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节目如何实现直播日常化?“中国之声”2004年1月1日改版后推出的午间《第一报告》和《新闻直播间》经过初步探索后,再次改版推出《直播中国》,进一步实现了“中国之声”作为新闻频率的定位初衷。《直播中国》实现了广播节目直播形态从特别报道到常设栏目的跨越,为广播节目创新走出了新路,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青 《新闻实践》2013,(4):50-53
今天,广播的概念已经从简单的“广播”延伸到了“音频”;从单一的“听众”扩展到了“受众”。本文主要从广播节目的创新机制和节目样态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国外广播节目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广播创新的趋势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对广播宣传的管理,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抗战时局的变化.广播节目的演进,逐渐发展完善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在1928年8月建立了功率为500瓦特(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后.由于初创时期,人力有限.广播节目”无非主义之宣传,政令之传布.以及新闻报道.学识灌输.间以音乐戏剧等娱乐点缀其问而已”。每日播音时间四五个小时左右,听众仅限于电波所及的东南各省。“九一八”事变之后.国难空前,到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广播节目开始发挥作用:“每日除新闻报道外.复增设日语广播.一面揭露敌寇阴谋.一面安定人心.对于鼓励士气.唤醒民众.尽力甚多”。0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娄勇 《中国广播》2012,(5):63-64
对农广播节目一直是服务“三农”的主阵地,笔者根据多年对农广播工作体会,结合对农品牌栏目实例剖析,认为:重在贴近,惠农之道更务实;勤于创新,惠农之道更广阔。  相似文献   

7.
广播节目的类型众多。都有为听众服务的功能.其中以接受听众个人求助电话.帮助听众脱困解难的“帮忙”类节目最受欢迎。办好“帮忙”类广播节目,除了有为听众服务的热心肠外,还要有办此类广播节目的冷思考.摸清它的规律。找到它的要领。2008年,大连电台的社区频率开办了一档名为《马大姐帮忙》(以下简称《帮忙》)的“帮忙”类节目,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日,西湖之声升级改版为汽车电台,提出“轻松陪伴、贴心服务”的新定位,以汽车时代、汽车生活为主打内容,专为开车人、坐车人“量耳定做”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9.
韩沛汐 《记者摇篮》2009,(7):103-103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互联网,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互动”是媒体吸引受众的突出优势。它让广播节目更“活”,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形式,使广大听众乐于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从目前的情况看,广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论坛bbs等。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专业广播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卫生服务。作为此类广播节目的主持人,不仅是广播节目的驾驭者,同时也是实现广播节目服务功能的实施者,是广播节目科学性、权威性的保证。本文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之声为例,阐述健康专业广播主持人队伍建设对于健康专业广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刘子慧,1978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编辑,1991到1995年任第三套立体广播节目负责人。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制作中心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1995年起,刘子慧专心从事文艺广播节目制作,她所承担的日常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改变广播节目制作的生产机制入手 ,探索一条繁荣广播节目制作市场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总体水平的路子。旨在使广播在几近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把握胜机 ,赢得胜局。一、“节目制作社会化”是广播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论述的“广播节目制作社会化” ,意在打破目前我国广播节目制作由各级电台“各自为政”、“包打天下”的格局 ,改变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节目生产方式 ,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部分广播节目制作推向市场 ,由多家制作公司参与节目制作 ,并通过节目制作市场的竞争 ,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瑞玲 《中国广播》2012,(11):60-63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类广播节目的需求从过去的医疗服务、药品介绍或保健品推荐,向非医疗性的健康、保健、养生方面延伸,如何有针对性地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受众理性保健与消费,已成为健康类广播节目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对如何让健康类广播节目走出“药品推销、专家问诊”的内容瓶颈,改变严重同质化、缺乏可听性等现象,以促进此类节目良性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史鸿涛  许晓婕 《中国广播》2014,(3):90-91,100
本文通过梳理多年主持文学类广播节目《读书时间》的实践体会,运用传播学、广播节目的经济性与公益性如何并举等学科理论,着重分析了“文学类广播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如何通过互动方式扩大文学类节目听众群”“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与市场对接”“文学类广播节目直播常态化”等问题,探讨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热线电话节目现已成为“广播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倏然走红。说到它的成功之处,确是比较多的。不过,它也存在着某些不足,而且有些方面还制约着广播节目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开办热线电话节目时,不宜一哄而上,一定要唯实。即:从实际条件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有关工作。让这一新事物在广播节目之林中深深扎根,常办常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开办热线电话节目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侯杰 《中国广播》2010,(5):37-39
中国证券市场迄今已建立运行20年,中央电台证券节目从五分钟到五小时,实现了节目的跨越。在经济之声改革的关键年头,《证券广播网》节目也面临着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发展的机遇。本文从证券类广播节目的专业定位、听众需求、节目定位、提升空间以及实现路径的多方面对证券类广播节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证券类广播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曹璐 《中国广播》2008,(4):20-21
记得五年前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改版研讨会上。我发言的题目是:“船大也要调好头”。国家电台多年的历史积淀有经验也有局限。面对社会转型,确实感到“船大难调头”。面对媒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日益艰难的广告创收压力,面对地方广播本土化服务优势以及传媒界热议的“娱乐化”乃至“娱乐至死”,以及广播节目的“粗放化”、“同质化”现象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促使广播节目内容策划积极转型,与此同时更要求广播节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如果不能对接融媒资源,广播节目的内容质量也难有持续性的提升。广播节目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在媒体融合转型下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值得深思和反思。为此,结合多年广播节目服务经验,探讨了广播节目融媒转型要求,提出了广播节目在融媒背景下的服务能力缺口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了媒体融合转型下广播节目的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是分类的,不同类别的节目适用不同的播报方式。就服务类节目而言,最适宜的播报方式是“说”,主持人应尽最大的努力把服务类节目“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