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以幽默讽刺表现对社会的批判,有严肃而深刻的思想内核。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风格体现在人物刻划、情节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的自传与其创作的小说之间存在着纪实与虚构的互应关系。他的不少小说都具有明显的黑色幽默元素,从自传《马克.吐温回忆录》来看,吐温小说黑色幽默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既充满欢乐又存在隐忧的童年生活,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几位亲人的相继离去,逐渐改变了吐温对世事人生的看法,形成其幽默创作中的悲剧潜流;晚年生活的不幸,强化了他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喜爱阅读自然科学书籍,也对形成其创作中的黑色幽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最突出的语言特征。传统的幽默研究局限在修辞层面上,因而,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分析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语言具有创新性。预设和会话含义是幽默的认知语用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的预设和会话含义的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语言建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叙事风格是马克·吐温短篇故事在美国文学当中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其中故事《我怎样编辑一份农业报》便是马克·吐温采用悖论化叙事的代表之一。悖论,是一种看似充满矛盾的表面而内在却富含真理因素的表达方式。悖论化叙事与马克·吐温的创作意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马克·吐温的悖论化叙事特征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与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层层营造了故事的独特叙事及对现实社会深刻的讽刺与挖苦,从而揭示了马克.吐温短篇故事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是美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和幽默讽刺作家。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它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诙谐、口语化的写作风格。文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 ,将张万里的译本和贾文浩、贾文渊的译本进行比较 ,以此来欣赏这部巨著的非凡之处。  相似文献   

6.
田倩 《海外英语》2012,(3):206-207
Mark Twain, a mastermind of humor and realism, is seen as a giant in world literature. His humorous satire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following men of letters; critics also attache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it and put forward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Noticeably, his humor ous satire finds full expression in his famous short story, Running for Governor. In it, with humor and satire, he exposed the true features and hypocrisy of American democracy.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basic elements which affected Mark Twain’s humorous satire, aiming at offering rational analysis of this humorous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as well as making Twain’s works readi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通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尾重、轻描淡写等独特的幽默叙事手法,将各种简短的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且幽默风趣。小题大做主要通过使用语体高过文体的词汇;大题小做将事件的严重性淡化;尾重则将小说的幽默之处在文末揭示出来;轻描淡写则以说笑话的人不笑,听笑话的人不笑的方式,使小说充满一种傻气的认真、诙谐而又逼真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文学可谓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马克.吐温时代。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尖刻辛酸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其中,马克·吐温从家庭与儿童成长关系的角度入手,揭露社会的丑恶与道德的伪善,刻画出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堪称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果戈理和鲁迅作品创作风格的共同点是幽默。马克·吐温批判资本主义弊端时“婉而多讽”,果戈理则以幽默方式尽情戏谑俄国官僚集团与农奴主,而鲁迅的幽默不仅洋溢着战斗的激情,而且还注入其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出生于佛罗里达,在密西西比河的涛声中成长,沿河万里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生活,接触的各色人等,对他影响极深。因此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地域影响,马克.吐温将密西西比河作为其经典创作的载体,形成了独特的写作的风格,同时赋予密西西比河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的作品独树一帜,构思巧妙,语言幽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这部作品独具魅力,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其成为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深刻的主题意蕴,滑稽性幽默和讽刺性幽默语言的交替使用以及其对比与悬念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童形象——汤姆·索耶。汤姆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也是一个梦想家,他是马克·吐温时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马克·吐温对笔下的美国现实进行了批判和揭露。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对美国社会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的批判和讽刺,使读者通过这一作品了解了马克·吐温笔下的美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Mark Twai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the world.His works are full of humor and satire with vivid conversations and brilliant and trenchant portrayals of those characters.This paper takes his classic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bert Paul Grice's famous Cooperative Principle.Through the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linguistic study can help us to study literary works deeply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onver...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采用地方语言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作家。文章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背景、语言和人物等方面 ,探讨区域色彩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20世纪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既突出体现了西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深化了流浪汉小说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他是否尚在人间》是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讽刺小说之一。空间叙事理论分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方面,用其来分析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揭示小说中的主题和蕴含的哲理,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19.
"Two Ways of Seeing a River",an excerpt from Life on the Mississippi,written by Mark Twain and published in1883,is a short but effective comparison essay in which Twain contrasts his then-and-now views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and devices that are used by Twain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his messages to readers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e sentential level:vocabulary and phrases,and the figure of speech.  相似文献   

20.
"Two Ways of Seeing a River",an excerpt from Life on the Mississippi,written by Mark Twain and published in1883,is a short but effective comparison essay in which Twain contrasts his then-and-now views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and devices that are used by Twain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his messages to the readers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e broad discourse level: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hole ess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paragra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