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查男性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心理求助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简化版本(GRCS-SF)、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污名问卷(SSPPH)、心理求助态度量表(ASPPH),对武汉4所高校的360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心理求助公众污名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高的个体有更高的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其心理求助态度也越消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3所高校随机抽取的1139名大学生为样本,了解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与现状,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熟悉,大学生更偏好面对面的咨询方式,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自助倾向明显,不太愿意求助,其中性别、专业、家庭来源、专业求助经历、对心理咨询中心是否熟知影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  相似文献   

3.
章鹏程 《考试周刊》2014,(69):184-185
文章研究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求助态度与求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进行测量,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求助路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非工具性求助路径中,有3条显著路径;在对工具性求助-老师路径的分析中,有4条显著路径;在对工具性求助-同学路径中,有5条显著路径。可得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业求助态度影响学业求助行为,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频率,有必要干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心理求助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焦虑、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对142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幼儿教师具有年轻化、流动性强、新教师多、学历层次低、工资收入不高的特点.有36.6%的幼儿教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迷茫.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社会诸多群体;不同地域、情绪特质、幼儿园性质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与心理求助分维度的求助耻辱的忍受程度、求助过程中的开放程度有显著性正相关,与心理求助总得分、求助认知、求助信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使用调查法对428名高职生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的学业求助行为及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综合量表施测,结果显示: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工具性求助—他助及执行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与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他助、工具性求助—自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有关。结论: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高职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更倾向于工具性求助,学业求助行为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和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对930名河南省的初中生进行调查,使用百分位Bootstrap(偏差校正)的方法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自尊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均为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与个人成长主动性在自尊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领悟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58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对象,对在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业求助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等动机因素和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态度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可解释学业求助态度76.3%变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6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证明,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越低,求助意愿越强烈;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对咨询师的评价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因此,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和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以及使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宣传教育的入手点。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是使大学生对专业心理援助产生信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职校生学业求助的特点,分析职校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及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发现职校生学业求助行为水平低下,遇到学习困难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回避求助。职校生工具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执行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之间存在差异。职校男生的工具性求助极其显著(p〈0.001)的低于女生;执行性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回避性求助行为极其显著(p〈0.001)的高于女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关系。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不愿意求助或作执行性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需要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长期处于心理困惑、内心冲突的人是咨询首选对象;面对心理困难时,大学生倾向选择好友、父母进行求助,部分自己承受;对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希望咨询室放松、安静、舒适、温馨;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咨询内容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咨询师,且面谈咨询成为首选咨询方式;大部分人希望高校心理咨询免费,但认为测量和治疗可适当收费。研究初步结论认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与要求将为西北地区高校更优质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选取甘肃省嘉峪关市某中学171名被试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不同方法筛选出154名有效被试,将其划分为高求助组、中求助组和低求助组,分析了不同求助组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并且做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对学业求助的路径分析。各组在理科自我(F=6.883,p〈0.001)、艺术自我(F=5.834,p〈0.005)和外貌自我(F=4.821,p〈0.01)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求助态度(求助益处和求助代价)在自我概念到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了中介变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遇到心理问题时受测者倾向于先自我调节,然后再向他人求助。在寻求他人帮助时,更倾向于向关系密切的人求助,只有当面临严重的心理困扰时,才会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求助。自我调节在性别方面没有差异。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我心理调节。影响高师生心理调节方式的因素有:对待心理困扰的正确态度、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对问题严重程度和自我能力的认识、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对问题严重程度与自我能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李亚真2005年自编的《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以江苏省内30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被试,测量师范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江苏省师范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专业的部分因子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编的技校生心理求助行为问卷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3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为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自我隐藏与自我揭露、自我效能感、已往咨询感受、归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以及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福建省某师范大学的38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以及成绩趋近目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在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这表明成绩趋近目标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工具性求助(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