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特点和目标,是实施“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是科学地研究、有效实践“整合”的前提条件。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  相似文献   

2.
高海霞  仲作军 《考试周刊》2013,(49):145-146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意义、整合的基础、整合的原则及整合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生物学教学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它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由抽象向直观、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让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微观性、抽象性、生命性得以凸显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是大多服务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课堂仍然以被动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关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整合要由单一的教师教转化为为教与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超伟 《孩子天地》2016,(7):225-226
高中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生物教学更具直观性,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本文就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如下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和优势、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模式和主要形式等方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对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具有现实意义。课堂教学设计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支撑;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的机会,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采用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适宜体验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关键是教师,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的设想,详细阐述了AHP在评价模型构建中的具体应用,为目前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自身定位,不应单纯地操作机器,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电脑上,使机器代替了教师本身。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教并重”的整合。此外,还应该增强对计算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高中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途径,并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AHP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评判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直接影响评价结论的公正性。本文引入层次分析理论,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提高综合评判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需要入手,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评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目的及特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评价量规,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时代课改的要求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特殊优越性,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生物学课程中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整合课”的现状怎样 1、目前的三种“整合课”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探索的不断深入,各种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众多的整合课用具体的课例体现关于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操作方法.是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联.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笔者也听了许多整合课.发现目前的整合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精品”整合课,这类课听者叫好却不叫座.原因是“做课”的成分居多.“打磨”的痕迹明显。为了节课的评奖.早早精心准备,集众人之力,数月之时,这样的课上出来固然好看.但缺乏实用性,学习和推广价值不大;第二类课是不成功的整合课.施教者对整合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曲解了整合的理念.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喧宾夺主,学科教学沦为配角,信息技术成为“整合课”上华丽的外衣。第三类课才真正体现了整合的内涵,不夸张、不做作,符合学科特点.重视教学效果.这样的优秀课才能在常态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可惜,在各类观摩活动中.此类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所占比例目前还不到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能使学生获取更加丰富广泛的生物学科内容的信息,从而加深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素质的纵深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生物学教学由微观转向宏观在高中生物学中,微观性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教材中的众多微观内容是学生进入生物课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微观性的存在,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这类微观性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通常使用挂图、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性教学,力求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环节,其基本原则是,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学习方式应该多样,教学设计实际是“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要有多维目标,“弹性区间”;内容设计要联系生活,统合教材;方法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具有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教学》2005,(9):30-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整合”一节课发展到“整合”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主题单元。在这种思想下,“整合”的过程不再是考虑信息技术如何应用,而是关注如何将各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里以“动量”一章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针对一个主题单元的“整合”。针对某个主题单元的“整合”应该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通俗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课程之中。整合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