的”生活理想——平等、团结,脚踏实地,造福社会。 2、学习本文借波澜起伏的故事和内容充分的对话来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体会童话写作借助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反映生活的特点及拟人化的描写方式。 4、学习本文形象、生动、朴实、准确的语言特色。 (二)设想依据 1、关于中心思想:本文写于一九二九年,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作者思想,这篇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儿童们看的,莫若说更大程度上是写给成人们看的。因此,文章寓意很深,哲理性很强,现在的初一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故中心思想的概括应视为教学中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钥匙是作者1956年在《〈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中的“后记”里说的一句话:“我当时认为主要的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了啦”。要引导学生在读完全篇后全面地理解中心思想,而不要急于就“骄傲”“空虚”等问题做结论。至于作品的主题与当时政治背景及作者思想的关系,深究下去当然大有文章可做(如与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营垒分化的联系及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性等等),但除了个别同学主动问到外,一般无需涉及,把主题归到作者所追求与赞扬的“生活理想”上即可。  相似文献   

10.
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形象大于思想"现象的发生,既和作家的主观动机有关,又和读者的想象、联想有关,文学形象本身的特点,则是连接二者的中介或桥梁.看形象的社会意义,既要看形象身上渗透的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是否正确,也要看形象本身还蕴含了哪些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形象大于思想”现象的发生,既和作家的主观动机有关,又和读者的想象、联想有关,文学形象本身的特点,则是连接二者的中介或桥梁。看形象的社会意义,既要看形象身上渗透的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是否正确,也要看形象本身还蕴含了哪些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鉴赏 ,就是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 ,具体的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 ,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作品的艺术技巧 ,从而获得欢欣愉悦。评价则是以欣赏为基础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然后给与价值评定。这二者都是心智水平要求很高的活动 ,它们要求鉴赏者和评价者积极主动地投身作者构置的艺术图景 ,参与以作者提供的文本为基础的再创造 ,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作出艺术评价。恰如鲁迅所说 :“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 ,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 ,作品、形象是作者、读者 (当…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情感。蕴合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模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同一部作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赏析所体出的情感是不同的。犹如看戏,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阅读作品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一部文学作品问世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就凝结在其作品之中。读者阅读这一作品时,就应该按照作品词句引导,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但事实上,由于时代阻隔、文学修养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等等情况的存在,读者的阅读结果,虽然包含一定的还原成分,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所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5.
文学欣赏常常是有差异性的,欣赏者的理解也许正与作者的写作本意相同,也可能超过或有别于作者的原意,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来讲,这就叫“形象大于思想”。接受美学认为,一件文学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填充作品的空白处。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  相似文献   

16.
叶老《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的观点,真是切中了阅读教学的要害,指出了根本。为什么说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又如何来抓这个根本?我就学生、教师、课内、课外等几方面谈一点体会。一、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阅读教学应该抓“潜心会本文”这个根本。作者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而读者也只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文章所反映的事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把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既不把一篇作品的主题(或叫主题思想)仅仅看作是一种单一的排它的思想,又不把它看作是与读者主体因素无关的纯然由作品客体呈现的思想,那么,关于其主题的教学,当然就不应再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种早已认定的思想为宗旨——老师设了套子让学生去钻,而是应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阅读作品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次地去感受作品,去领略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思想、新的主题层面、新的启迪心灵的意蕴。本文所谓开放性的主题教学,指的正是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8.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试以《锦瑟》教学为例,论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的一些粗陋观点和看法。一、“创造性背叛”的定义“创造性背叛”是当代艺术社会学在文学理解中提出的说法。法国艺术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一文中指出:“‘创造性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阐释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二、运用“创造性背叛”解读古诗…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用力分析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不仅能增强学生向英雄学习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写英雄事迹的能力.这些作品,作者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思想、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反映英雄的优秀品质的.教学时如果抓住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刘庆林 《学语文》2002,(1):12-12
文学鉴赏是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思想的统一。内容的分析,主题的把握是体会感情的基础。离开思想内容,作品的感染力会变得虚幻,而纯粹的理性分析,不注意感情的把握,文章也会索然无味。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节选)》(以下简称《漫笔》),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包含激情的奇文,教学中应首先理解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丰富的感情。 一、以小见大,由事入理。《漫笔》从换银元说起:“为了方便,把银元换成钞票。钞票贬值,心中惶恐,千方百计再打折换银元,被欺骗,被愚弄,却心安,喜欢。这就使作者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从旧营垒中杀出,痛恨封建制度,痛恨反动统治者,同情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