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一词源于西方,又称“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有三: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价值;二、张扬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鲜活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所谓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和“人文”的整合,培养高素质、高品味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发展智力,它还是学生接受文化的侵润和陶冶,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本文对生物学教学与人文精神的问题略作论述。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注,并以此作为一切思考、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精神的第一层内涵是人性,即人道主义精神,追求“善”;第二层内涵是理性,即科学精神,追求“真”;第三层内涵是超越性,即情理结合…  相似文献   

4.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5.
栗华 《学周刊C版》2011,(11):29-29
“人文”是指一种由人类自身建造的、与自然秩序(天文)相对的文化意义秩序。而“人文精神”是指人对于贯通于人类历史全过程、渗透在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所有方面的那种使人成其为人的最高哲学本质的自觉关注与自觉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朱超 《现代语文》2007,(7):13-14
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而土张把人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唰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学、“再概念化”学派、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目前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的、关于人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其内涵应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多个方面。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心理、思想伦理和审美,使人成为有个性的、具有思维能动性的和思想境界高的人,最终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张锋 《课外阅读》2010,(12):85-86
人文精神作为在人道主义的思想文化厚土中培育出来的一种精神,在片面强调科学精神的今天,已经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完善乃至重构自己的人文精神框架。教师完善乃至重构后的人丈精神体现为三个维度:一、人性——人道情怀中的幸福追求,即在交往中礼待(“礼”的怀柔、提升、超越功能和“狼道”培植奴性、人心离散后果)、宽容中点拨(两个技巧)、考察中展示;二、理性——智慧亮光下的人丈烛照,即注重教育理性(晓人情、通世故、明大道、重价值——完善或重构道德框架,完善人格,确立理想)、教学理性(知联系、辨类型、明思路、寻良策——注意跨学科联系和借鉴);三、超越性——现实困境中的终极关怀,即作精神的引领者以滋养学生、作精神的调适者以解放心灵(教师应解决系列问题)。唯其如此,教师、学生方能得到科学发展,教师也才能丰富自身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一、美术课彰显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被严重忽视,结果导致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误区,美术教育中人文  相似文献   

10.
“酒神精神”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也是尼采美学与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而“魏晋风流”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主要指我国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酒神精神”与“魏晋风流”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两者都基于生命悲剧性的体认,承认生命的悲剧性本质,却同样都蕴含着对生命的肯定,反对权威与理性对自然人性的束缚,并主张超越苦难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沈从和庄子都主张“自然人性”,然而二之间有着原则性的不同:庄子的“自然人性”追求的是个体生命的自由,是一种丧失了主体性的消极存在,是一种缺少感性色彩的无情存在,是一种超阶级意识的抽象存在,是企图毁弃明;沈从的“自然人性”追求的是群体生活的道德,是一种保持主体性的积极存在,是一种富有感性色彩的有情存在,是一种有阶级意识的具体存在,是希望建设新的明。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性善论”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为了了解性善论,就必先廓清其所谓“人性”的概念内涵,孟子所谓“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具有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属性。本文试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孟子的“人性”之概念,是不包含人的自然本性的。2、孟子的“人性”之概念纯指人的善良本性,即良心,其表现为仁、义、礼、智。  相似文献   

13.
<正>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谋而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它在高度维护和珍视人类社会遗留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同时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塑造,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在高中的体育教学理论中渗透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人文精神的特殊性将是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动力。一、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这几年,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词,即“人文精神”.变得越来越热门了 1.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传承是怎样的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无不靠着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以及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成功与失败,乃至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要靠着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赋予。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首先是将日常社会的人性假设——“政治人”、“经济人”带入了网络社会,“政治人”意即网民的行为经常体现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已有千百年的人性假设,“经济人”意即网民的行为表现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一近代的人性假设;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网民一般以爱好、情趣等精神属性选择交往对象,因此,网民都表现出“情感人”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三个词中,核心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研究者有一个大致公认的看法,即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与其类似的概念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等。根据研究者对“人文精神”的公认看法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美的体现,它强调超越性。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面对这样的人文精神的缺失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究竟能有多少时候可以为纯粹的“自由灵魂”而活着?  相似文献   

18.
一、概念 提到“人文”,人们首先会想到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提出人文的概念都要远远早于文艺复兴。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文”一词是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果说“天文”是指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编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人文精神的守护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实践者。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弘扬主体精神。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西人文精神的源起、演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人文”思想的结晶。在不同文化的孕育下,中华人文精神体现为伦理型的、自然与宗教融合、“人”“文”互动、社会人格等特质;西方人文精神则体现为自然型的、自然与宗教抗衡、“人”“文”割裂、个体人格等特质。在全球化时代,中西人文精神自然呈现融合趋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研究中,注重“人”与“文”的契合,“精神”和“思想”的契合;一是在文化实践中,倡导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融合,当下追求与终极关怀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