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飞 《科教文汇》2008,(34):241-241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中“云彩”、“金柳”、“清泉”、“彩虹”、“星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镶嵌在由“轻轻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微波青烟似的离情别绪中,构成了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9,(5):17-17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去子。  相似文献   

3.
《华夏星火》2004,(2):13-13
“一号件”,对于农民来说感到很亲切,从1982年1月1日,党中央发出了第一个“一号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开辟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之后的4年里每年都发了“一号件”,这5个“一号件”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时隔18年,农民又亲切地见到“一号件”,为农民增收提供“高含金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中华民族”称谓始于梁启超“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一文中,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  相似文献   

5.
宋静 《知识窗》2013,(23):17-17
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面对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1989年出生的马鸿旭作为唯一的一位“80后”选手,已经被一帮“90后”选手们戏称为“马叔”了。作为极具人气的“大神”级选手,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首档大学生大型益智节目《天才知道》第一季总决赛的桂冠,成为“冠军天才”。  相似文献   

6.
刘洁丽 《科学大众》2014,(12):20-22
我们都听过“选美比赛”,可“选丑比赛”你听说过吗?这不,一群颇为幽默的英国动物保护人士就发起了一场名为“没有最丑,只有更丑”的动物“选丑”比赛,生活在大洋深处的水滴鱼“荣登”榜首。英国的丑陋动物保护协会此前也举办了一场“世界最丑动物”网上投票评选活动,水滴鱼同样一举夺冠。  相似文献   

7.
8月8日.北京奥运一周年了。一年来,奥运不仅没有越来越远,反而离我们更近。一年前.“科技奥运”的大批成果在北京奥运会上“开了花”,一年后,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结了果”。我们欣喜地看见,电动客车、微生物菌群“变废为宝”、移动多媒体等科技奥运的科技成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8.
姚瑶 《科教文汇》2012,(28):70-70
余华在《活着》里通过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描述,突出了“活着”的艰难,也表达出了他对“活着”的理解。本文通过品读《活着》,试图探析余华创作从“先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太空抢险     
一 “你在干嘛?”我一爬起来就飘到“客厅”和“理事”打招呼,告诉它我已经醒了。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明》2008,(6):62-63
前一段时间,号称国内迄今为止惟一一本“年轻态”红学著作新书《非常品红楼》甫一出版就引发了舆论哗然。作者在书中不仅大胆提出“花瓶红学”的概念,更以调侃的笔触抛出了“黛玉宝钗原型本是男儿身”、“黛玉原是女首富”、“黛玉适合进入娱乐圈”等另类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锴 《知识窗》2014,(7):49-4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数千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的心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福大祸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2.
薛法根 《知识窗》2014,(12):1-1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教师”何以成了“匠”?我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是难以成为一名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徐芸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135+14-135,14
在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中学图书馆员要当一名“杂家”。重点阐述了“杂家”的含义;“杂家”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成长为一名“杂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余燕 《知识窗》2014,(11):51-51
“PX”到底是低毒还是剧毒,引发了一场“百度词条之争”,曾有多位网友利用百度词务的修改功能,把其性质“低毒”改为了“剧毒”。那么,“PX”的毒性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今天早上起来,我拉开窗帘,惊喜地发现窗户上结满了冰花,大自然可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看,那片冰花多像一片“大森林”。“树木”多得数不清,茂密的枝叶向上伸展。“森林”边上有一条“大河”,水流好像很急,溅起点点“水珠”,像珍珠一般。  相似文献   

16.
为变译正名     
1999年,华中师范大学的黄忠廉教授在申请国家“九五”社科甚金规划项日“变译理论研究”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变译”这一概念,使导“变译”一词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变译”早就存在,并被许多翻译工作者广泛使用,只不过翻译界一直不肯承认“变译”的地位,将其等同于“误译”,总让它以“反面教材”的形象示人,笔者认为现在有必要为“变译”正名,主张翻译界应该正确认识“变译”、对待“变译”,重视“变译”研究,本文试从三个角度论述“变译”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善观雪 《知识窗》2014,(17):8-9
小美买了一件衣服,拿给同事看,都说好看。同事问多少钱,她说400元。“天呐!”同事继而问,“在哪里买的?”“就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商场。”同事摇摇头说:“你知道不知道,那里的衣服顶多200元钱,甚至几十元钱都可以拿下来。”就这一句,令小美的情绪降到了冰点,一路碎碎念“我肯定是买贵了”。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始后高三同学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状态。“高考”这一敏感话题时时撞击着每个莘莘学子的耳鼓。高考就如同一场“攻坚战”,但毫无疑问,考生不是在“单独作战”。他们的背后,站着一群“最亲密的战友”,那就是老师和家长,正在和他们“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19.
练就绝活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凡状元都有笑傲江湖的独门绝技。“金牌工人”许振超,青岛港的桥吊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普通桥吊岗位上“吊上吊下”30年,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的项尖绝活,是一名世界级的桥吊专家,青岛港也因此成为了全球航运界的知名品牌。“工人教授”李斌,上海液压泵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者和提出时间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说为美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梭罗,一说为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后者更为普遍,但前者也不乏拥护者。此外,对于海克尔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的时间也存在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1866年,有人认为是1869年。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追溯,推翻了梭罗提出“生态学”一词的说法,并澄清了这一观点的来源,然后,通过对海克尔文献的回顾,确定了海克尔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的时间为1866年,最后分析了生态学发展早期与“生态学”一词共存的竞争性术语所导致的看法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