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社会对法律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借鉴美国J.D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法律硕士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法律硕士(非法学)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我国建立了全新的法律硕士(法学)教育类型,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开始走向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并列的时代。但是由于法律硕士(法学)出现时间晚,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育人模式等多方面予以完善,从而保障法律硕士(法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胡婧 《大学教育》2022,(12):247-249
争创“双一流”是现阶段我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大学、跻身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问题,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位,既从宏观层面开展系统的整体研究,同时又从微观层面研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丰富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内容,为今后的研究和培养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认为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僵化.基于非法学法律硕士生和法学法律硕士生的不同学科背景,提出侧重点不同的改革措施,对于前者,应注重课程体系的综合设置和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全面运用,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对于后者,应进行课程体系的分方向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运用,以凸显法律人才的应用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构建出我国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律硕士教育从创立到正式实施已经历了十几载,它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其培养质量,应在培养目标之完善、培养措施之改进、毕业论文之规范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朱春霞 《高教论坛》2006,(5):158-160,198
作为高层次的复合型、实践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培养,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法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出发,结合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出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应当朝着复合型、综合化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7.
认为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瓶颈在于学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指出高校应与实践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进行开放式的联合办学,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实行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订单培养制度”,说明了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在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成长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复杂性与过程性等规律。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在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成长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复杂性与过程性等规律。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从“法律人才”转变为“法治人才”是法律硕士教育对法治建设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阐述了法治人才的内涵,即指德才兼备,驾驭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具备国际法治视野,掌握具体法治知识和技能,从事法治系统各个环节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论述了培养法治人才的必要性,指出了人才培养路径,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单位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培育,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以及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同时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回顾和总结了海南大学在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包括推进法律硕士培养与司法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法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分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的困境,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通过举办"漾翅杯"法律实践技能大赛,以实战要求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以赛带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真实化、随机化的全真环境模拟,着力培养实务能力和法律思维,突出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法律硕士的法律实务水平和职业能力,展示法硕学子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为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最主要的是两者同质化倾向越益严重,改革的思路是强化法律硕士并最终取代法学硕士。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政策的放开。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法律硕士为例,分析指出:需要科学规划和安排法律硕士三年学习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导师、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和就业指导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契合,二者的教育类型具有一致性,也具有一致性的教育改革实践诉求.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应着眼于以下方面:专业设置体现行业或社会领域需求;构建基于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和研发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实践环境和机会;强化学术型和实践型高级专门技术人员合作互补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因应时代需要而设置的,其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其设置既有深刻的法理基础,又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法律职业要求司法者不仅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社会知识和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法治的权威才能够建立起来。在中国法学教育历史上,对类似法律硕士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法律硕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政策的放开,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法律硕士为例,分析指出:需要科学规划和安排法律硕士三年学习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导师、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和就业指导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现实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设置之间的差距及社会认同感与共同体同质性特征的缺失等问题。学徒制培养模式涵盖实践性、技能性以及真实的办案环境等本质特征,比较符合法律硕士生教育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法律硕士生归属感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学徒制对于革新法律硕士生培养方式,实现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的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