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2.
读点原著     
或许是由于中国的语言文字过于艰深,自古以来我国的“注释业”就显得特别发达。且不说那些一直被读书人奉若经典、敬若神明的四书五经之类,各个朝代各种版本的注疏评传卷帙浩繁,即便是那些原本就是为了解词释义而编写的宇书辞典(如《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其身后亦架屋叠床一般跟了一长溜对这类工具书进行诠释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独臂人,他一只手的力量比正常人的两只手的力量还要大得多,所以他到处找人挑战。多次获胜之后,他又想出个新花样,以证明他的强大力量。这天,他向一个文弱的读书人发起挑战。他很自负地对读书人说:“武器随你选,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你两只手的力量大,还是我一只手的力量大?”读书人爽快地接受挑战:“我们就用眼前这些石头当武器,比一比吧。”独臂人说:“行,这些比我手掌大的石块,每块最多几十斤而已。算不了什么!”比赛开始了,结果......一分钟思考胜利者是()读书人()独臂人谜底独臂人输了。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比他的手掌大,他一只手难以握…  相似文献   

4.
人说:“士为知已者死”。“士”大约相当于今日之读书人,即读书人愿意为真正了解理解自己而情谊深切的人做事,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见,一是读书人非常重视情谊,二是知己之作用何其大也。于是,我想,作为校长,领导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读书人群体,如果能使自己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知己”,还愁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出来吗?  相似文献   

5.
美有多种形态。自然美、社会美、日常生活中的美和艺术美,主要是从它们存在的领域以及与人的关系来区分的。如果从美的形状以及使人产生的不同美感来看,美可以分为壮美、秀美、悲剧和喜剧。壮美也就是崇高、雄伟、雄壮、伟大、刚性美,一般称崇高。我们以为称壮美比较合适,崇高一般是对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和事说的,对自然事物一般都不宜用崇高这个词。例如我们可以说:“鲁迅很崇高”,“董存瑞是崇高的”,而不宜说:“庐山的瀑布很崇高”,“这只狮子是很崇高的”。而壮美可以通用于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  相似文献   

6.
营造书香气     
在我国,习惯于称爱读书的人家为“书香人家”,称读书人家的子弟为“书香子弟”。这是人们对读书人的一种敬重。据说现在能冠以“书香”的人家和子弟越来越少了。前些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考官问道:“你最近看过那些书,有什么体会?”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令人吃惊的是,应聘的大学生普遍说不出自己看过那些书。读罢这则消息,让人感慨良多。大学生不爱读书,主观上看是具有功利色彩的新“读书无用论”作怪,客观上看是学校缺少书香气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知道“香蕉人”吗?也就是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专指那些“黄皮白心”的华裔美国人。当下,对于快速涌现的带有“中国式标签”的英文新词,人们也开始形象地称之为“白皮黄心”的“鸡蛋词”。实际上,脱胎于汉语的“鸡蛋词”。早就开始默默影响着全世界。本期,我们就来看看英语中那些有趣的“鸡蛋词”吧!  相似文献   

8.
主  编:师旭平  张虹 出  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 价:28.00 元 【内容介绍】 这是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自2 0 0 3 年开始拍摄的大型系列片《中国奥运冠军特辑》的结集图书。它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历届奥运会冠军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挖掘了很多珍贵的故事,不少内容是首次在媒体上披露。 【读书人语】 中学生中有许多体育迷,可少有人知道在每位奥运冠军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部图文书, 带我们走进那些昔日英雄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知道金牌是怎样铸成的。相信体育健儿的精神, 将会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为之奋斗, 为2 0 0 8…  相似文献   

9.
春天是什么时候开始,居然不与“明媚”、“和煦”、“温暖”、“甜美”……所有这些美好的词相连的呢?大概,就是“SARS”这个词第一次来到我们生活中的那一天。原本和暖的天气,忽然变得寒冷起来——那种从心里感到的寒冷。但也就是在那些天,我们的网络开始繁忙起来,多年来疏与联系的旧时同窗,他们纷纷发来了暖人肺腑的话:  相似文献   

