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总有对语法规范的突破。本文从词性、语义、搭配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描写分析,以期探讨语言运用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
语言运用通常要求合乎语法规范.就是合乎语法的一般规则——培法通则。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总有不合规范的现象。这里的不合规范不是指运用语言的错误,而是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现出词语个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摘录了2008年第4期《小说月报》中存在词语个性现象的例子,从词性、语义、搭配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说明文学作品对语法规范的突破.以期探讨语言运用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语义双关在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妙用展开研究。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言、名人名言以及具有文化特色代表语言为语料,运用母语异化、民族文化归化以及成语和习惯用语直译的策略,探讨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学作品翻译,以推动文化交流、语义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俗语义学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分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于词的国俗语义的正确理解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交际目的。文章从国俗语义这一角度对"石榴"这个词的词义进行探析,主要是从历代文学作品和民俗中看石榴在我国文化中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艳  陈喜贝 《海外英语》2011,(11):188-18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起到修辞和增加语势的作用。该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探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著名文学语言大师老舍曾把新闻语言当做“糟糕的语言”的代名词.这样比喻,可谓亦错亦对.毋庸置疑,不少优秀新闻作品不但新闻性强,其语言表现也十分出色,足可以与文学作品媲美.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有些新闻报道语言粗糙,语病百出,语义含糊,读者对它自然没有好印象.  相似文献   

7.
文贵创新,创新就必须在语言形式上进行变异。在文学作品中突破语言常规,赋予词语义位变异的用法,能使常规语言具有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内涵,也能增强文章的谐趣美、含蓄美。探讨文学作品中这一变异现象的运用,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酝酿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想创作出具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首先就要保证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语言环境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对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体现在语言中就是语义的偏离搭配。目前,对语义偏离搭配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作品修辞格层面。矛盾修饰法和轭式搭配是常用的两种形式。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语义偏离搭配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揭示反义词对事物的同指,词语内部矛盾以及词语内部否定的非常规语义搭配形式,这些都反映了语言及矛盾的本质,并指出语言深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隐含其中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模糊语言有这样的解释:第一,认为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第二,模糊语是建立在模糊与清晰相对立的基础上的。即语义的表达不分明、不清晰的语言便是模糊语言。以上两种解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模糊语言的语义不确定,内涵丰富,有较大的概括性。这种语言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由都有运用。模糊语言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指对某些类属边界不清晰和形态不确定的事物的表达.或者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具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单位进行表述的语言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语义信息具有多种解释或没有确定解释的语言。模糊语言不仅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口语中.而且经常出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文学研究是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工作。出于不同的目的,语言学家也把文学作品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评论家致力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人生的启示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研究;而语言学家则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寻找语言规则或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来演示语言规则。不可否认,文学评论和语言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两种研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我们运用文体学的一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局限性,更加明确地分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进一步解释出文学作品的意义。一.文体学概述对许多…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pun,汉语中叫双关,具有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生动性,使文字富有幽默、含蓄的情趣.文章在pun的表层结构上,论述了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并对其在文学作品、广告、谜语等运用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方芳 《文教资料》2013,(1):18-19
人名是人与人之间用于区别的符号标志,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人名的语义研究也是语言语义研究的一个内容,人名的语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的文化。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名250个,女名250个,共计500个泰国人名的语义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泰国人名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泰国人名中所体现的泰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大量动物词语,每种语言表述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就动物词语表述的语义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其特点,进一步挖掘动物词语形成的规律,通过对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的剖析,指出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在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时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通过对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出其中的异同点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期对英语教学和英汉跨文化交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