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一兵 《世界文化》2013,(10):21-23
一直很喜欢意大利的造型艺术。那些来自神话故事的人物雕像,总是和"先出售信用,将来再交货"的预言交织在一起,给我带来神秘、美感和艺术享受。即使一个桃花女神的头像雕塑从欧洲漂洋过海来到东方闯入我的视野里,它依然会在新的地理交叉点上贡献自己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别处——影片《革命之路》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世界文化》2009,(2):22-23
坦率而言,萨姆·门德斯的新片《革命之路》并不是一部令人惊艳的作品,比起十年前的《美国丽人》来,它的沉闷与拖沓甚至让人生厌。然而,正是这个如生活般琐碎,絮叨,有点神经质而又歇斯底里的电影,严肃地探讨了生活的幸福何在,生活如何继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猫白猫》(Black Cat,WhiteCat);1998年,法国、德国、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联合出品。导演:南斯拉夫的库斯杜利卡。主演:巴耶拉姆·塞瓦德赞、瑟丹·托德诺维奇、布兰卡·凯蒂奇。1998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部电影,那就是——天马行空。这是一部非常有想象力的影片,它把想象和童话,把极端戏剧化的情节,把不可思议的场面和细节,和着不间断的快节奏音乐以及永远的蓝天艳阳,调和成一个124分钟的味道浓郁的拼盘。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导演心中一定充满了欢乐。黑猫、白猫,在民俗中颇具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厄运和…  相似文献   

4.
冉楠 《世界文化》2011,(11):8-11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曾言:“即使将美国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甚至诗歌、小说,抑或建筑的贡献全盘抹煞,世界文明成就也不会逊色多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电影却是不可思议的。”“从1980年以来,美国电影早就形成了一种‘大电影产业’的概念。电影市场是一种可扩展的市场,能通过不同的发行窗口在衍生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5.
"丽莎,你从没告诉我你妈妈的名字。"电影主人公之一、白发老人朱力安说。"我没告诉过你吗?"电影另一位主人公、八岁女孩儿丽莎调皮地明知故问。"没有。"丽莎侧身附耳,一字一顿:"伊……丽……莎……白。""啊,"朱力安欣喜地压低声音,"那我俩都找到她了!"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影《孔雀》而言,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似乎并不重要,这是一个在任意时间段、任意地域范围内都可能发生的故事,是一首流淌着哀婉韵律的平民史诗。生活的细节、信仰、理想、希望、哀伤、挫折,统统在影片中细腻地展现。但它并非那么实在,那么真切。这看似上世纪70年代平常生活的图景,却超越那个年代的意义。故事发生的空间是有限的、局促的,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性励志电影——《时尚女魔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小铮 《世界文化》2007,(3):26-26,27,28
本来我最先想到的立意无非是时尚界的皮囊和灵魂、浮华和苍白、光鲜和落寞的种种辨证,但看了这部影片后却蓦然发现它其实还是个包含着关于寻找和迷失、失去和得到的励志故事,只是,话题的外壳太耀眼,太令人目眩,以致于显得并不怎么典型。  相似文献   

8.
东京塔,讲述的却是一个“巴别塔”的故事:不该发生的爱情,不应当有的巧遇,不该放纵的欲望,不应奢求的幸福。两个弱冠少年,两段畸形之恋,两种无言结局。  相似文献   

9.
透过波澜不惊的面容——细赏《窃听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波澜不惊看不出表情的脸,一双深邃冷静不动声色的眼。 看完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获2007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张脸和这双眼总在我的眼前晃动,我感受着主人公毫无表情的面容所掩盖的心灵的巨大悸动,感受着影片对正义战胜邪恶、人性艰难复归的默默讴歌。  相似文献   

