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高中生而言,议论文写作主要是训练他们围绕论题确立论点,同时通过语言组织,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结合所闻所感所学等素材阐述出来,最终使得读者信服的过程。但我们发现,不少高中生在写作议论文时,都会出现照搬素材作为论据的现象,这样的论据往往在论证力度上不够,内容上不够聚焦,语言上也欠凝练,其材料往往只有部分是对论点起到论证作用,其他部分不但起不到论证作用,反而影响论证效果,转移读者对论点的关注。笔者结合学生作文谈谈如何提炼素材为论据。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糊性根源在于客体模糊"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缺乏严密的论证和可靠的依据,所举例证中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相关,其举证是错误的。据此,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中避免使用"客体模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阅读要点: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它的任务是阐述作者所持的观点。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要素。把握议论文三要素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议论文阅读主要掌握以下能力: 1.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分论点,会区别论点和结论。2.辨析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会概括事实论据。能正确理解论据的作用。能阐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的层次和论证过程的逻辑性。4.依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补充相关的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5.评价文章观点,阐述自己赞成、否定或修正的见解,并阐述理由。6.明确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赏析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议论文的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那么论证就是筋脉,是将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在一体的必要过程。一篇议论文能否用好论据证明论点,主要看论证是否有效,要想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就应该在论证上下功夫、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反映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论证能使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论据有力地服务于论点。论证在议论文中起到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力,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相关事例或材料叙述完之后,就直接阐述结论,而缺少对材料的剖析,这样就不能达到说服读者,论证论点的目的。所以,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推理方法,借助这些方法让材料与论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灾区。尽管新课程理念已逐步走进课堂,但议论文教学的论证范畴问题尤甚——从论点到论据、论证的单向逻辑认知没有改变;用材料证明论点的单向度构思没有改变;强化论点与论据而变相疏忽论证思维训练的现状没有改变;作文评价机制多元化导致不够重视"思想性"的认识没有改变等等。诸多问题不但导致写作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一般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组成。论点是作者表达的主张或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必须正确、鲜明;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要确凿典型;论证是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是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的选择和思路的开展也应服从于论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抓好事例论据的训练是写好议论文的突破口。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者在文章中的地位看,论点固然在文章中起主脑的作用,但一篇文章的论点要得以成立,得靠有力的论据来论证。没有充实恰当的论据,论点就难以立足。至于论证方法,也只有在论据运用的过  相似文献   

10.
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意义一直是现代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受不同语言哲学观的影响,语言研究中不同学科对语词意义的研究方法及侧重也不同。传统语义学对语词意义的研究始于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词意义指示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某事或某物;语用学则强调语境对确立语词意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生成语法中,语词的意义是依靠同其他词的句法结构关系建立的;而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研究表明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式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语义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的模糊性,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从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出发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成因,并指出了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语义模糊的解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杜威从逻辑的角度对思维活动做出了"数据—归纳—演绎—证实"的解释。利用当代语言学中形式学习理论可以对教学或学习过程做出一种认知解释,经验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学习者)从外界获取信息(数据)、加工信息(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确认信息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解释的逻辑基础是当代动态认知逻辑。根据认知解释,可以对教学展开语言学、心理学、博弈论、信息科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基本层次范畴和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本文拟就原型范畴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括,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改革的模式:词汇认知模块。作者首先介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词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认知能力与词汇技能的掌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和原型和基本范畴论中找到支持词汇模块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并认为以模块的形式进行词汇教学符合人们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最后就现行教材中词汇模块的设计和词汇练习的设计提出假设,其目的是通过激活学生想象力和推理机制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17.
态度一直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功能语言学家们关心的话题,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寻我们语言中态度的来源及形成途径,分析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本文利用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指导下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结合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语言中的态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内隐态度由常规关系生成的假设,进而对态度进行了分类。通过分析我们得到内隐态度是自主成分,显/隐性态度表述是依存成分。我们认为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如下:态度的表述来源于由相邻律建构的内隐态度,在解读语言中的显/隐性态度表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相邻律反溯内隐态度,才能理解发话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新兴认知科学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认知能力。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应用问题。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同义句型等方面的掌握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图式理论在现代汉语教学具有预测期待、调整补充、编码筛选等作用。根据图式理论的启示,在学习语音、语法、文字、词汇、修辞每一部分的内容时,都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是语言现象和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然而,目前,不少国内的隐喻研究停留在词汇层面,应从隐喻的神经元理论说、隐喻的文化传承功能和语用功能等几个视角,开辟探讨隐喻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