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方法:利用2004-2008年度我国31个省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旅游业的面板数据,选取中国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目的:研究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我国各地区的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和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形式、类型、调整频率和调整幅度等多个维度,对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武汉市整体就业水平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既不会对武汉市当前的就业水平产生影响,也不会对整体就业水平产生滞后影响。因此,武汉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且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应按照行业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4.
最低工资制度自从诞生开始就广受争议,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如何、影响机理如何,至今在学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当前阶段,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市场自身调节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平衡就业结构矛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专著《最低工资制度与中国就业性别差异》选取就业性别结构这一角度切入,从理论上探讨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机理、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我国历年宏观数据实证分析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效应,在最低工资上涨对就业结构影响的自我修正机制、最低工资的挤出效应等方面得到了诸多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最低工资制度一直是经济学界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对我国农民工就业和市场效率的影响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7.
通货膨胀的控制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是一对短期的矛盾。同时,两者也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平衡两者的关系使得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则成为各国政府面对的首要问题。两者关系的平衡引发了学术界对最优通货膨胀率的讨论,即在不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什么水平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通过使用带有异方差的混合回归法,使用213个国家从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最优通货膨胀率因人均收入的水平而异。具体来说,发达国家的最优通货膨胀率为1%~3%,而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通货膨胀率上线可以高达10%。基于这个实证结论,各国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其通货膨胀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这一问题的争论出发,对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大致有2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和研究结论支持标准理论的负就业效应;而另一部分学者和研究结论则支持非负就业效应。之所以产生分歧,是由于计量工具、计量模型、以及数据的差异。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讨论,实证研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7-2006年分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高校扩招和学校财务自主权的扩大、政府官员之间的政绩竞争和腐败是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积极性,导致地方高校努力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的重要因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越低的地区,高校自筹经费比例就越低.只有合理界定高校自主权的范围,制定科学的高校领导干部考核标准,加大反腐败力度,才能把高校基本建设维持在合理的规模上,控制高校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7~2010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FDI流入和创新水平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与创新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流入对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其FDI对创新水平的弹性系数相对较高;中部地区FDI对创新水平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波动影响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位置;西部地区其弹性系数相对较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FDI流入的短期波动对创新水平的短期波动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低工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对于最低工资立法有专门立法模式和非专门立法模式.对此问题,在国家法律层面,我国采用的是非专门立法模式;在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层面,我国采专门立法模式.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最低工资立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我国在法律层面采非专门立法模式、在地方采专门立法模式有其局限性.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中的地域性标准和数额的确定、是跨行业立法还是分业立法、是制定<最低工资法>还是制定<工资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及增长机制、最低工资制度主要涉及对象等问题应当予以厘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市场结构与产品质量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选取中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09年期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市场化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市场化发展程度与产品质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不过,市场化程度提高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边际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总体上西部地区(含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就如何建立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这两个方面,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进地方政绩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房价持续性上涨尤其是局部地区房价出现阶段性大幅增长的现象及其可能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7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房价变化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一步采用LSDV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中国总体上及其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与房价波动呈明显正相关,中部地区却不明显,表明房价波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除抑制投机需求外,更应注重解决其根源性的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且不同的区域应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省际1998-2013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实证检验了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节能效率,要达到节能减排的双重目的,关键在于促进能源节约;R&D对节能减排效率、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均有显著正影响,且R&D在促进节能效率与减排效率的提高上具有一致性;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促进作用也依赖于环境规制,在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或时期,R&D对节能减排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环境规制对就业的规模效应与要素替代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U型曲线关系。在实施环境规制的初期,企业倾向于减少劳动力需求,此时,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关系处在U型曲线的拐点左侧;而当环境规制实施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环保科技的创新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而催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此时,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关系处在U型曲线的拐点右侧。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环境规制强度;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建议加强环境规制,鼓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全国21省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个方面对2017届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研究生的毕业落实情况较好,总体落实率达到84.6%;研究生在就业地区、就业城市、工作单位、就业行业、工作类型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京津沪等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企业、新兴服务业、管理技术类工作比较受到研究生的青睐;研究生在月起薪、工作满意度和学用结合等方面的就业质量总体较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空气污染程度的加深,国家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战略高度,2007年开始,财政支出将环保支出单列为一项财政预决算项目,近年来各个省份的财政环保支出逐年加大,但是空气质量是否因此得到改善还无定论。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了地方财政环保支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地方财政环保支出对空气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人口数量、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