10.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题目可谓“壶小乾坤大,字少内容多”。将作文题目分析得透彻、准确,对作文来说无疑是初战告捷。但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则会一步“看”错,满“篇”皆输。审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三词”,这一点在小学作文中尤显突出。一、什么是“三词”在小学生记叙作文的题目中,一般有一个这样的词,它鲜明地指出了写作对象,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是记人、叙事、描景或状物,这个词我们就叫它“中心词”。如《一个勤劳的人》,其中“人”就是中心词,它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篇作文是记人的。在作文题目中往往还有一个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读人     
读书和读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一生的事业。太炎先生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他的意思很明白,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看来,对读书人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人生,读社会。书本和人生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的读书很容易变成死读书;忙碌的人生如果没有书本的温润,人的心地就会变得浮躁、狰狞。前人曾讥讽“刘项原来不读书”,虽然贵为帝王,但胸无点墨,刘邦是历代读书人从心底里最瞧不起的。还是黄庭坚说得生动:“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有人说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这话其实是读书人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有很多人并不买读书人的账。不过,人总归要读点书,只有“书卷气”,才能让人远离“铜臭气”和“市侩气”。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读什么书,怎么读。我的主张是,读书不要划框框,定界限。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搞专业研究的,即使教语文,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语法专家或语言学专家,更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我自己的读书路数就是比较驳杂的。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  相似文献   

12.
郭艾萌 《成长》2005,(10):17-18
自从小学三年级从数学老师口中知道“同性恋”词,我就在潜意识里把它归为“神经病”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性了解得越来越多,知道了所谓的同性恋就是一个人的性取向而已,那些“同志”、“gay”就是同性恋的代名词。正因为对同性恋的了解多了,我反而对同性恋的态度由肤浅的平静演变力明了的恶心,想到两个同性在做着般人观念里只有相爱的异性才会做的亲昵行为,我就会把他们跟“变态”、“龌龊”联系起来。初一时,有两个男生因为手拉手逛街,就被我们确定是同性恋,并对他们的行力感觉恶心。  相似文献   

13.
<正> “崇高”一词,《辞海》释为“雄伟、高大”,或“高尚、伟大”,进而查阅各类汉语词书,未见超此藩篱者。辞书家、学者大抵从伦理学观念去阐释其义,尊崇人的崇高理想、崇高精神、崇高节操、崇高行为,颂扬那些光照千古为振兴  相似文献   

14.
读书见性     
桥东里 《成长》2005,(2):79-80
以喜好收罗天下女子为理由来指责古代的皇帝们,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一件事,尤其当这种指责出自读书人的口中时。诸君不要误会,我并非是说读书人都是一群好淫欲的家伙,假使试着将“女子”一词换作“书籍”,便知我所言非虚:每当见到合心意的,总是心痒难当,恨不得立刻将其迎人内室;一旦到手,  相似文献   

15.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明代有个读书人,无论说话,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满口之乎者也,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夜里,他睡到半夜,身上不小心被蝎子蜇了,便急忙喊道:“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毒虫所袭!”一连说了几遍,但妻子怎么也听不明。读书人又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壳子,看是个什么东西。”妻子仍然听不明白他的话。读书人痛得实在熬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蝎子蜇了我啦!”读了这个故事,你准会哑然失笑。那个读书人过分地咬文嚼字,尽说些生僻艰涩的话,使人听不懂。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谈或者写文章,语言要明白易懂,准确表…  相似文献   

17.
书香与铜臭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即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把那些想法古怪、行为离奇的人称为“神经病”,尤其是在开玩笑之时。在影视节目中也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以及文艺作品中所使用的“神经病”一词存在着概念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行李”是古今通用词,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1989年版《辞海》)。而在先秦时期指“使人”或“行人”,即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又写作“行理”,《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即掌管聘问、接待宾客的使者。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一般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语词”。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