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慧颖 《小学语文》2007,(11):38-41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执教教师王廷义学校鸡西矿业集团第一中学教学模式“读、想”式指导教师郑万福单位鸡西矿业集团教研室教材语文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二、课堂实录师:(打出多媒体画面,配上《思亲曲》的台湾风光)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画面,你一定会怦然心动,谁能告诉我,日月潭、阿里山是什么地方的名胜?生:(全体)台湾。师: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大家再仔细品味我们为作品所配的乐曲,你一定能推断出…  相似文献   

4.
二、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选择的话题,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电影片段。(播放电影《惊涛骇浪》片段。) 师:这组镜头体现了1998年中华大地上洪水肆虐的情形。洪峰中,曾有一对夫妻为了能够还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教师的丈夫明白过来,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抓住树干的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存?然而,妻子选择了牺牲!在这里,人  相似文献   

5.
6.
缪铁生 《现代语文》2011,(3):111-11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复述故事,初步培养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捕捉人物心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8.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父母长辈养育自己很辛苦,要尊敬父母长辈。2.情感目标:能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幸福;喜欢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3.行为目标: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爱,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学重点:喜欢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爱。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课呢?于老师《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三点经验:一是摒弃烦琐分析,突出重点、难点;二是激发读书兴趣,当堂指导  相似文献   

11.
执教教师吴冰单位讷河市团结乡中心学校实验区省级实验区指导教师薛杰单位齐齐哈尔市教育研究院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课题教材分析朱自清的这篇散文,突出地刻画了父亲的典型形象——“背影”,着力表现了父亲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里,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尤其是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文中所体现的父子深情,是人间至情,是家庭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接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对其散文风格已有了…  相似文献   

12.
13.
邢莉 《小学语文》2007,(11):35-38
一、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出示生字“称”。生认读生字。)这个字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那么,这个字呢?(出示生字“赞”。生认读生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煦 《小学语文》2007,(9):29-31
一、课堂实录(课前模仿“幸运52”电视节目中的搭档猜词游戏,猜“常见动物”和“动物成语”。猜出“大象、熊猫、蛇、袋鼠”“惊弓之鸟、闻鸡起舞、井底之蛙、对牛弹琴”等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师:同学们,现在离正式上课还有十分钟。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实录(课前模仿"幸运52"电视节目中的搭档猜词游戏,猜"常见动物"和"动物成语"。猜出"大象、熊猫、蛇、袋鼠""惊弓之鸟、闻鸡起舞、井底之蛙、对牛弹琴"等词。)  相似文献   

19.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课件出示老师在草原照的照片)一起说,这是哪里呀?  相似文献   

20.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告诉老师,每天你们是怎样来到学校上课的?生:我是从家里步行来的。生:我妈妈骑电动车送我来的。生:早上爸爸开汽车送我到学校的。……师:不管是乘坐电动车还是乘坐汽车,总之,大家都借助了一种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交通工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