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可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4,(2):24-25,31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还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良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考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社会上以帮助考试作弊来盈利的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止大学生作弊。  相似文献   

3.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呵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是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分析了我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动机,提出了预防或减少学生作弊的对策和措施,以降低学生考试作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近几年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和社会正处于转轨期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诚信正受到巨大的挑战,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在学业方面,首先表现在考试作弊。考试作弊由来已久,而目前的考试作弊更是“蔚然成风”,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因作弊而出现的新名词花样繁多,什么“枪手”、“枪手公司”、“高科技作弊手段”等,令人对考试作弊已习以为常。更有某些学校的课桌文化竟然有“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的说法。其次,表现在剽窃论文。有的学生对写论文极其不认真,…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状况、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何种考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既有平时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又有平时学习较努力,成绩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胡章记 《广西教育》2009,(15):5-6,11
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且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影响考试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人们大多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的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弊是一种逆社会行为,防治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当前各类考试面临的难题。如何防治考试作弊:一要加强考试宏观控制;二要精细考试微观环节;三要健全考试法制;四要强化考试硬件建设。只要全社会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考试作弊就会得到遏制乃至杜绝。  相似文献   

9.
余仙菊  黄巨恩 《高教论坛》2004,(1):151-153,F003
考试作弊是一种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的不良行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已严重影响了考试的信誉和质量。因此,必须深入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危害性,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作弊。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为教学质量检测的一种重要机制,对高校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屡禁不止的考生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考试结果的真实性。本文对高校的考试特点、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和手段、考试作弊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变换卷”方法预防考试作弊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性举动。一种重要的社会评价方式。在竞争处世、能力立身的环境下。考试又成为一项实现社会竞争机制、体现个人竞争能力、创造个人机会和前途的关键性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隐蔽性更强。考试作弊虽然人在少数,但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3.
考试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状况、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何种考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既有平时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又有平时学习较努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考试作弊虽然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如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利,则有发展的趋势,若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它不但影响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考察,而且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学校良…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弊被认为是高校“公害”之一,为此高校也采取一系列处罚措施,严厉惩处考试作弊者。但是,这种违反诚信道德的考试作弊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并且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作弊手段趋向现代化、专业化;作弊行为转为公开化、合伙化;作弊层面不断扩大化。考试作弊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代名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日益严重,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以及高校学生诚信素质的一大障碍。防控大学生考试作弊,重在"管、控结合"。本文从学生思想教育、作弊防控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防控学生作弊遇到的问题,并从教育警示、考务规范、违纪处分、考核方法、引导关怀等管理机制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控作弊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六、七月,可谓是热考月,诸多考试将在这两个月内开考。考试对于众多学子而言,会是一个职场升迁的机会,会是一个人生拐点,更会是一个命运发生转折的时刻。为不失去这样的机会,考生们付出了极大努力,遗憾的是,其中一小部分人不靠勤奋而是寄希望于“非常手段”--考试作弊。如此不和谐的音符扰乱了社会的平静,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考试作弊?给广大考生一个更加“fair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高科技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许多大学针对这个问题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但治理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事倍功半,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作者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倡通过规范校级制度,改革教学和考试方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遏制考试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18.
考风考纪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各高校纷纷出台针对本校的实施细则,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如何防范考试作弊,加强考风建设,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深刻剖析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预防考试作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其中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之一,而且有蔓延的趋势,其带来的危害已经让我们不能不重视。本文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作弊出现的新手段,以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大学招生考试舞弊指参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在考试过程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欺瞒、弄虚作假等手段实施违反入学考试规则的行为。民国前期"假文凭"现象突出;民国中后期"盗卖、泄露试题"现象突出;出现了"护航"、"公司"、"作弊委员会"等集团舞弊新现象。这三种作弊现象都表现出了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另外,夹带、枪替、换卷子等传统舞弊方式依然最普遍。民国时期针对大学招考的舞弊现象采取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各种舆论宣传舞弊的危害,制造一种以作弊为耻的社会氛围;大学和教育当局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压制、打击舞弊;考生以上书、罢考、闹风潮等方式应对舞弊;最为严酷的方式就是追究刑事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舞弊就是参与主体以违反招生考试规则的行为为手段,进而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舞弊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民国初期中学教育发展迟缓;科举老传统没有丢,"应试教育"已经形成;盗卖、泄露试题反证了统一招生具有更大的权威性;集团化作弊的新现象,专业化、制度化甚至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是现代社会孕育的现代化舞弊;抗考、罢考、上书、鼓动风潮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大大解放;社会腐败加剧,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狭窄渠道走向封闭;泄露试题事件往往夹杂着党派斗争;舞弊概念泛化;大学企图用拖延来消弭舞弊与社会的矛盾,损害了公平的价值;人情社会缔造了考试,同时孕育了舞弊,最终使考试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