10.
整个屏幕是黑色的。似乎什么都没有,似乎又被填满了。声音仍在继续——是卡带播放的声音和人物的对话。在这个黑场中我们只是猜测,这是谁的全部世界。电影这样开始。这是伊朗的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名作《天堂的颜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这部影片讲的其实不是父子关系,而是超越了地域、国别甚至生死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告诉人们,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本来是可以这样单纯,友善,美好的,即孔夫子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境界。[编按]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别处——电影《暖》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片《暖》中,霍建起延续了《那山,那人,那狗》的唯美主义情结,清新、质朴、美丽、含蓄、宁静的乡村画面,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的指征。《那》片的基调是绿色,在迂回曲折、青翠欲滴的山村小路上,父子俩人共同走完一段看似平淡的邮路.,是一个情感波澜同责任和义务、人生与选择不断碰撞和激荡的过程,最终儿子继承了父业,山路成为他永远走不完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松林 《世界文化》2006,(2):18-19
2005年九月初在美国上映的影片《驱魔》,是一个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许琦 《世界文化》2005,(1):32-33
“……未能找到别的世界,只找到了这个世界,于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用眼中所见的事物,经由感官再到默许,来抚慰心灵;而不是用徒劳的忧虑,追随事物应当如何,去迷惑心灵。”  相似文献   

15.
"金陵十三钗"作为电影名,它不再是语法意义上的生硬存在,其内蕴丰富,教堂、香艳、灾难、救赎、重生等信息共同指向一个内核:真实。影片中的"众语喧哗"共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人物对白预示着情节的跌宕逆转,这种叙述方式带有某种隐蔽的判断和指向:人性的真实。因此,《金陵十三钗》不仅还原历史,它更展示了历史深处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40岁的杉山正平是某大公司的中层职员,有一个贤惠的太太和懂事的女儿,日子看起来平静而幸福。他每天的生活流程都固定不变:早晨从家里骑脚踏车到城铁车站,乘车到公司,晚上再沿着同样的路线回到家。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在脚踏车与城铁之间、家与办公室之间无休无止地循环。杉山家最近贷款买了一栋郊区别墅,为还贷款而工作的感觉让他很不舒服。生活越发变成压力下的重复。也许,本来生活还会这样重复下去,但是某一天,杉山从车厢内看到路边的岸川舞蹈学校及其窗前一个女子的美妙身影。在窗前凝神远眺的是阿舞,她自从在国际舞蹈比赛中因意外而失落归…  相似文献   

17.
王家卫的影片总有一种互动式的连续性。使我们在每部影片中仿佛都能读出那些相似的元素;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追寻与拒绝的悖论,小人物的命运。飘泊感,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车祸过后,你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病床姓名栏上写着"身份不明",你告诉医生你的姓名、职业、家庭、经历,但没有任何证件能证明你是谁,你去找你的亲人朋友,他们完全不认识你,更糟糕的是,你的身份被另一个人取代了,他拥有和你一样的姓名、职业、家庭、经历,所有人都认同他,把你当成精神病人。你非常确定自己是谁,但一切能确认你存在的事物都消失了,你被这个世界拒绝了,这时你怎么办.是坚信自己的记忆,还是承认自己是妄想症……  相似文献   

19.
也许所有的禁忌背后都存在着致命的快乐,而这快乐背后随之而来的则是报应和责罚。哭泣的书英和沉默的仁秀分明站在了世界的边缘。站在世界之外的仁秀看着同样处在世界边缘的书英,看着她颤抖的肩膀和无力自抑的痛哭,仁秀第一次承认自己很狼狈、很可怜。看着她,就像看着自己。从哽咽到抽泣再到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20.
名导演谢飞的电影新作《益西卓玛》,描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历时半个世纪的情感纠葛。女人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叫益西卓玛,是西藏一个不知名的村子里的娃子,也就是庄园主奴隶。男人却个个不平凡,一个是剽悍无羁的赶骡人加措,一个是拈花惹草的庄园主贡萨,还有一个是曾经青梅竹马尔后献身佛业的桑秋喇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